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正华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黄石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烧伤
  • 2篇蛋白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凝胶
  • 2篇纳米银
  • 2篇创面
  • 1篇代谢
  • 1篇蛋白原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休克
  • 1篇休克蛋白70
  • 1篇血浆
  • 1篇血浆D-二聚...
  • 1篇严重烫伤
  • 1篇胰岛素注射
  • 1篇胰岛素注射液
  • 1篇愈合
  • 1篇愈合时间

机构

  • 5篇黄石市第五人...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5篇陈正华
  • 4篇翁志勇
  • 4篇丁若虹
  • 3篇韩斌
  • 2篇汤俊
  • 1篇龙胜勇
  • 1篇刘军
  • 1篇谢丹
  • 1篇黄晓明
  • 1篇谢正华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严重烫伤后早期大鼠胃黏膜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变化及胰岛素干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70)在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胃黏膜组织中动态表达变化及胰岛素和HSP70对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胃黏膜组织的保护作用,探讨胰岛素促进HSP70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烫伤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观察伤后3、6、12、24和48h不同时相点胃黏膜组织中HSP70的表达情况及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治疗组除12h时相点(9.40±1.52,P=0.065)外其余不同时相点HSP70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烫伤组相同时相点HSP70的表达水平[(6.80±1.10,8.60±0.55,10.80±1.64,11.40±1.34),P〈0.05],治疗组各时相点胃黏膜损伤指数分别低于烫伤组相同时相点损伤指数[(4.05±O.36,11.97±1.15,20.98±2.83,13.92±O.94,1.60±0.55),P〈0.05]。病理形态学变化显示对照组胃黏膜组织结构完整无损伤,烫伤早期SD大鼠胃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治疗组SD大鼠胃黏膜组织损伤较烫伤组明显减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P70与胃黏膜损伤指数、血糖之间呈正相关(r=0.904,0.961,P〈0.01)。结论胰岛素能够明显增强严重烫伤早期SD大鼠胃黏膜组织内HSP70的表达,促进胃黏膜组织HSP70的合成,可能是胰岛素保护胃黏膜组织的重要机制之一。
龙胜勇刘军丁若虹翁志勇韩斌陈正华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74例SCLC患者(SCLC组),7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60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析D-二聚体及FIB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SCLC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SCLC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性SCLC(ED-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性SCLC(LD-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与SCLC患者吸烟、肿瘤累及部位、最大肿块直径、远处转移有关(P<0.05);FIB水平与SCLC患者肿块数目、病理分型、远处转移有关(P<0.05)。SCLC治疗有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较放疗和化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情稳定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D-二聚体和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放疗和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IB可作为SCLC辅助诊断、病情监测、放疗和化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的观察指标。
余静陈正华熊业春
关键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小细胞肺癌
胰岛素联合纳米银和湿润烧伤膏治疗中度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纳米银抗菌凝胶和湿润烧伤膏治疗中度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黄石市第五医院收治的中度烧伤创面感染患者66例(75个创面)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39个创面)和治疗组(33例36个创面)。对照组将纳米银抗菌凝胶和湿润烧伤膏按照1∶1比例混合,均匀涂抹于烧伤创面,厚度1 mm,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烧伤创面皮下浸润注射胰岛素注射液1 U/m L,无菌纱布加压包扎。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转阴换药次数,计算两组创面愈合率。治疗前、治疗第7、14、21天发放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换药疼痛程度。治疗前和治疗7 d测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创面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细菌培养转阴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浅Ⅱ度第7、14天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深Ⅱ度第14、21天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7、14、21天VAS评分均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14、21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治疗7 d后,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7 d后这些观察指标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纳米银抗菌凝胶和湿润烧伤膏治疗中度烧伤创面感染,能减轻创面炎性水平,缩短创面感染病程,提高创面愈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柯发军谢丹翁志勇陈正华丁若虹
关键词:胰岛素注射液纳米银抗菌凝胶湿润烧伤膏创面愈合时间
纳米银敷料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观测纳米银敷料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深Ⅱ度及Ⅲ度烧伤所致残余创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应用纳米银敷料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换药;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和无菌石蜡油纱布换药。观测记录各组病例的愈合时间、创面感染例数、不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各组治疗前和治疗7d时创面细菌培养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感染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7d后,治疗组致病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纳米银敷料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应用于可以非手术治疗的烧伤残余创面,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及促进创面修复作用,能有效缩短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时间。
翁志勇丁若虹韩斌陈正华谢正华汤俊柯发军
关键词:纳米银敷料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烧伤残余创面
21例高温铬化物烧伤救治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高温铬化物除引起皮肤烧伤外,还可通过破损皮肤吸收而引起较严重中毒,当高温铬化物烧伤面积大于2%时,就有中毒死亡的可能性。因其在化工、电镀、印染等工业用途广泛,近10多年来,全国累计报告的高温铬化物烧伤病例虽然较少,但仍有数例发生中毒死亡。为探讨高温铬化物烧伤的特点、急救处理、烧伤与中毒的关系,对黄石市第五人民医院烧伤科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1例高温铬化物烧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丁若虹韩斌陈正华翁志勇汤俊柯发军黄晓明
关键词:皮肤烧伤高温救治分析中毒死亡皮肤吸收烧伤面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