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难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1例参麦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致不良反应的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2016年肺癌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参麦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配置后使用时间、滴速有关。不良反应时间集中发生在给药30min内。结论:应重视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 李阿玲刘利艳郑志难
-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肺癌
- 不同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30例。A组采用VD方案,B组采用VTD方案,C组采用TD方案。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个周期后,比较三组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结果B组治疗有效率(80.00%)高于A组(50.00%)、C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PLT、T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第1、2周期治疗后患者的TT、PT、APTT、Fg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D方案治疗MM效果最好,三种不同化疗方案对其他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但VD方案会使血小板降低明显,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尚可。
- 郑志难胡继龙黄淑娟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不同化疗方案凝血功能
- 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测因子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预测因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替吉奥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帕替尼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情况及阿帕替尼治疗有效预测因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治疗前后血清bFGF、VEGF和CEA浓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胃癌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血清bFGF、VEGF和CE为其疗效预测因子。
- 胡继龙郑志难董永海陈小丹
- 关键词:晚期胃癌临床疗效
- 江西省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减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收集江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络平台的413例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类别、所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3例ADR中男性242例、女性171例;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占86.92%;原患疾病中呼吸系统肿瘤所占比率最高;铂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23.73%,主要为恶心、呕吐和腹泻;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中,消化系统所占比例最高,达24.09%。结论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应加以重视,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以保证用药安全。
- 刘利艳罗刘飞春武乐邱宇安王文红李阿玲郑志难王佳丽唐军华傅永芹
-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 “洪氏一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洪氏一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中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行PD术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吻合术,观察组采用“洪氏一针法”行胰肠吻合术。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二次手术及死亡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胰肠吻合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胰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胰生化漏、胆瘘、出血、局限性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二次手术、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精神健康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精力评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躯体疼痛评分、生理职能评分、生理机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术中采用“洪氏一针法”行胰肠吻合术有利于缩短胰肠吻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胰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胡继龙李其云张秉韬郑志难孙丽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