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艳红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心理控制源
  • 1篇移植瘤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抑制剂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增生
  • 1篇制剂
  • 1篇质子泵
  • 1篇质子泵抑制
  • 1篇质子泵抑制剂
  • 1篇中介
  • 1篇中介作用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受体
  • 1篇黏膜
  • 1篇疣状胃炎
  • 1篇萎缩性
  • 1篇萎缩性胃炎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4篇侯艳红
  • 3篇张林
  • 2篇李楠
  • 1篇朱超慧
  • 1篇李春梅
  • 1篇瞿俊山
  • 1篇董成
  • 1篇朱建华
  • 1篇吴凯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内镜下均一胃黏膜颗粒样改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均一胃黏膜颗粒样改变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各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比胃黏膜颗粒样改变与普通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表现、H.pylori感染率、胆汁反流内镜检出率等分析胃黏膜颗粒样改变的临床特点。127例接受过内镜检查的胃黏膜颗粒样改变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单纯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为主的四联根除H.pylori、质子泵抑制剂加抗胆汁反流药物治疗,并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胃黏膜颗粒样改变组患者上腹痛、反酸烧心、纳差等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表现中肠上皮化生发生率、淋巴细胞浸润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汁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1例胃黏膜颗粒样改变患者经质子泵抑制剂为主的四联根除H.pylori治疗10 d后继续质子泵抑制剂治疗3周,27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8周后复查胃镜发现17例原黏膜隆起病变显著减轻或消失。42例患者经单纯质子泵抑制剂治疗4周后14例症状消失,8周后复查胃镜仅6例黏膜隆起病变显著减轻或消失。44例患者经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胆汁反流药物治疗4周后23例症状消失,8周后复查胃镜11例黏膜隆起病变显著减轻或消失。结论胃黏膜颗粒样改变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H.pylori感染情况行根治H.pylori治疗联合抗胆汁反流治疗是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张林侯艳红李楠朱建华
关键词:内镜质子泵抑制剂幽门螺杆菌
主要癌前胃炎症性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部队特定中老年保健人群主要胃癌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临床与病理特点,优化此类疾病的预防与诊疗措施。方法 通过研究分析近5年来我院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中老年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比主要的癌前胃炎症性疾病:萎缩性胃炎和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等,分析两类不同胃炎的特性。结果 本组患者中疣状胃炎检出率为8.9%,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10.1%,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疣状胃炎者恶心、呕吐、上腹痛、黑便或便潜血阳性等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患者(P<0.05),而腹胀、食欲不振症状在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病理表现萎缩性胃炎患者肠上皮化生发生率显著高于疣状胃炎患者,但上皮内瘤变(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及淋巴滤泡形成率显著低于疣状胃炎患者(P<0.05)。两者Hp感染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萎缩性胃炎与疣状胃炎作为具有潜在癌变倾向的胃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疣状胃炎上腹部症状较萎缩性胃炎为重,病理表现炎症反应更重且上皮不典型增生发生率高,可能更具癌变危险,临床需加以重视。
张林侯艳红吴凯瞿俊山朱超慧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疣状胃炎不典型增生
抗EGFR单抗偶联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对胰腺癌的靶向治疗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制备表面偶联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EGFRgrafted 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EGFR-PBCA-NP),研究负载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的靶向纳米粒子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1)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负载GEM的纳米微球,测定载药纳米粒的粒径、载药率、包封率;(2)建立裸鼠胰腺癌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每3 d尾静脉给药1次,治疗前测量肿瘤长径(a)和短径(b),计算肿瘤体积.治疗12 d停药后处死裸鼠剥离瘤体测量肿瘤大小,对瘤体进行称质量并计算抑瘤率;(3)随机将荷瘤小鼠分为两组,每组于给药后1、5、12 h处死,提取肿瘤组织用于冰冻切片荧光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移植瘤的瘤质量抑制率和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GFR-GEM-PBCA-NP组显著优于其他各组.EGFR-Cy3-PBCA-NP组荧光强度于1、5、12 h均强于Cy3-PBCA-NP组,并且实验组于5 h时荧光强度强于1、12 h.结论:EGFR-GEM-PBCA-NP对EGFR阳性的裸鼠人胰腺癌移植瘤有明显的靶向性和显著的抑瘤作用.
李春梅张林侯艳红李楠车明环
关键词: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吉西他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胰腺癌移植瘤
老年人心理控制源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中介作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控制源与焦虑-抑郁水平的关系,着重探讨不确定忍耐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心理控制源量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短视不确定忍耐力量表对北京两所养老院的224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心理控制源量表实际评估个体外控倾向。完成数据收集后,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F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结果 (1)女性老年人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差于男性,表现为女性老年人焦虑(F=15.82,P<0.01)、抑郁(F=15.20,P<0.01)水平更高。(2)心理控制源与老年人焦虑-抑郁显著相关,表现为外控倾向越高,焦虑(r=0.42,P<0.01)与抑郁(r=0.37,P<0.01)水平越高。(3)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能够部分地中介控制源对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论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其控制源有关,并且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能够中介控制源对焦虑-抑郁的影响。
王垒侯艳红董成
关键词:老年人控制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