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文章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1篇毒素血症
  • 1篇修补手术
  • 1篇修补术
  • 1篇血症
  • 1篇炎症
  • 1篇炎症介质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张力疝修补术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肾功能
  • 1篇生脉
  • 1篇生脉注射液
  • 1篇手术
  • 1篇术后监测
  • 1篇术式
  • 1篇填式无张力疝...
  • 1篇肿瘤

机构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雷文章
  • 1篇周总光
  • 1篇李立
  • 1篇蒋莉莉
  • 1篇韦靖江
  • 1篇杨烈
  • 1篇程中
  • 1篇胡建昆
  • 1篇刘小菁
  • 1篇舒晔
  • 1篇陈代云
  • 1篇刘卫平
  • 1篇吴言涛
  • 1篇张肇达
  • 1篇于永扬
  • 1篇李园
  • 1篇沈文律
  • 1篇周斌
  • 1篇郑雪莲
  • 1篇王存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术后监测被引量:9
2000年
雷文章
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并发症
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开展现状看存在的问题被引量:1
2009年
1989年美国学者Lichtenstein在总结5年开展人工材料聚丙烯网片修补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治疗腹股沟疝工作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新概念。1993年南京总医院黎介寿院士等首先将这一概念介绍给国内同行。1997年北京朝阳医院马颂章教授率先在我国开展了首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于1998年召开了“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研讨会”。至此。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就从“概念到认识”阶段发展为“开展与推广”阶段。1998年开始全国各大教学医院相继开展这一工作。此后。全国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学术推广、手术演示如雨后春笋。进而形成了在我国各省、市、县级医院迅速开展的良好局面。基于这一手术的创伤较小、疗效优良以及并发症少的特点而被全国各级各类外科医生所接受。由于医生之间认识水平的差异以及技术水平的良莠不齐。中华医学会2003年及时出台了修订后的《腹股沟疝、股疝的治疗指南》。这标志着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在我国又从推广应用发展到规范手术阶段。从1997年至今.我国开展这项工作仅仅10年左右的时间,这10年的发展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看都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47年的发展。尽管形势喜人,但从疝外科学发展角度审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结合10年来疝外科的发展历程谈谈个人意见以供同道们参考.希望对我国疝外科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雷文章
关键词: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外科学发展腹股沟管后壁
生脉注射液对阻塞性黄疸术后炎症介质及肾功能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阻塞性黄疸 (阻黄 )术后炎症介质及肾功能的作用。方法 :阻黄及非黄疸的肝胆外科患者分成三组 ,术后给予一般治疗阻黄 (OJ)组、非黄疸 (NON OJ)组及生脉注射液治疗阻黄组。动态观察血浆炎症介质内毒素 (LPs)、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 ,8(IL 6 ,IL 8)、内皮素 (ET)以及肾脏功能指标尿转铁蛋白 (TFR)、尿白蛋白 (ALB)及尿视黄醇 (RBP)的变化。结果 :生脉注射液治疗组术后 7天与术后 1天相比 ,LPs、IL 6、IL 8、ET、TNF α、TFR、RBP、ALB明显下降 (P <0 0 5〉 ,且低于或接近术前水平 ,黄疸对照组在术后 7天与术后 1天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生脉注射液对阻黄患者术后LPs有拮抗作用 ,同时降低其它炎症介质水平 ,另外还具有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彭兵雷文章吴言涛刘小菁强欧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炎症介质阻塞性黄疸肾功能
实验性坏死性胰腺炎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
1995年
本文显示实验性坏死性胰腺炎形成后短期内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升高,此后持续上升,同时伴有肠道细菌增生过长及腹水内毒素含量增高。肠适应用清胰汤或庆大霉素能明显降低腹水及血浆内毒素含量、减少肠道细菌数,并分别将实验动物20小时存活率从0%提高到50%或83.3%。
雷文章韦靖江沈文律金立人
关键词:胰腺炎内毒素血症病理学
直肠癌TME微创化保肛术式与肿瘤微转移的临床应用研究
周总光于永扬王存张肇达胡建昆李园李立王昭赵高平郑阳春杨烈刘卫平程中陈代云韩黔峰舒晔韩方海雷文章周斌胡牧吴殿超郑雪莲王俊峰张建成李红光王永蒋莉莉王天才
该项目首次对低位直肠癌实施LTME超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首次在国内外将直肠系膜分为内、中、外三区并密切结合直肠癌根治术的要点进行研究;首次将组织芯片技术及直肠整体标本的大组织切片技术用于直肠系膜区域微转移的研究之中;...
关键词:
关键词:直肠癌肿瘤微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