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泉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包钢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CT增强扫描参数变化意义被引量:6
- 2021年
- 为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后出血性转化(HT)患者CT增强扫描参数变化意义,本研究选取200例ACI患者,根据其是否出现HT分为出血组(n=84)和未出血组(n=116)。分析ACI后HT影响因素及CT增强扫描参数与NIHSS评分相关性,评价CT增强扫描参数对ACI后HT的诊断价值,并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显示,年龄、梗死面积、NIHSS评分、ΔH值、ΔT值、ΔS值均为ACI后HT影响因素(P<0.05),且CT增强扫描参数ΔH值、ΔT值、ΔS值与梗死面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CT增强扫描参数联合对ACI后HT的诊断AUC为0.896,具有一定诊断效能,且联合诊断阳性患者90 d病死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故CT增强扫描参数可早期诊断ACI后HT,且有助于估计患者预后。
- 罗志勇刘福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CT增强扫描预后
- 同种骨髓基质细胞不同时间原位植入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细胞分化
- 2016年
- 背景: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最佳时间窗还不清楚。目的: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原位移植同种骨髓基质细胞,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化差异。方法: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方法制作Wiser大鼠中度创伤性脑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细胞移植组2个实验大组,设置脑损伤后1周、2周2个时间点,分别脑内原位植入10μL生理盐水或转染GFP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悬液(含2×10^6细胞),植入细胞后将大鼠再分为3个时间点即在移植后1,2,3周时处死,取脑切片行GFAP和NSE免疫双标染色,计数GFP-GFAP、GFP.NSE双标记阳性细胞数,比较各时点各组双标记阳性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在伤后1周、2周组中植入GFP-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在早期分化为胶质细胞的比例较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不同时间点细胞移植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在伤后1周细胞移植组中,移植细胞1周后分化为GFP—NSE双阳性细胞数量较少,而后逐渐增多。在伤后2周组中,GFP-NSE双阳性细胞数量较1周组少(P〈0.05)。结果说明:骨髓基质细胞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移植其分化是有差异的,损伤后1周移植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数量较多。
- 刘福泉王翔毅刘来兴邓轶鑫蒋宁陈磊陆钰顾相海朱玉德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分化
- CTA 与 DSA 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 2022年
- 讨论研究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运用头颅 CTA 与 DSA 的价值 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8 年 12 月到 2021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68 例颅内动 脉瘤患者,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其中对照组 35 例患者采取的检查方式是头颅 CTA 方式(脑动脉 CT 血管造影成像技术)、观察 组 33 例患者采取的检查方式是头颅 DSA 方式(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技术) 开展诊断工作,对比两种诊断方式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 椎 - 基底动脉、前交通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动脉瘤检出情况。结果:头颅 DSA 方 式的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椎 - 基底动脉、前交通动 脉、小脑后下动脉等动脉瘤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头颅 CTA 方式,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运用头颅 DSA 技术,可以提升不同部位动脉瘤检出 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 罗志勇刘福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神经内镜辅助治疗亚急性分隔型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镜辅助与传统颅骨钻孔引流术式在治疗亚急性分隔型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实施传统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式治疗的29例作为钻孔组,选取实施神经内镜辅助术式治疗的49例作为内镜组,分别比较两组的术后血肿清除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钻孔组(P<0.01),血肿复发率低于钻孔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神经内镜辅助与传统钻孔血肿引流的术式相比,具有血肿清除率高及复发率低的优势,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值得应用。
- 蒋宁刘福泉王翔毅
-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颅骨钻孔术
- 神经内镜应用于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手术中的辅助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手术中的辅助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54例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行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生活质量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头晕、恶心、听力下降、面瘫、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偏侧面肌痉挛评分量表(HFS-8)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手术中的辅助作用显著,能避免遗漏责任血管,提高整体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陈磊赵翠梅王翔毅刘福泉刘来兴蒋宁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