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梦溪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篇煤层气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背景
  • 1篇一体化
  • 1篇盆地
  • 1篇沁水盆地
  • 1篇沁水盆地南部
  • 1篇区块
  • 1篇物性
  • 1篇物性特征
  • 1篇煤层气富集
  • 1篇煤层气勘探
  • 1篇煤层气勘探开...
  • 1篇煤储层
  • 1篇煤储层物性
  • 1篇煤体
  • 1篇煤体结构
  • 1篇勘探
  • 1篇勘探开发
  • 1篇富集区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3篇李梦溪
  • 2篇张聪
  • 1篇刘世奇
  • 1篇周效志
  • 1篇桑树勋
  • 1篇赵贤正
  • 1篇韩思杰
  • 1篇姚艳斌
  • 1篇杨勇
  • 1篇张小东
  • 1篇朱庆忠
  • 1篇杨延辉
  • 1篇陈龙伟

传媒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阶煤煤层气一体化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朱庆忠杨延辉杨勇赵贤正陈龙伟左银卿李梦溪陈彦君姚艳斌张小东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新能源与节能“十一五”期间,针对中国煤层气资源现状,选择沁水盆地高阶煤储层开展煤层气评价及产业化开发,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煤层气生产基地。但由于高阶煤储层渗透率低、储层结构复杂,开发技术适应性差,造成单...
关键词:
关键词:煤层气勘探开发煤体结构
高煤阶煤层气富集机理的深化研究被引量:32
2022年
高煤阶煤层气资源相对丰富是中国煤层气资源的重要禀赋之一,实现高煤阶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突破是中国煤层气产业的世界贡献。以沁水盆地为代表的高煤阶煤层气生产基地是目前中国煤层气产量的主体来源,基于沁水盆地等高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工程实践数据和大量研究工作积累,开展了高煤阶煤层气富集机理的系统深化研究。研究工作表明: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成因高阶煤是高煤阶煤层气富集的基本地质背景,沁水盆地南部(晋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延川南)、沁水盆地北端(寿阳—阳泉)、黔北—川南(织金—筠连)等中国高煤阶煤层气富集区煤储层均以区域岩浆热变质成因为主;高煤阶煤层气富集规律是煤层含气量和渗透率在不同埋深和构造条件下耦合配置的结果,在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向斜富集模式、褶曲翼部斜坡带富集模式、构造高位富集模式分别对应于煤层埋深约500 m以浅、500~800 m埋深、约800 m以深;决定高阶煤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地质因素构成高煤阶煤层气富集关键主控地质因素,主要为煤层埋深、地质构造(含构造应力场)、煤体结构等;煤层渗透率随埋深呈负指数关系减小,煤层拉张裂隙发育且与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的构造部位煤层渗透率高,不同煤体结构高阶煤中碎裂煤渗透率最高;埋深、地质构造、煤体结构等关键主控地质因素通过煤储层地应力变化、裂隙发育与应变破坏等方式控制高阶煤储层渗透性,这是高煤阶煤层气富集的主要机理,在地应力场作用下煤岩应变破坏过程对煤层中裂隙发育的自然改造作用是高阶煤储层原始渗透率变化的根本原因。
桑树勋韩思杰刘世奇周效志李梦溪胡秋嘉张聪
关键词:富集区
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15号煤与3号煤储层物性及产气差异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随着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同一区域不同层系开发差异逐步呈现,深化储层认识对开发策略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以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为例,以往重点关注主力层3号煤资源,根据区块增产需求,需要逐步多层系开采。本研究重点剖析15号煤层气资源,采取与开发较为成熟的3号煤层气资源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储层差异和分区差异,并推测其成因机制,指导针对性开发策略的制定。通过钻井岩心描述及镜下观察,结合分析化验、地震勘探、测井及生产等资料,对比研究了郑庄区块15号煤层与3号煤层在煤厚、物性和含气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3号煤层相比,15号煤层厚度较薄,且平面分布不稳定,存在局部分叉现象;总体上,15号煤层含气量与3号煤层相当,一般为10~29 m^(3)/t,但在区块内部呈现出具有一定规律的分区差异;15号煤层的吸附时间较3号煤层明显缩短,表明其较为有利的开发潜力。研究认为,沉积环境差异和构造影响程度不同是导致两套煤储层物性和含气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太原组障壁海相沉积环境水体变化大导致15号煤层沉积厚度平面变化大,强还原沉积环境造成15号煤层镜质组分含量较高;相比于3号煤层,局部地段太原组15号煤层受基底构造、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影响更为明显。根据煤储层参数特征,将15号煤有利区划分为三类,指出开发“甜点区”;试采结果表明,I类区15号煤层套管压裂水平井日产气量突破10000 m^(3),3号、15号煤层直井合采较单采3号煤层产量翻番;Ⅱ类区15号煤层套管压裂水平井获得高产,为区域增产、规模扩建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张聪李梦溪冯树仁胡秋嘉乔茂坡吴定泉于家盛李可心
关键词:物性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