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永生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石油
  • 2篇油价
  • 2篇原油
  • 2篇石化
  • 2篇石化产品
  • 2篇石油产品
  • 2篇石油市场
  • 2篇进出口
  • 2篇进出口分析
  • 2篇国际石油
  • 2篇出口
  • 1篇顶峰
  • 1篇原油进口
  • 1篇中国炼油工业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市场
  • 1篇生产技术
  • 1篇石油安全
  • 1篇石油供应
  • 1篇石油化工

机构

  • 1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1篇孙永生
  • 2篇韩平

传媒

  • 4篇石化市场论坛
  • 3篇当代石油石化
  • 2篇国际贸易
  • 1篇世界石油工业
  • 1篇中国石油石化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5年上半年我国石油石化产品进出口分析
2005年
2005年上半年,受国际油价高涨等因素影响,我国石油石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整体呈现进口增速放缓、出口快速增长的特点。原油进口增势减缓,主要石油产品的进口呈大幅减少的趋势。国内宏观调控使石化下游产品需求增速放缓,国内消费者对高价位进口产品的消化能力减弱,导致上半年以三大合成材料为首的石化产品进口锐减。
韩平孙永生
关键词:原油石油产品石化产品进出口进出口贸易原油进口
中国炼油工业面临的挑战及2015年需求预测
2003年
孙永生
关键词:炼油工业
伊拉克战后世界新的石油市场格局(一)
2003年
2003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上宣布“伊拉克境内的主要战斗已经结束”。至此,历时42天的第二次海湾战争终于宣告结束。这场战争的结局,已经开始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在促动新的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从而萌生新的国际石油市场格局。
孙永生
伊拉克战后世界新的石油市场格局(二)
2003年
孙永生
重组后的中国石油市场
2000年
1998年7月27日,中国石油石 化业改革重组的重大举措——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宣告成立。这一举措开拓了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新局面,是中国石化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引起国际上各界人士的关注。 多年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的石油和石油化学工业被人为地进行了多层分割。上游石油生产是地质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游加工是中国石化总公司、
孙永生
关键词:石油市场价格机制
主导2005年国际石油市场的基本影响因素将持续2~3年——位居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的中国需认真应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风险
2006年
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并续居高位、连创历史新高已经3年有余。这期间,围绕国际油价续居高位的成因、合理价位、上涨的极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问题众说纷纭、争论不断。但是始终贯穿着的一条主线——“供应担忧”对国际油价剧烈波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却清晰可见。毫无疑问,“供应担忧”和“高油价”这对形影相随的孪生姐妹一直在主宰着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并在对世界经济产生种种不良影响。
孙永生
关键词:石油市场石油消费经济增长油价
逐渐缩小的供需差距——世界石化产品供需前景
2001年
尽管世界经济有可能对未来石化产品供需前景产生一定影响,然而近几年来世界石化业的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却对确保石化业平稳发展及具有良好的供需前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乙烯世界乙烯需求1999年为8577万吨,比上年增长6.3%,2005年将增大至1.1亿吨,年均增长率为4.2%.
孙永生
关键词:石化产品
三关拷问石油安全
2005年
我国石油供应面临着供应短缺、筹措困难,成本增加等三方面的风险。要突破这些困境,除了积极“开源”之外,还应尽快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传统的石油消费意识。
孙永生
关键词:石油安全石油供应
丙烯需求增长趋势与丙烯增产技术被引量:7
2003年
孙永生
关键词:丙烯消费量生产技术石油化工
国际石油价格从顶峰跌落的背后——2006年国际石油市场述评及2007年展望被引量:2
2007年
以石油价格冲至历史高位继而又从顶峰急剧大幅度跌落为特点的2006年已经过去。2007年,国际石油市场将在新的供需环境下构筑新的高价位水平下的低位价格波动区间。在无对产油国的石油生产等石油供应设施发生阻断性破坏的前提下,国际石油市场全年的石油价格水平将较2006年有较大的回落。
孙永生
关键词:国际石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