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洁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3篇综合征
  • 2篇通气
  • 2篇窘迫综合征
  • 2篇呼吸窘迫
  • 2篇呼吸窘迫综合...
  • 2篇辅助通气
  • 1篇低出生体质量
  • 1篇低出生体质量...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新生儿呼吸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新生儿急性
  • 1篇新生儿急性呼...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机构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连云港市妇幼...
  • 1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 1篇淮安市妇幼保...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宿迁市妇产医...

作者

  • 7篇邱洁
  • 2篇周晓玉
  • 2篇程锐
  • 2篇封云
  • 1篇包志丹
  • 1篇许卫东
  • 1篇韩良荣
  • 1篇韩树萍
  • 1篇焦泽霖
  • 1篇杨洋
  • 1篇郑必霞
  • 1篇高艳
  • 1篇周晓光
  • 1篇陈俊
  • 1篇陶慧娴
  • 1篇万俊
  • 1篇戎慧
  • 1篇钱力
  • 1篇王贝贝

传媒

  • 3篇中华新生儿科...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柏林定义”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并应用2012年欧洲危重症协会在德国柏林主持修订的ARDS诊断新标准(柏林定义),对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入江苏省9家医院NICU的新生儿ARDS病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江苏省9家医院NICU在一年内共收治新生儿10 422例,其中8 795例符合危重病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1 681例。根据ARDS柏林定义,278例诊断为ARDS,其中轻度57例(20.5%),中度85例(30.6%),重度136例(48.9%);男185例,女93例;足月儿216例,早产儿62例;出生体重2 500~4 000 g 210例,〈2 500 g 57例,〉4 000 g 11例;顺产48例,剖宫产196例,吸引产21例,产钳助产13例。原发疾病包括围产期窒息176例(63.3%),胎粪吸入综合征97例(34.9%),败血症89例(32.0%),肺炎65例(23.4%),新生儿休克38例(13.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8例(10.1%)。在NICU收治的所有患儿中,ARDS发生率为2.7%,占危重病例的3.2%,占机械通气患儿的16.5%。治愈ARDS患儿172例(61.9%),死亡79例(28.4%),自动出院27例(9.7%)。对自动出院的27例患儿进行电话随访,其中17例自动出院后转上级医院治愈,10例自动出院后24 h内死亡。本组新生儿ARDS共死亡89例,病死率32.0%。结论NICU新生儿ARDS发生率及其在危重病例和机械通气病例中的比例均较高,围产期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败血症、肺炎、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为主要原发疾病,采取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江苏省新生儿ARDS研究协作组陆亚东王贝贝杨远贡永健牛蓉阚清杨洋邱洁赵莉邹芸苏钱力李勇程锐周晓玉周晓光许卫东陶慧娴朱苏月乔继冰焦泽霖韩良荣万俊包志丹韩树萍王威远高艳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患病率病死率
多肽类药物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唯一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亚低温治疗。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多肽类药物由于具有高选择性、高效性、耐受性好、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利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研究发现,多种多肽类药物可直接作用或通过与细胞穿膜肽结合进入神经细胞,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神经兴奋性毒性、改善线粒体通透性等机制发挥脑保护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治疗途径有着巨大的潜力。本文就这些多肽类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侯雪雯邱洁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多肽脑保护
新生儿Kleefstra综合征并SLC2A1基因突变1例
2021年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治的1例Kleefstra综合征并SLC2A1基因突变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实验室检查、基因特点及诊治过程,本例为国内外首次报道Kleefstra综合征并SLC2A1基因突变的新生儿病例,表现为早发型癫痫,基因分析是目前明确诊断最可靠的方法。
袁子钧曹兆兰卢刻羽郑必霞邱洁
关键词:癫痫
比例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探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roportional assit ventilation,PA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因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按1∶1比例纳入PAV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ventilation,SIMV)组.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前和上机后2、6、12、24 h动脉血pH、动脉氧分压(arterial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和氧合指标,以及两组患儿机械通气中镇静剂的使用次数和平均上机时间.结果 PAV组和SIMV组各纳入30例,两组患儿上机前血pH[(7.13±0.12)、(7.14±0.11)]、PaO2[(41.1±8.9)、(40.8±8.8) mmHg]、PaCO2[(76.4±12.6)、(73.2±13.5)mmHg]和氧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后2h血pH[(7.25±0.17)、(7.23±0.15)]、PaO2[(51.0±5.6)、(48.6±5.3) mmHg]均明显上升,PaCO2[(66.3±8.7)、(64.0±7.5) mmHg]明显下降,氧合指标好转,各时间点与上机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V组使用镇静剂(2.3±1.2)次/例,SIMV组(3.9±2.2)次/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V组平均上机时间(5.1±1.9)d,SIMV组(5.4±2.1)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V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幽燕郭艳邱洁平鹦周晓玉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通气机正压呼吸比例辅助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常见辅助通气方式与早产JLN损伤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需辅助通气治疗。目前,辅助通气主要包括无创通气,如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r,HHHFNC)、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等,以及有创机械通气,如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等。辅助通气方式使用不当是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之一。本文就不同辅助通气方式与早产儿脑损伤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周涵邱洁
关键词:通气方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辅助通气治疗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经幽门喂养(TP)和经胃管喂养(IG)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功能的影响,以制订合理的早期肠内营养(EEN)方案。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TP组和IG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病儿呼吸暂停发生频率、体质量增长速度、达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不耐受时间、达TEN时间、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以及胃动素、胃泌素、住院时间、喂养相关并发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肠穿孔等指标。结果:TP组病儿喂养不耐受时间和达TEN时间均明显低于IG组(P<0.05),呼吸暂停发生频率明显低于IG组(P<0.01)。两组病儿的体质量增长速度、出院时EUGR发生率、并发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儿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出生后第8天与喂养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胃动素水平TP组明显高于IG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P可用于胃管喂养耐受性差或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进行喂养时应针对不同情况制订个体化方案。
封云邱洁陈俊戎慧
关键词:胃肠营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动素胃泌素
早期或晚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比较早期或晚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82例为研究对象,按开始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日龄分为早期治疗组(日龄<3d)(n=22)和晚期治疗组(3d≤日龄<10d)(n=60),回顾性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围产期的基本情况、治疗过程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早期治疗组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P=0.004);早期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吸氧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P=0.032)。其余基本情况、治疗过程情况及临床结局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
封云程锐赵莉陈许茅晓楠邱洁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极低出生体重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