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州市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或经跗骨窦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联合硫酸钙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或经跗骨窦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联合硫酸钙植骨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Ⅳ型骨折的效果。方法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联合硫酸钙植骨术(A组)与经跗骨窦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硫酸钙植骨术(B组)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Ⅳ型骨折患者,术后采用Ankle-Hindfoot scale系统评估相关肢体的功能,同时术后、术后3个月行影像学评估,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并观察骨质愈合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均恢复较好,但两组之间术后相关肢体功能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术后及术后3个月Bohler角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或经跗骨窦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联合硫酸钙植骨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Ⅳ型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李熙陈传远林学义李平施毅
- 关键词:跟骨骨折硫酸钙
- 成骨生长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作用及机制
- 2019年
- 目的研究成骨生长肽(OGP)对体外培养的来源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和成脂肪分化能力的影响,探讨OGP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按照加入OGP浓度的不同分别分为A组(健康成人)、B组(患者)、C组(10-7 mol/L OGP)、D组(10-9 mol/L OGP)、E组(10-11 mol/L OGP),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MTT法测量细胞增殖率的变化,RT-PCR定量检测成骨标记物[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COL-1)、骨钙素(OC)]及成脂肪标记物[脂蛋白脂酶(LPL),脂肪细胞结合蛋白-2 (AP-2),瘦素(Leptin)]及骨保护素(OPG)、可溶性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定量检测成骨标记物、成脂肪标记物及OPG、RANKL的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成骨标记物、OPG及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低(P<0.05),成脂肪标记物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高(P<0.05)。与B组比较,加入不同浓度的OGP后,C、D、E组的成骨标记物、OPG及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成脂肪标记物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与C组相比,D、E两组成骨标记物、OPG及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成脂肪标记物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E组上述指标与D组及A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较加入10-7、10-11 mol/L OGP,加入10-9mol/L OGP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BMSCs的改善效果最佳,能够促进BMSCs增殖,向成骨方向分化,并抑制向成脂肪方向的分化,进而促进骨-脂肪平衡。
- 黄显贵李熙张驰
- 关键词:成骨生长肽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β-磷酸三钙在跟骨塌陷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采用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植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塌陷性骨折引起的骨缺损。方法笔者自2013-01—2016-09诊治28例(32足)跟骨骨折,均采用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植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8例获得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塌陷部分均解剖复位,关节面下所植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材料4~6个月后密度接近相邻自体骨,显示逐渐被自体骨替代,无再塌陷、排异渗出、感染等发生,所有患者均一期骨性愈合。末次随访疗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优23例(25足),良3例(5足),可2例(2足),优良率93.7%。结论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作用,在自体骨供应有限的情况下能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促进骨折愈合。
- 李熙施毅俞维川刘春水陈冬冬
- 关键词:跟骨塌陷性骨折骨缺损植骨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比较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矢状面平衡和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8-03-2020-07诊治的143例相邻双节段颈椎病,其中ACCF组76例,ACDF组67例。比较ACCF组与ACD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颈椎矢状面参数。结果 ACCF组随访时间为(6.4±1.0)个月,ACDF组随访时间为(7.1±1.1)个月。ACCF组术后没有出现钛网沉降,术后6个月随访时均获得植骨融合。ACDF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ACCF组短,术中出血量较ACC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CF组、ACDF组术后6个月T_(1)倾斜角、C_(2)~C_(7)矢状垂直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CF组与ACDF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C_(2)~C_(7)Cobb角、T1倾斜角、C_(2)~C_(7)矢状垂直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与ACDF手术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均可取满意疗效,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ACDF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排除发育型颈椎管狭窄、椎体后缘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终板附有较大骨赘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ACDF手术治疗。
- 杨巍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