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春红

作品数:16 被引量:151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造血
  • 10篇造血干
  • 10篇造血干细胞
  • 10篇干细胞
  • 7篇造血干细胞移...
  • 7篇干细胞移植
  • 4篇急性
  • 4篇急性白血
  • 4篇急性白血病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外周血造血干...
  • 3篇相合
  • 3篇护理
  • 3篇半相合
  • 3篇病患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机构

  • 16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6篇孙春红
  • 14篇郭彩利
  • 9篇姚建娜
  • 8篇贺鹏程
  • 7篇张梅
  • 7篇王晓宁
  • 6篇王晓宁
  • 4篇习杰英
  • 4篇刘芳
  • 3篇王晓娟
  • 2篇刘华胜
  • 2篇王孟昌
  • 2篇刘心
  • 2篇董欢欢
  • 2篇马娟娟
  • 2篇王嫚
  • 2篇卢蓉
  • 2篇樊婷
  • 1篇王娇
  • 1篇李蓓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国医学伦理...
  • 2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患者对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知和体验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调查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知和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6年2-12月对8例急性白血病行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知和体验可归纳为移植前对获得新生的强烈希望、移植中遭受巨大的身心痛苦、移植后出现两种不同的心理变化、承担沉重经济负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4个主题。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阶段会发生不同的、复杂的感知和体验,医护人员应了解并重视患者的心理体验,帮助其应对心理问题,构建完整的护理体系,保证移植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
孙春红林欢姚建娜王晓宁郭彩利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感知体验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病后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为了探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病后的真实体验,并为血液病房护理实践提供依据,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7年6—12月对1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病后的真实体验归纳为4个主题:对早期症状的忽视——误诊;确诊后强烈的情绪反应——焦虑;承受剧烈的躯体疼痛——骨痛;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状态——相关。基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病后会出现复杂、强烈的身心反应,护理人员应了解骨髓瘤患者的切身感受和心理需求,在治疗护理患者同时,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进一步丰富护理内涵,提高护理质量。
孙春红崔咪咪周旋余艳丽王晓宁郭彩利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护患关系护理质量
减低剂量ATG在高危急性白血病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减低剂量的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用于预防高危急性白血病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及其对移植后造血植入、疾病复发及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2010-05-2013-12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4例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在HLA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采用减低剂量的ATG(3例总剂量7.5 mg/kg,1例8.75 mg/kg)联合环孢素A、短程甲氨蝶呤及霉酚酸酯预防GVHD,观察移植后造血重建、GVHD、出血性膀胱炎及病毒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移植后复发和总生存情况。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3~4周检测供受者嵌合率均为100%,1例出现急性GVHD,2例出现慢性GVHD,3例移植后出现巨细胞病毒血症,1例出现EB病毒血症,1例出现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3例分别于移植后6、10及12个月复发,1例复发后行DLI获得二次缓解。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和25%。结论: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时减低剂量ATG可能对造血植入无影响,GVHD发生率未见显著增加,能否降低复发率尚需进一步扩大病例数进行观察。
王晓宁孙春红贺鹏程习杰英李静郭彩利张梅
急性白血病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单纯肠道aGVHD的影响因素及治疗转归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影响单纯肠道a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发生与未发生肠道aGVHD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供受者性别差异、供者年龄、预处理方案、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用量、回输的单个核细胞计数及CD34^+细胞计数对肠道aGVHD发生的影响。观察发生肠道aGVHD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转归。结果:19例患者中5例于移植后发生肠道aGVHD(Ⅱ级1例,Ⅲ级3例,Ⅳ级1例),发生时间分别为移植后7,22,27,70和154 d。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供受者性别差异、供者年龄、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用量、回输的单个核细胞计数及CD34^+细胞计数与肠道aGVHD的发生无相关性,BuCy预处理方案同肠道aGVHD的发生可能相关(P<0.05)。5例患者中2例经甲强龙1 mg/(kg·d)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应用甲强龙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后好转,其余2例患者对激素耐药,应用含CD25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后好转。结论: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BuCy预处理方案可能对移植后肠道aGVHD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扩大病例数进一步观察确定。
王晓宁孙春红郭彩利姚建娜祁仕环刘心习杰英王孟昌贺鹏程张梅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依从性的研究
2016年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依从性的研究。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化疗依从性。结果: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化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王嫚王媛媛董欢欢崔咪咪孙春红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急性白血病依从性化疗
人文关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管理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14年9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5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为16%,对照组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为53%,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优质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护患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孙春红崔咪咪祁仕环王娇董欢欢李蓓王晓宁郭彩利
关键词:人文关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管理护患关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H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llo-HSCT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HC的发生率、发生中位时间及治疗转归。利用多因素分析观察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移植前疾病状态、移植类型、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ATG、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CTX、干细胞来源、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血小板植入时间、CMV感染、EBV感染、BKV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是否为发生HC的高危因素。结果:153例allo-HSCT患者中,25例发生HC,发生率为16.34%,发生的中位时间为31 d,治疗后全部好转,无1例遗留膀胱刺激症状及膀胱挛缩。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类型、预处理中含ATG、CMV血症以及a GVHD 4项因素(R值分别为1.036、3.234、3.298、2.817)是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患者尿BKV检测均为阳性,主要发生在移植后13-56 d。HLA配型半相合、含ATG的预处理方案、CMV血症及a GVHD是allo-HSCT后发生HC的独立危险因素。
孙春红王晓宁罗敏娜郭彩利祁仕环张倍榕王芳张欢贺鹏程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出血性膀胱炎
不同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程序对健康供者造血干细胞采集物细胞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PBSC程序以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对采集的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成分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对12例供者随机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PBSC程序以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观察应用不同采集程序获得的采集物中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数的差异。结果:两种采集程序在循环血量、采集时间及抗凝剂使用量方面无显著差异。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PBSC程序采集的采集物体积及单个核细胞计数均低于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的采集物体积及单个核细胞计数。AutoPBS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计数高于MN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计数。AutoPBSC程序采集物中混入的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较MNC程序中多,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相比,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PBSC程序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多,混入的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多。
孙春红姚建娜刘芳王晓娟马娟娟崔咪咪张梅王晓宁
关键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AUTO
血细胞分离机不同采集程序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MNC程序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1例采集对象分别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MNC程序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观察3种采集程序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采集后患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的差异以及3种采集程序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在全血处理量及采集时间基本相同的情况下,COBE Spectra和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的MNC数较COBE Spectra Auto PBSC程序采集的数高,但采集的CD34^+细胞数均低于Auto PBS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P<0.05)。COBE Spectra和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的终产物体积大于Auto PBSC程序采集的终产物体积。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相比,采集的M NC数无显著差异,但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 N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大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P<0.05)。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后患者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较采集前下降幅度最低(P<0.05)。3种程序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相似,患者均可耐受。结论: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和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优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后患者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损失最低。
王晓宁姚建娜刘芳王晓娟马娟娟郭彩利刘华胜贺鹏程张梅孙春红
关键词:COBESPECTRA
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被引量:48
2015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导致PIC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PICC临床护理中存在的缺陷,针对原因拟定改进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临床护理缺陷及PICC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PICC临床护理缺陷发生率由32.03%降至9.38%,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由38.78%降至7.84%,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提高PICC护理质量。
林欢孙春红樊婷姚建娜刘芳郭彩利
关键词:血液病PICC并发症品管圈护理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