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 作品数:18 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应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研究大肠癌药敏的异质性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研究大肠癌药敏的异质性和个体化疗的可行性。方法用ATP-TCA检测58例大肠癌标本对16种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结果个体之间的药物敏感性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单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为长春瑞滨、羟基喜树碱、氟尿嘧啶和紫杉醇。联合用药最有效的是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糖胞苷,91.6%(11/12)的标本对其敏感,其次是氟尿嘧啶+顺铂+阿霉素,健择+顺铂和5-FU氟尿嘧啶+长春新碱+卡氮芥。结论大肠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存在着异质性。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技术可用于为大肠癌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 田海梅李艳芬吴健雄曹冬艳荣维淇刘毅李茉王海鹏王小兵张伟
- 关键词:大肠癌
- 转移相关基因CD44v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1996年
- 用RT-PCR及cDNA印迹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大肠正常粘膜、癌前病变及癌的CD44vmRNA表达,探讨CD44vmRNA异常表达和拼接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意义。通过对67份大肠原发癌、20份转移癌、7份癌前病变及15份正常粘膜的研究,结果显示:CD44vmRNA异常表达者原发癌65/67、转移癌20/20、癌前病变5/7、正常粘膜0/15;经cDNA杂交发现CD44vmRNA分子异常拼接和高分子量表达(简称高表达)者在原发癌为10/20(50%),转移癌为18/20(90%);10例原发癌CD44vmRNA高表达者中,8例有转移,另10例原发癌弱表达者中,2例有转移。提示CD44vmRNA在大肠癌中的异常表达具有普遍性,既可能是早期癌变伴随出现的生物学标志。
- 吴健雄余宏迢邵永孚屠规益张伟常绍静金顺钱金玉生刘毅刘月兰
- 关键词:大肠肿瘤CD基因肿瘤转移
- 异基因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形成稳定的嵌合体并诱导免疫耐受
- 目的利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的低免疫原性和体内外的高增殖和分化潜能,尝试以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诱导嵌合体的形成进而诱导免疫耐受。方法(1)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特殊培养基培养,获得Flk-1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
- 邓为民韩钦尤胜国张伟葛薇李长虹马冠杰邓鸿业赵春华
- 文献传递
- 人大肠癌原代培养体外药敏试验的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探讨用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研究大肠癌药敏的异质性和个体化疗的可行性。方法用ATPTCA技术检测50份大肠癌标本对16种抗癌药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结果不同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单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长春瑞滨、羟基喜树碱、氟尿嘧啶和紫杉醇,敏感率分别为34.1%、31.6%、27.6%和24.3%。最有效联合用药方案是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糖胞苷,敏感率为100%(11/11份),其次是氟尿嘧啶+顺铂+阿霉素和健择+顺铂。结论大肠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普遍较低,且存在明显异质性。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经验比较一致,ATPTCA可用于为大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 李艳芬田海梅周志祥曹冬艳吴健雄荣维淇刘毅李茉王海鹏王小兵刘朝阳梁智程冬婉张伟
- 关键词:大肠癌药物敏感性原代培养
- 免疫磁性细胞分选技术净化乳腺癌自体造血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评价免疫磁性细胞分选技术对乳腺癌患者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APBSC)的净化效果。方法 对混有 1%MCF 7细胞系的非乳腺癌患者的APBSC以及 10份乳腺癌患者的APBSC同时进行免疫磁珠正净化、负净化和 - / +联合净化 ,比较CD34+ 细胞纯度、CD34+ 细胞回收率以及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C)的富集倍数。建立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方法 (ICC)和流式细胞术 (FCM)两种乳腺癌细胞的检测方法 ,评价三种净化方法的效果。比较细胞冻存时间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 10份乳腺癌患者的APBSC经正净化后 ,CD34+ 细胞纯度为 5 5 1% (2 5 9%~ 99 5 % )、回收率为 39 4 %(34 0 %~ 80 0 % ) ,乳腺癌细胞得到 2 1log(1 1log~ 2 7log)的净化。对 6例ICC检测阳性的APBSC进行 - / +联合净化后 ,CD34+ 细胞纯度为 6 4 3% (34 0 %~ 86 4 % )、回收率为 35 0 % (2 4 0 %~5 2 5 % ) ,乳腺癌细胞得到 3 0log(1 8log~ 3 9log)的清除 ,粒 /单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和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BFU E)分别得到 2 2倍和 3 1倍的富集。净化前全部肿瘤细胞阳性的APBSC ,经- / +联合净化后 ,ICC法检测仅有 1例表达阳性 ,FCM法检测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免疫磁性分选APBSC是一种高效、快捷、简便的净化手段 ,- / +净?
- 韩晓红石远凯张伟
- 关键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乳腺癌
-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5
- 1998年
- 目的研究端粒酶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方法检测了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33例癌旁组织、4例肝转移癌及其4例癌旁组织、6例肝良性肿瘤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0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0.9%。33例癌旁组织中,有9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27.3%。4例肝转移癌端粒酶活性均阳性,4例癌旁组织中,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例肝良性肿瘤中,仅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表达均阴性。肝癌组织端粒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肝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而良性和正常肝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少表达。
- 傅建民张伟金顺钱赵东兵高峰刘毅曲平邵永孚
- 关键词:肝肿瘤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
-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可激发的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探讨可激发的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主要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磁县的食管活检组织标本中 iNOS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粘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原位癌、鳞癌及腺癌组织中 iNOS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0(0/25)、 2.5% (1/40)、 4.0% (2/50)、 7.5% (6/80)、 2.5% (1/40)、 1.4% (1/69)、 8.5% (3/35)及 71.4% (25/35)。除腺癌与正常粘膜组织间 iNOS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外 (P< 0.001),其它组织与正常粘膜组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1)。结论 iNOS可能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关,而与鳞癌的发生发展无关。
- 靳玉兰张伟刘伯齐王洪平韩志楷王立峰刘义金玉生曲平李茉丁镇伟林培中
- 关键词:食管癌癌前病变
- 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参与体内组织再生与修复的研究
- 目的:探讨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对象与方法:1、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特殊培养基培养,获得Flk-1+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2、动物模型的建立:雌性C57BL/6小鼠致死量照射后移植同基因骨...
- 赵春华房佰俊邓为民韩钦廖联明史明霞张伟郭虹刘煜昊葛薇李长虹呼莹马丽马冠杰张玲曹莹李董杨少光刘杰文姜学英尤胜国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康复医学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同种带瓣血管移植后免疫反应的研究被引量:4
- 1996年
- 目的:研究同种带瓣血管移植后,受者的免疫反应及抗体变化。方法:选自1994年10月至1995年2月间使用同种带瓣血管为补片材料的12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取其移植前后的血清分别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血清与相应的供体动脉壁间的反应,观察抗体变化及抗原分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术后7日内抗体检测为阴性;实验组术后第10日、14日抗体为阳性;抗原分布遍及动脉壁全层,但以内皮层最密集。临床上12例患儿无死亡,未见发热等可能的免疫排斥现象,随访3~6个月,超声下未见有钙化及明显反流。结论:液氮保存的同种带瓣血管有抗原性,移植后可激活受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术前应做组织相容抗原(HLA)及ABO血型配型,并且术后短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 张伟郭加强刘迎龙谢宁李军桂龙生张晶
- 关键词:同种瓣免疫反应血管移植
- 树突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增强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被引量:56
- 2004年
- 目的探讨与树突细胞 (DC)共培养能否增强正常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的体内外抗瘤活性。方法 分别按照常规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 ,将NB4白血病细胞冻融物 (LCL)冲击或未冲击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 (LCL DC +CIK、DC +CIK) ,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 ,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测定分泌IFN γ的细胞数 ,51 Cr释放实验测定体外细胞毒活性 ,同时用NB4细胞系建立荷瘤裸鼠模型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归巢情况。结果 在培养第 1 5天 ,LCL DC +CIK与CIK细胞单独培养相比 ,增殖速率明显提高 [(1 8.2± 2 .1 )倍vs(1 1 .6± 2 .3)倍 ,P <0 .0 5 ],CD3 + CD56+ 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 [(5 1 .0 5± 2 .6 3) %vs(30 .1 8± 1 .4 5 ) % ,P <0 .0 5 ],分泌IFN γ的细胞数量明显增高 [(86 .33± 5 .5 1 ) / 1 0 4细胞vs(4 4 .6 1± 3.0 5 ) / 1 0 4细胞 ,P <0 .0 5 ],同时LCL DC +CIK对NB4、K5 6 2、KG1a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增强。体内实验显示与单独培养CIK细胞相比 ,LCL DC +CIK细胞共培养后 ,可明显抑制接种瘤细胞裸鼠的成瘤率 ,提高裸鼠的长期无瘤存活率 (1 0 0 %vs 6 6 .7% ,P <0 .0 5 ) ,以DiI标记的LCL DC +CIK细胞在接种后 7d内可在脾脏、淋巴结及肿瘤?
- 葛薇李长虹张伟张伟韩钦邓为民陈磊尤胜国
- 关键词:树突细胞杀伤细胞抗肿瘤活性C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