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洁

作品数:93 被引量:43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0篇麻醉
  • 26篇小儿
  • 21篇患儿
  • 19篇心脏
  • 17篇手术
  • 16篇先天
  • 16篇先天性
  • 15篇心脏病
  • 15篇先天性心脏
  • 15篇先天性心脏病
  • 14篇儿童
  • 12篇芬太尼
  • 8篇术后
  • 8篇体外循环
  • 8篇外循环
  • 7篇气管
  • 5篇心脏病患儿
  • 5篇婴幼
  • 5篇婴幼儿
  • 5篇投药

机构

  • 92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亚洲心脏...

作者

  • 93篇白洁
  • 28篇张瑞冬
  • 24篇张马忠
  • 20篇张剑蔚
  • 16篇陈煜
  • 13篇孙瑛
  • 12篇黄悦
  • 8篇胡洁
  • 8篇王璐
  • 7篇张海波
  • 7篇许文音
  • 7篇顾洪斌
  • 7篇周泓
  • 6篇陈怡绮
  • 5篇王燕婷
  • 4篇殷猛
  • 4篇王伟
  • 4篇张侃
  • 3篇徐志伟
  • 3篇张磊

传媒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上海医学
  • 8篇医学临床研究
  • 8篇国际麻醉学与...
  • 6篇中华麻醉学杂...
  • 5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医学综述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0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0例儿童脊柱侧弯手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适合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麻醉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本院120例脊柱侧弯手术,采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气管插管方法维持麻醉,定压模式控制呼吸,唤醒试验前减少各种静脉内麻醉药物的用量,总结术中管理和麻醉用药的选择、节约用血的方法等等,探讨气管内麻醉结合静脉内麻醉在脊柱侧弯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120例脊柱侧弯纠治术,均麻醉效果满意,无死亡,术后均顺利拔管出手术室,术后无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选用瑞芬太尼+异丙酚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是儿童脊柱侧弯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管理方法。
顾洪斌陈煜白洁陈怡绮
关键词:脊柱弯曲瑞芬太尼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在小儿心脏彩超检查中的镇静效果及苏醒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比较鼻内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在患儿心脏彩超检查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苏醒的影响因素.方法 接受心脏彩超检查需实施中深度镇静的患儿183例,ASA Ⅰ-Ⅱ级,年龄2-33个月.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分别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啶1.0 μg/kg(D1组)、1.5 μg/kg(D2组)、2.0μg/kg(D3组),比较各组患儿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检查时间、总镇静时间、镇静成功率、不良反应等;以性别、年龄、体重、药物剂量、入睡时间、检查时间为自变量,以苏醒时间为因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对苏醒有影响的因素.结果 D1、D2、D3组之间镇静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组的苏醒时间长于D1、D2组(P<0.05),D3组总镇静时间长于D1组(P<0.05),各组镇静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体重和药物剂量对苏醒时间有显著影响.结论 1 -2 μg/kg右美托咪啶滴鼻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心脏彩超检查镇静,患儿体重和剂量是预估苏醒时间的重要指标.
黄延辉卞勇白洁薛彬
一种儿童桡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儿童桡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背部固定板、手掌固定套及手腕固定套;背部固定板为长条形,表面分别设有粘贴扣与软垫;手掌固定套为带有两条横带的“工”字型结构,两条横带可分别固定手掌邻近手指的部分及邻近手腕侧的...
徐维虹孙琦白洁
文献传递
不同年龄法乐氏四联症患儿体外循环前后凝血功能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法乐氏四联症患儿体外循环前后的凝血功能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法乐氏四联症患儿24例,心功能Ⅰ级或Ⅱ级,按年龄分组:A组(年龄≤12月,n=8)、B组(12月<年龄≤24月,...
黄延辉白洁陈煜徐美英
关键词:体外循环法乐氏四联症凝血功能
文献传递
持续或间断七氟醚后处理对婴幼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修补术时,持续或间断七氟醚后处理对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6例室间隔缺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持续后处理组:在主动脉开放的即刻,吸入1.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七氟醚,持续30 min;间断后处理组:在主动脉开放的即刻起,间断吸入1.0 MAC的七氟醚,每次2 min;对照组:不吸入七氟醚。记录各组患儿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以及手术时间,记录患儿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后的呼吸机支持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结束时,体外循环后12、24、48 h,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CK-MB mass),并进行比较。结果持续后处理组和间断后处理组患儿体外循环后24 h的cTnI和CK-MB均低于对照组,且间断后处理组比持续后处理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入七氟醚后处理可使患儿心肌损伤程度有所减轻,且间断后处理更有利于减轻患儿心肌损伤。
吴赤许文音白洁张马忠孙瑛
关键词:体外循环七氟醚肌钙蛋白-I婴幼儿
全麻低潮气量通气用于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麻醉时采用低潮气量人工通气对于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以40例行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全麻低潮气量通气(观察组),另20例采用全麻常规潮气量通气(对照组),术中连续监测MAP、HR、CVP、SpO2、PCO2、PAW及PaO2等循环呼吸指标,记录气T0、T1、T2、T3及T4时上述各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气道压力在人工气胸形成后5min、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PC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a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MAP、CVP在人工气胸形成后5min、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SpO2和HR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低潮气量人工通气用于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张剑蔚白洁
关键词:人工通气胸腔镜漏斗胸
葡萄糖初始分布容积评估患儿围手术期容量状态的有效性
2023年
目的 探讨葡萄糖初始分布容积(IDVG)预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围手术期细胞外液(ECF)量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0年3—7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纠治的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0~3岁。气管插管后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测量细胞外液(ECF)量,抽取动脉血测定血糖浓度基础值,然后通过右颈内静脉在30 s内注入50%葡萄糖1 g,抽取动脉血测量注射前及注射葡萄糖后3、5 min时的血糖浓度值,分别计算注射葡萄糖后3、5 min时的儿童近似IDVG(IDVG1)及修订的近似IDVG(IDVG2)。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ECF量、年龄与IDVG1、IDVG2的相关性。结果 2例因ECF量测量失败而被排除,共有28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为(1.8±0.5)岁,身高为(86.9±1.8) cm,体重为(11.78±1.84) kg,室间隔缺损(VSD)10例、房间隔缺损(ASD)15例、房室间隔缺损(AVSD)3例。根据公式计算得出IDVG1值为(143.6±10.5) mL/kg, IDVG2值为(154.6±9.4) mL/kg。ECF量与体重之比为(0.25±0.10) L/kg。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IDVG1[相关系数(r1)=0.65,判定系数(R2)=0.42]、IDVG2(r2=0.66,R2=0.44)与ECF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值均<0.01),IDVG1(r1=-0.39,R2=0.15)、IDVG2(r2=-0.43,R2=0.18)与年龄均呈弱负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IDVG1、IDVG2均可作为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容量状态的预测工具。
汲玮白洁黄悦
关键词:细胞外液儿童
曲马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研究曲马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对七氟醚麻醉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七氟醚诱导和维持麻醉下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90例,根据手术结束前输注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 min注入0.1 mL/kg生理盐水)、曲马多组(手术结束前30 min注入1 mg/kg曲马多)和曲马多+丙泊酚组(手术结束前30 min注入1 mg/kg曲马多,联合手术结束即刻注入1 mg/kg丙泊酚)。记录各组术后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入PACU即刻进行小儿麻醉后躁动(PAED)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和疼痛评分;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间术后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及改良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PACU即刻的PAED评分为对照组>曲马多组>曲马多+丙泊酚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和曲马多+丙泊酚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曲马多组最高,曲马多+丙泊酚组显著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可减少和减轻七氟醚麻醉下手术患儿的术后躁动,并降低应用曲马多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孙瑛许文音胡洁许文妍白洁张马忠
关键词:七氟醚扁桃体切除术曲马多丙泊酚术后躁动小儿
喉罩与气管插管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眼科短小手术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对照研究喉罩与气管插管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眼科短小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行眼科手术的ASAⅠ~Ⅱ级小儿共8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40例)和气管插管组(40例)两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喉罩组采用喉罩通气,而气管插管组则采用气管插管通气。监测T1(诱导后下颌松弛)、T2(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后1min)、T3(喉罩或气管插管拔出前)、T4(喉罩或气管插管拔出后1min)四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两组患儿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的次数、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的时间,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喉罩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四个测量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四个测量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2时间点均高于T1时间点,T4时间点均高于T1、T3时间点。两组患儿置入喉罩或者气管插管次数、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或者气管插管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患儿发生呛咳的比例高于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患儿发生呛咳的比例高于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复合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眼科短小手术。
王璐张瑞冬胡洁卞勇白洁
关键词:喉罩气管插管小儿眼科手术麻醉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基于异速生长方程拟合上下法实验数据确定儿童右美托咪定半数有效量
2021年
目的·探索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基于异速生长方程拟合上下法临床实验数据,以确定儿童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_(50))的可行性。方法·对22例2~12岁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儿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诱导睡眠并实施气道镜检查(drug-induced sleep endoscopy,DISE)。患儿静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同时开始静脉输注预设剂量右美托咪定10 min,如置入内镜时无体动和/或呛咳并完成DISE检查视为镇静成功,反之为镇静失败。根据上下法确定右美托咪定剂量,初始剂量1.0μg/kg(剂量间隔1.2倍)。10 min后开始DISE检查。Dixon-Massey公式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用于计算ED_(50)。结果·9例OSA患儿镇静成功,13例患儿失败。Dixon-Massey公式计算的右美托咪定ED_(50)值1.9μg/kg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值2.0μg/kg相似。引入异速生长方程模型拟合效果显著改善(P<0.05),将成人体质量标准化为70 kg后,儿童ED_(50)和ED_(95)值分别为5.76×(体质量/70)μg/kg和11.5×(体质量/70)μg/kg,量效关系的斜率为4.25。结论·上下法实验数据可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基于异速生长方程拟合。相比Dixon-Massey公式的优点是可同时确定药物ED_(50)、ED_(95)以及量效关系的斜率,且这种方法有助于确定协变量的影响。
许文音黄贞玲黄咏磊张瑞冬王璐张莺白洁郑吉建
关键词:儿童异速生长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