李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华西口腔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调节Lnk/干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受体通路对糖尿病状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调节Lnk/干细胞因子(SCF)-干细胞因子受体(c Kit)通路对糖尿病状态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糖尿病大鼠B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RNA干扰组,并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干扰效果。体外模拟糖尿病状态下诱导BMSCs成骨分化,并检测Lnk/SCF-c Kit通路主要蛋白Lnk、SCF、c Kit及成骨相关蛋白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Ⅰ型胶原蛋白a1(ColⅠa1)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表达CD_(44)、CD_(90),不表达CD11b、CD_(45),符合BMSCs表面标记物特征。与其他糖尿病状态BMSCs相比,RNA干扰组Lnk表达降低,SCF、c Kit表达增加(P<0.05)。成骨诱导分化28 d,与其他糖尿病状态BMSCs相比,RNA干扰组细胞Lnk表达降低,SCF、c Kit、ALP、OCN、ColⅠa1表达增加(P<0.05)。结论抑制Lnk表达、激活SCF-c Kit通路可改善糖尿病状态大鼠BMSCs的成骨功能。 李昊 周海伦 王琪 李伟关键词:糖尿病 成骨 牙体充填材料表面粗糙度对常见口腔链球菌黏附力的影响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常见口腔链球菌属与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及玻璃离子水门汀(GIC)之间的黏附力。方法将光固化复合树脂和GIC样本表面梯度抛光,根据最终表面粗糙度不同分为300、200、100和10 nm组,使用AFM观察其表面形貌。采用先锋菌(血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和致龋菌(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制作细菌改性探针,通过AFM获得力—距曲线测量细菌与树脂和GIC样本表面的黏附力。对材料表面粗糙度测量值进行方差分析,细菌黏附力进行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同时采用Dunn’s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并对表面粗糙度与细菌黏附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加,细菌的黏附力增大,4种细菌的黏附力均在300 nm的材料表面达到最大值;在10和300 nm组的GIC表面,变异链球菌的黏附力由0.578 n N增加到2.876 n N。4种细菌在树脂表面的黏附力略大于GIC,先锋菌的黏附力略大于致龋菌,组间差异均在200和300 nm组时较明显。结论材料表面粗糙度对细菌黏附力的影响较大,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GIC对细菌的黏附性较复合树脂低;材料表面粗糙度对致龋菌的影响小于先锋菌。 郑赛男 蒋丽 张雷 郝丽英 叶露 李伟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 充填材料 表面粗糙度 牙体充填材料表面粗糙度对常见口腔链球菌黏附力的影响 目的: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常见口腔链球菌属与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及玻璃离子水门汀(GIC)之间的黏附力。方法:将光固化复合树脂和GIC样本表面梯度抛光,根据最终表面粗糙度不同分为300、200、100... 郑赛男 蒋丽 张雷 郝丽英 叶露 李伟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 充填材料 表面粗糙度 文献传递 口腔细菌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16年 口腔细菌黏附的机制是口腔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研究水平的提高,口腔细菌黏附机制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有了较大的进展。细菌表面的黏附蛋白和受体以及菌毛和胞外多糖都参与细菌间的共聚及细菌对牙表面的黏附。材料表面的获得性薄膜、粗糙度、表面电荷和疏水性等特性也能影响细菌的定植和黏附。本文就细菌和材料两个方面对口腔细菌黏附的机制及控制细菌黏附的方法作一综述。 郑赛男 蒋丽 李伟关键词:细菌黏附 黏附蛋白 受体 菌毛 微生物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及其在人体微生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5年 微生物代谢组学诞生于1992年,其研究一般包括样本采集、样本检测和数据分析。早期,微生物代谢组学主要用于不同菌株特性的生物学鉴定;目前,代谢组学技术已应用于微生物表型分类、突变体筛选,代谢途径和微生物代谢工程,发酵工程监控和优化,微生物环境污染物等方面。在口腔医学领域,微生物代谢组学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以及龋病、牙周病、唇腭裂和口腔肿瘤研究中皆有应用,最多的还是用于口腔中的致龋菌和牙周致病菌代谢产物的分析。微生物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出不同菌株间的差异,因而有望成为口腔微生物快速鉴定的新技术。本文就微生物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未来研究中面临的难题。 余培 薛晶 李伟关键词:代谢组学 微生物 质谱 磁共振 口腔 钛板对儿童下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对比下颌骨骨折术后取出和未取出钛板钛钉的患者生长发育情况,探讨钛板钛钉对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行下颌骨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的15例儿童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取出钛板钛钉分为取钛板组(7例)和未取钛板组(8例),对患者进行病历收集、术后随访、临床专科检查及影像学测量,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容貌形态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患者的外形和功能恢复基本满意,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测量表明2组患者左右侧下颌骨长度之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板钛钉植入对儿童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鉴于二次手术钛板取出可能造成的再次创伤,术后钛板取出术可不常规实施。 胡筠 李伟 陈淇 宋福民 汤炜 王杭关键词:儿童下颌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颌骨生长发育 随访研究 钛板 利用代谢组学对三种常用口腔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技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口腔常用材料与成骨细胞的胞外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尝试应用组学的模式识别技术对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判别。方法:设立纯钛、羟磷灰石、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空白组四个实验组与... 郑赛男 王传勇 蒋丽 周京琳 薛晶 李伟关键词:代谢组学 口腔材料 生物相容性 1H-NMR 文献传递 腭咽成形术后通气情况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腭裂患者行腭咽成形术后通气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对35例腭裂患者行腭咽肌瓣咽成形术(SPP)或咽后壁瓣咽成形术(PF),并在术后半年对腭咽通气情况进行随访。结果腭咽通气孔堵塞时间平均为(42.8±32.4)d,SPP组和PF组术后腭咽堵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名患者有经常口干的情况;34名患者有睡眠时打鼾现象。结论腭咽成形术后患者腭咽部堵塞时间为术后42.8 d,口呼吸和睡眠时打鼾是其常见并发症。 刘超 钦传奇 王 李伟 郑谦 石冰关键词:腭裂 腭咽闭合不全 牙体充填材料表面粗糙度对常见口腔链球菌黏附力的影响 目的: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常见口腔链球菌属与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及玻璃离子水门汀(GIC)之间的黏附力。方法:将光固化复合树脂和GIC 样本表面梯度抛光,根据最终表面粗糙度不同分为300、200、10... 郑赛男 蒋丽 张雷 郝丽英 叶露 李伟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 充填材料 表面粗糙度 含纳米羟磷灰石的过氧化氢漂白剂对釉质表面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纳米羟磷灰石(nano-HA)溶液与过氧化氢(HP)溶液对釉质表面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牛切牙制备釉质块标本72个,随机分为6组:去离子水(DW)组、HP+DW组、nano-HA+HP组、nano-HA+HP混合组、HP+nano-HA组、nano-HA+DW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处理前后的釉质表面结构,X线衍射检测表层釉质晶体结晶度的改变。结果 HP+DW组经处理后,釉质呈明显的脱矿表现,表面粗糙不平,颗粒间隙增大,出现明显孔隙,显微硬度明显降低,结晶度降低。在nano-HA+HP组、nano-HA+HP混合组、HP+nano-HA组处理后的釉质,其表面变得平整,显微硬度较HP+DW组的标本明显增加,结晶度有所增高。结论 HP溶液可以显著改变釉质的表面形态、降低其硬度和结晶度。nano-HA溶液与HP溶液联用特别是混合使用,可显著减少釉质表面的形态改变、降低显微硬度和结晶度。 兰静 王传勇 薛晶 蒋丽 李伟关键词:纳米羟磷灰石 过氧化氢 表面显微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