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亮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胸科医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尖瓣置换术的围术期和术后中期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三尖瓣置换术的围术期和术后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2007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2例行三尖瓣置换术连续病例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和术后中期随访结果。根据人工瓣膜种类将患者分为机械瓣组(48例)和生物瓣组(84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于低温体外循环或常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随访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法。记录患者围术期死亡和并发症情况,术后中期随访结果。结果围术期死亡10例(7.6%,10/132),术前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Ⅲ或Ⅳ级,其中9例为三尖瓣置换合并同期其他心脏手术的患者,1例为Ebstein畸形患者;余122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3.8±12.3)d,术后住院时间为(13.5±5.4)d。机械瓣组的围术期病死率为6.25%(3/48),与生物瓣组的8.33%(7/8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NYHA心功能分级为Ⅳ级患者的病死率为4/6,显著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的6%(6/100,P=0.001)。术后并发症包括急性肾衰竭16例,术后出血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轻微或轻度瓣周漏3例。6例失访,116例患者随访时间5~8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3.6±22.5)个月。随访期间死亡7例,其中心源性死亡5例,肠癌晚期死亡1例,不明原因死亡1例。存活的109例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有33例患者仍每日服用利尿剂;1例发生脑血管意外昏迷,1例发生阿斯综合征的患者安装心脏永久性起搏器后病情稳定,1例年轻女性生物瓣置换患者术后3年随访时已怀孕。中期随访中,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9±8.8)岁,术前平均总胆红素水平为(51.0±26.4)μmol/L,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的(51.8±12.0)岁和(27.6±23.8)μmol/L(P值分别为0.011、0.014)。结论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病死率较高,加强对三尖瓣病变患者的随访,及时、有效的三尖瓣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的围术期和�
- 李伟方文涛孔烨顾伟礼方亮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生物瓣机械瓣
- rh-BNP对扩张性心肌病伴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血流动力学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扩张性心肌病伴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2012年1月至2 0 1 6年0 6月期间,对扩张性心肌病伴重度二尖瓣反流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2例,rh-BNP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rh-BN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心脏排血指数(cardiac index,CI)、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Dd)。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均表现为PC WP降低,CI升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LVEF、LVFS、LVDd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rh-BNP组患者术后PC WP明显降低,CI明显升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LVEF、LVFS、LVDd变化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扩张性心肌病伴重度二尖瓣反流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中,rh-BNP能够降低PCWP,提高CI,从而改善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
- 张步升郑悦方亮戴黄栋朱丹孔烨
-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扩张性心肌病二尖瓣反流二尖瓣置换术血流动力学
- “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交界区脱垂在老年患者中的近中期效果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在老年患者中“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单纯交界区脱垂的近中期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本中心对连续的32例单纯性二尖瓣交界区脱垂的老年患者(≥65岁)施行了二尖瓣成形术,并排除了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原发性心肌病等导致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5-76岁,平均(68.4±2.8)岁。其中NYHA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12例,Ⅳ级2例。本组患者手术均采用5-0 prolene缝线行二尖瓣交界区“缘对缘”缝合,闭合交界脱垂区域,且均植入二尖瓣成形环。结果:本组患者全部存活,随访12-48个月。患者术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Ⅰ级24例,Ⅱ级7例,Ⅲ级1例)。21例患者二尖瓣无或仅有微量反流,11例患者有轻度二尖瓣反流,无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无SAM征。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术前为(158.2±28.6)mL,术后为(123.2±18.3)mL,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老年患者中采用“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单纯交界区脱垂,具有简单、有效、易操作的特点,缩短手术时间,且可获得良好和稳定的近中期效果。
- 张步升郑悦方亮戴黄栋朱丹孔烨
- 关键词:二尖瓣脱垂二尖瓣成形术老年
- 左心瓣膜术后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再次行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左心瓣膜术后三尖瓣置换术的围术期及中期结果,探讨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发病机制以及手术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左心瓣膜术后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及中期随访结果。根据人工瓣膜种类分2组,其中生物瓣组50例,机械瓣组35例;根据手术径路分2组,其中右前外侧切口组51例,正中切口组34例。结果·住院死亡7例(8.2%),其中住院早期死亡(术后30 d内)5例(5.9%),住院晚期死亡(术后30 d后)2例(2.4%),死亡原因均为术后严重右心功能衰竭及低心排血量。生物瓣组死亡率(4/50)与机械瓣组(3/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1.000);正中切口组死亡率(6/34)与右前外侧切口组(1/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P=0.015)。随访74例(94.9%),随访时间(31.5±23.1)个月;中期死亡4例(5.4%),均为机械瓣组患者,其中心源性死亡3例,肠癌晚期死亡1例。随访的70例存活患者中,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无发生抗凝意外及再次行三尖瓣置换手术者。结论·左心瓣膜术后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应密切随访,及时合理的三尖瓣置换术可以取得良好的围术期及中期临床疗效;孤立性三尖瓣置换术首选右前外侧切口。
- 李伟顾伟礼张卫方亮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生物瓣机械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