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璞
- 作品数:3 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7岁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儿童经抗病毒治疗HBsAg清除率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6
- 2016年
- 目的探讨1-7岁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儿童接受抗病毒治疗HBsAg的清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293例儿童抗病毒治疗,且停用抗病毒治疗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的HBsAg清除率。计量资料根据分布情况分别应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1)儿童母亲HBsAg阳性率为91.1%。(2)各年龄组〉1-≤2岁,〉2-≤3岁,〉3-≤4岁,〉4-≤5岁,〉5-≤6岁和〉6-≤7岁儿童HBsAg清除率分别是66.1%,65.5%,45.7%,41.3%,20.6%和27.6%。〉1-≤3岁组与〉3-≤5岁组,〉1-≤3岁组与〉5-≤7岁组,〉3-≤5岁组与〉5-≤7岁组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0和0.008)。(3)儿童男性占64.8%,其中41.1%HBsAg清除;女性占35.2%,其中61.2%HBsAg清除,两组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0IU/L,ALT〉80IU/L,ALT≤200IU/L和ALT〉200IU/L的HBsAg清除率分别是40.7%,51.2%,47.6%和49.4%。ALT≤80IU/L组与ALT〉80IU/L组、ALT≤200IU/L组与ALT〉200IU/L组比较,HBsAg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01,0.778)。(5)治疗前HBVDNA载量〈1.0×10^7IU/ml组和HBVDNA≥1.0×10^7IU/ml组,HBsAg清除率分别是54.9%和46.戳,两组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6)14.2%儿童为B基因型,HBsAg清除率57.1%;85.0%为C基因型,HBsAg清除率39.5%;B、C两组基因型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90.4%儿童进行了肝活组织检查。严重肝纤维化(F≥3)和肝硬化占肝活组织检查儿童的10.9%,HBsAg清除率为31.0%。非重度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组HBsAg清除率为49.2%,两组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肝�
- 朱世殊董漪徐志强王丽旻陈大为甘雨王福川闫建国曹丽丽王璞张鸿飞
- 关键词:儿童肝炎乙型干扰素类
- 糖原累积症Ⅸ型12例临床、病理特点及基因突变位点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糖原累积症Ⅸ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Ⅸ,GSDⅨ)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三○二医院青少年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住院治疗的12例经基因检测确诊为GSDⅨ型的患者,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与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 12例GSDⅨ型患者根据基因突变位点的不同分为三类,其中GSDⅨa型10例,均为男性,GSDⅨb型1例,女性,GSDⅨc型1例,女性。发病年龄中位数为2.1岁。所有患者均有肝大和肝功能异常,伴不同程度的低血糖10例,生长发育落后7例,伴有尿酮体阳性6例、高三酰甘油3例、高乳酸4例。12例患者肝脏病理炎症程度均为G1-2,纤维化程度S1-2 8例,S2-3 3例,肝硬化S4 1例。所有的肝脏病理糖原染色阳性。12例患者共检测出13个糖原磷酸化酶激酶基因突变位点,包括11个错义突变,1个缺失突变,1个剪切突变。其中5个为新发现的突变,分别为PHKA2三个:c.3597-3598del(p.F1199fs),c.1039C>T (p.Q347X),c.749C>T (p.s250L);PHKB一个:c.1776+1G>T (splicing);PHKG2一个:c.925 C>T (p.R309 W)。经生玉米淀粉口服等干预治疗,患儿症状可减轻。结论肝大并转氨酶异常的患儿需考虑GSDⅨ型诊断,确诊及分型依赖于基因检测。GSDⅨ型尽早干预可改善预后。
- 王璞董漪徐志强陈大为王福川甘雨王丽旻闫建国曹丽丽李爱芹朱世殊张敏
- 关键词:病理基因突变
- 1~7岁儿童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脏病理特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1-7岁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儿的肝脏病理特征及抗病毒治疗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清除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住院且符合入组标准的49例慢性乙肝患儿的肝脏病理特征及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年龄、性别等各因素对HBsAg清除率的影响。先单用标准α干扰素治疗,剂量按3-5 mU/m2,隔日1次;24周时如乙肝病毒载量(HBVDNA)下降≥2 log值或HBsAg清除则继续单用干扰素治疗,反之加用拉米夫定[按3 mg/(kg·d)]口服治疗,停用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患儿的HBsAg清除率。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1)一般情况:本组患儿中位年龄3岁(1-7岁),男38例,占78%。各年龄段1-2、〉2-3、〉3-4、〉4-5、〉5-6、〉6-7岁例数分别为7、8、14、6、6、8例。所有患儿母亲HBsAg阳性。(2)本组治疗前7例患儿丙氨酸转氨酶(ALT)≤80 U/L,25例患儿血清ALT〉200 U/L。24例患儿HBVDNA≥1.0×10^7 U/ml。43例患儿HBVDNA基因分型,B、C及B和C混合基因型分别为3、38和2例。(3)肝脏病理特征:本组患儿全部进行了肝活检。1例患儿肝脏炎症程度(G)为1,48例(48/49,98%)患儿G≥2。严重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共21例,肝硬化3例。(4)各年龄段1-2、〉2-3、〉3-4、〉4-5、〉5-6、〉6-7岁患儿HBsAg清除例数分别是5、6、2、1、0和0例。1-3岁组与3-7岁组HBsAg清除率分别是73%(11/15)与9%(3/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18.180,P=0.000)。(5)本组男11例,女3例HBsAg清除,两组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073,P=0.787)。(6)治疗前ALT≤80 U/L,80〈ALT≤200 U/L和ALT〉200 U/L的HBsAg清除率分别是0, 24%(4/17)和40%(10/25)。ALT≤200 U/L与ALT〉200 U/L 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3,P
- 朱世殊董漪王丽旻徐志强陈大为甘雨王福川闫建国曹丽丽王璞张敏张鸿飞
- 关键词:儿童肝炎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