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清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74例分析被引量:1
- 1993年
- 文章报告我院1981年1月至1991年12月在48606例次心电图中检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74例(200例次),其中41例男性,33例女性,最年青者18岁,最年长者86岁,平均63±114岁。≥60岁者45例(60.8%),40~59岁25例(33.8%)。高血压病及/或冠心病最常见(79.7%)。心肌病(9.5%)及心肌炎(5.4%)居第二位,伴发心律失常者55例(74.3%),电轴右偏2例(2.7%),且其中1例短时间内由右偏转向左偏.V_1导联呈QS型45例(60.8%),出现QV_5或QV_6 2例(2.7%).本文讨论了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和右偏的机理,解释了出现QV_5或QV_6的机制,探讨了SV_1和SV_2的深度对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价值,肯定了其QT间期延长与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是密切相关的。
- 间文德李晶陈宇清杨余录章熙英赵廷香黄雪峰
- 关键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电轴左偏电轴右偏左前分支阻滞
- 室性早搏延期代偿——房室交界区内双径路传导一例被引量:1
- 1994年
- 室性早搏延期代偿是指室性早搏后较远的窦性P波不能下传心室,而与室早基本同时(可略有先后)发生的窦性P波却能缓慢地下传心室(颇似间位性室性早搏),现报告一例。 患者 男,18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附图)为Ⅱ导联续描记于1992年10月6日,P波直立,略有不齐,大部分后继qR型波。ⅡbP10提前发生,负正双向,其后亦继以qR型波,PR间期0.14s。另可见频发室性早搏,呈宽大畸形R型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除ⅡaR13、ⅡbR11各干扰一次窦性P波下传心室形成完全性代偿间期,ⅡaR10因其发生略迟,而其前窦P波又发生略早致使二者形成室性融合波外,ⅡaR15、7亦为室早。
- 闾文德李晶孙文寅陈宇清杨余录
- 关键词:心肌炎室性早搏
- 隐匿型冠心病阵发性出汗与心肌缺血关系探讨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隐匿型冠心病阵发性出汗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有阵发性出汗且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中 ,回顾Holter检查 ,了解心肌缺血发作与阵发性出汗的关系。结果 :13例病人作Holter检查期间 ,阵发性出汗 2 8例次 ,其中 2 3次有心肌缺血发作。结论 :隐匿型冠心病病人突然出汗与心肌缺血发作有相关性。
- 周希敏徐曙东陈宇清
- 关键词:隐匿型冠心病心肌缺血
-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蒋益波陈宇清
-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预测因子外周血管病变颈动脉内中膜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 2000年
- 目的 探索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8例老年人AMI中合并AVB的18例作分析。结果 合并AVB者下壁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壁组,其对患者在病死率、心源性休克及心衰发生率各方面有较大影响。结论 老年人AMI合并AVB是明显影响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 闾文德孙开平孙文寅陈宇清
-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
- 室性并行心律酷似室性早搏三联律1例
- 1994年
- 患者男性,6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附图)上行为Ⅰ导联,下行为aVL导联,系同次描记。上行中室性异位搏动配对间期明显不等,且出现室性融合波,异搏间期有最大公约数可寻,可确诊为室性并行心律。下行中室性异位搏动之配对间期相等,每隔2个窦性心搏则发生1次提前的室性异位心搏,颇似室性早搏三联律,但其异搏间期与Ⅰ导联有近乎相同之最大公约数,因而推测其亦为室性并行心律。
- 闾文德杨余录周爱生陈宇清李晶高健
- 关键词: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