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密度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老年
  • 2篇骨保护蛋白
  • 2篇发病
  • 2篇氨酸
  • 2篇半胱氨酸
  • 1篇代谢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浆
  • 1篇血浆同型
  • 1篇血浆同型半胱...
  • 1篇亚甲基四氢叶...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6篇巩云霞
  • 5篇庞小芬
  • 3篇沈倍倍
  • 2篇陆顺元
  • 2篇沈戈
  • 1篇沈戈
  • 1篇王铸刚
  • 1篇朱理敏
  • 1篇孔辉
  • 1篇沈霞芳
  • 1篇杜萱
  • 1篇梁伟
  • 1篇盛虹
  • 1篇王熠华
  • 1篇陶婷
  • 1篇许勇
  • 1篇盛红
  • 1篇吴畅
  • 1篇林云
  • 1篇王熠华

传媒

  • 3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增龄改变与骨代谢有关激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增龄与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有关激素的关系。方法123例老年男性按年龄分成3组,分别测定骨密度及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睾酮(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并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男性BMD随增龄而减少,在股骨近端和髋关节处更为明显(P<0.05),在腰椎不确定;老年男性T、E2处于低水平,而FSH、LH及PTH随增龄而增高,FSH更为明显(P<0.05)。结论随着增龄,老年男性MBD下降,T、E2水平低下,而FSH、LH和PTH水平增高。提示体内骨代谢有关激素的变化,可能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沈戈巩云霞盛虹沈霞芳庞小芬
关键词:骨密度激素类
福善美与罗盖全联合治疗女性老年骨质疏松症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监测骨密度变化,观察福善美与罗盖全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30例女性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15例),服福善美同时服罗盖全;对照组(15例)单服罗盖全;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腰椎及股骨近端度骨密度并记录其疼痛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明显提高腰椎2~4骨密度值,6个月和12个月升幅分别为10.3%及12.4%,股骨近端BMD亦有升高。对照组腰椎BMD升幅为4.3%及6.7%,股骨近端BMD无明显升高。结论福善美联合罗盖全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有肯定疗效。
沈戈巩云霞庞小芬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密度骨化三醇
血清骨保护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发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骨保护蛋白(OPG)在增龄、去卵巢小鼠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增龄、去卵巢小鼠及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血清OPG水平。结果去卵巢小鼠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增龄小鼠〔分别为(0.151±0.008)和(0.160±0.007)g/cm2,P<0.01〕,两组骨密度值均较成年鼠低(P<0.01);去卵巢小鼠血清OPG水平(20.57±7.00)pmol/L显著高于增龄小鼠(15.39±2.86)pmol/L,P<0.01;骨密度值与OPG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246,P<0.05)。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OPG浓度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0.77±3.14)pmol/L和(10.56±2.56)p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男性和女性分别为(6.55±0.87)pmol/L(、9.19±1.73)pmol/L,P<0.01〕;血清OPG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656,P<0.01)。结论血清OPG水平在骨质疏松小鼠模型和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均与骨密度或年龄密切相关,表明OPG浓度升高在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庞小芬巩云霞许勇陆顺元孔辉盛红沈倍倍王铸刚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骨细胞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N5,N1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脑梗死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 RFLP)对 90例老年性脑梗死 (脑梗死组 )和 10 1例正常老年人 (对照组 )进行MTHFR基因多态性分析并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计数。  结果  脑梗死组TT型基因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2 6 7%和 49 4% ,对照组分别为 12 8%和 44 0 % ,经 χ2 检验 ,2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巩云霞庞小芬陶婷陆顺元朱理敏王熠华沈戈沈倍倍
关键词:脑梗死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同型半胱氨酸
血清骨保护蛋白(OPG)水平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骨保护蛋白-OPG在增龄、去卵巢小鼠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变化,阐明OPG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DEXA骨密度仪和酶免法分别测定增龄、去卵巢小鼠及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血
庞小芬巩云霞盛红沈倍倍许勇陆顺元孙辉王铸刚
文献传递
1643例中老年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调查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参考值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1643例中老年人(45~98岁)采集空腹全血,酶联免疫法测定Hcy。结果635例无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血浆Hcy水平为11.00±4.73μmol/L,95%上限为20.20μmol/L。血浆Hcy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呈负相关,与服用维生素的年数呈负相关。服用多种维生素者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未服用者。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组,单独存在或合并其他任一种疾病时,其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参考值,P<0.01;冠心病与脑卒中组,在有合并症组与无合并症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在合并冠心病或脑卒中时,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单独存在时,P<0.01。糖尿病组,单独存在时,血浆Hcy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冠心病或脑卒中或高血压时,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无合并症组及正常组,P<0.01。结论Hcy是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服用多种维生素可降低血浆Hcy水平。
杜萱吴畅巩云霞梁伟林云王熠华沈倍倍
关键词:半胱氨酸参考值动脉硬化维生素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