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磊

作品数:24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肺癌
  • 6篇植入
  • 5篇肿瘤
  • 5篇放射性
  • 5篇放射性粒子
  • 4篇粒子植入
  • 4篇CT引导
  • 3篇植入治疗
  • 3篇葡萄球菌
  • 3篇球菌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金黄色葡萄球...
  • 3篇黄色葡萄球菌
  • 3篇共面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性疾病

机构

  • 24篇天津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4篇王磊
  • 15篇王海涛
  • 15篇霍彬
  • 13篇霍小东
  • 10篇曹强
  • 9篇臧立
  • 8篇柴树德
  • 8篇王金焕
  • 8篇王丽丽
  • 6篇王俊杰
  • 5篇宋诗铎
  • 5篇侯定坤
  • 4篇郑广钧
  • 3篇王玉宝
  • 3篇汪浩
  • 2篇王慧星
  • 2篇祁伟
  • 2篇柳青
  • 1篇孙光
  • 1篇陈薇

传媒

  • 6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天津医药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国外医药(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津地区流行性出血热120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引起的主要南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损伤,加之本病毒的泛嗜性,可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故临床过程错综复杂。由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早期诊断尤其是发热期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易造成误诊。自20世纪90年代起,天津市EHF病例明显增多。为深入了解本地区EHF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进一步探讨如何减少误诊及更合理的治疗,特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近10年的EHF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杨惠芬宋诗铎王玉宝王磊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全身多脏器损害自然疫源性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
共面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价通用共面模板(以下简称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对肺癌术后局部复发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植入前、植入后剂量学符合程度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通用模板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38例。术前进行预计划,处方剂量110 Gy。术中验证结果与术前计划的剂量参数匹配周边剂量(MPD)、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10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1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均匀性指数(HI)进行配对t检验。术后第6个月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判定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完成粒子植入治疗,术前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剂量:MPD为(222.7±26.2)、(227.7±29.8)Gy,D90(130.8±13.6)、(134.8±12.8)Gy,D100(106.4±10.6)、(110.7±11.8)Gy,CI(0.75±0.06)、(0.74±0.04),EI(22.7±5.8)%、(24.3±4.8)%,HI(36.8±4.7)%、(37.2±5.3)%,心脏平均照射剂量为(19.3±7.2)、(21.3±6.8)Gy(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8~98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95%CI 7.4~34.6),2年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和局部控制(LC)的发生率分别为47.4%、39.5%和83.5%。结论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可以较好地在术中实现术前TPS计划目标,取得良好疗效,是一种微创、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霍小东霍彬曹强王慧星王磊郑广钧王海涛王俊杰柴树德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局部复发
^(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心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CT联合支气管镜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心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医学原因不可手术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29例。所有患者先于支气管镜引导直视下行大气管内肿瘤粒子植入,再行CT联合模板引导经皮穿刺肺门部肿瘤粒子植入,后期序贯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4周期。选用^(125)I粒子活度18.5~29.6 MBq,处方剂量120 Gy,术前及术后行治疗计划和质量验证。观察肺不张再通率、剂量验证满意率、气促指数改善情况、生存时间(OS)、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结果29例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气管镜及CT引导粒子植入,术后质量验证满意率为93.1%。术后2、6、12、18和24个月肺不张再通率达到93.1%、89.7%、78.6%、76.2%和60%。患者治疗前的气促指数为(2.8±0.8)级,治疗后气促指数为(1.4±0.9)级,治疗后呼吸困难、乏氧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改善持续时间为5~28个月。中位随访20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与粒子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气胸、咳血、咳嗽、发热及粒子移位,无3级或更高级别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CT联合支气管镜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再通率高,可以迅速改善临床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之一。
霍彬霍小东王磊侯定坤曹强岳原立王海涛郑广钧王俊杰柴树德
关键词:肺癌CT引导放射性粒子肺不张
CT联合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可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 探讨CT联合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可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到2016年10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治疗的21例不可手术的T1-2N0M0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取得组织学病理,选用粒子活度18.5~29.6 MBq,处方剂量120~160 Gy,均在1次手术内完成粒子植入,术前及术后经TPS制定计划和质量验证。随访评价肿瘤局部控制率、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期、剂量验证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5.1个月(范围4.4~72.7个月)。1、2、3年的原发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5.2%、95.2%。所有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3.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1.7%、72.9%。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0.2%。术后质量验证满意率为100%。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气胸、支气管出血、胸膜出血、咳嗽、肺部纤维化及粒子移位。其中7例患者发生1级不良事件(33.3%);4例患者发生2级不良事件(19%)。无3级或更高级别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CT联合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1-2N0M0的NSCLC肿瘤局部控制率较高,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不可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种选择。
霍彬霍小东王磊曹强王金焕王丽丽臧立王海涛柴树德王俊杰
关键词:CT引导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非小细胞肺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评价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靶向治疗常规治疗失败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5例常规治疗失败的mCRPC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后的影像学检查,根据最新修订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癌痛评分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变化,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靶向治疗4个疗程(平均约112 d)后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对靶向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2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72(53~81)岁,病理类型均为腺癌,除3例失访,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ovtial response,PR)11例(44%),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8例(32%),疾病进展(progresive disease,PD)3例(12%)。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为44%,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6%。25例患者治疗中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乏力22例(88%)、胃肠道反应15例(60%),血压升高7例(28%),手足综合征6例(24%),头晕不适、蛋白尿等其他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常规治疗失败的mCRPC近期疗效满意,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但多为轻中度反应,需要积极对症处理。今后仍需进一步探索该药治疗mCRPC的机制,为更多患者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
王丽丽霍彬柳青王磊霍小东王金焕臧立王海涛
关键词:临床疗效
发热门诊与SARS传染病流行的关系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发热门诊在SARS传染病流行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天津市SARS流行期间 ,我院发热门诊的患者组成及特点 ,采用归一化方法对比同期我市SARS病例的分布及2002年同期我院呼吸道感染急诊患者分布。结果 :今年近一个月我院发热门诊累积就诊患者429例 ,转诊 (定点医院 )4例 ,其中确诊或疑似患者各1例。初诊病例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为主 ,占78 1 %。2002年同期我院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443例。今年同期天津市每日新增SARS确诊病例累计175例 ,其中医务人员67例。与去年同期相比 ,今年每日新增发热患者波动大 ,并呈现与SARS疑似患者相似的消长趋势 ,与SARS确诊患者峰值出现时间亦相近。结论 :SARS流行期间我院发热门诊以普通发热病人为主 ,SARS患者不多 ,这与本市SARS流行期间 ,SARS病例以医院感染为主的特点相一致。
郭庆兰王磊辛昱刘德梦王玉宝程福生宋诗铎
关键词:发热门诊SARS传染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PFGE分型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检测不同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优势菌株是否相同。方法:用常规方法对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武汉同济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及mecA基因检测筛选出MRSA。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进行分型,以了解不同地区两家医院的优势菌株是否相同。结果: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27株,MRSA83株,其中天津56株,武汉27株。天津56株MRSA临床株PFGE分型为15型27个亚型,以A1型为主;武汉27株MRSA临床株PFGE分型为6型12个亚型,以A2、A4型为主。结论:2家医院MRSA优势菌株并不相同,尚未发现MRSA流行菌株。
王磊祁伟孔秀凤宋诗铎
关键词:甲氧西林抗药性头孢西丁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晚期BRAF V600E突变直肠癌1例循证治疗
2018年
目的:基于循证的临床证据,为1例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oncogene homolog B,BRAF)V600E突变的转移性直肠癌化疗后复发患者制定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病例资料后,提出治疗相关临床问题,计算机检索Cochrance Library、PubMed、CBM(Sino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采用2001年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标准对获得的文献证据进行分级。结果:共检索出14篇相关文献,绝大多数为A级证据,证据强度高,结论可靠。基于循证的临床证据,为患者制定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给予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抗体联合BRAF抑制剂治疗,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症状控制良好,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结论:基于循证的临床证据,为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臧立霍彬侯定坤王磊王丽丽汪浩王海涛
关键词:直肠肿瘤BRAF西妥昔单抗
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在不同实体瘤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溶瘤病毒(OV)疗法因其自身选择性复制的独特优势成为一种新型抗肿瘤免疫疗法,目前,全球仅有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与Talimogene Laherparevec两种OV疗法药物获批上市。H101可单药或联合放化疗等治疗鼻咽癌、肝癌、肺癌等实体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多为发热、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该文主要介绍H101在不同实体瘤中的应用进展。
王磊霍彬王海涛王勇高鹏(审校)
关键词:溶瘤病毒肿瘤放疗化疗免疫疗法
胸骨正中切口次全层连续缝合方法
2010年
胸骨正中切口在心脏外科手术中最为常见,由于胸部脂肪组织较多,采用传统的分层间断缝合方法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引起切口不愈常有发生。2006年1月-2009年11月我们采用皮下脂肪层、肌层一体缝合的次全层连续缝合方法处理手术切口,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王磊张卫李庆和董伯岩
关键词:胸骨正中切口全层皮下脂肪层心脏外科脂肪组织切口不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