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川西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被引量:3
- 2023年
- 为明确川西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基于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结合实验分析数据,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川西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储层岩性以微粉晶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最为有利。平均孔隙度3.7%,平均渗透率9.31×10^(-3)μm^(2),下储层段物性明显好于上储层段。主要储集空间为成岩组构溶蚀孔洞。白云化及组构选择性溶蚀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发生于沉积-成岩早期。(藻)云坪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沉积基础。准同生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优质储层多发育在向上变浅高频旋回中上部藻纹层中。储层发育有利区平面上在川西中部,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 徐康徐康蒋小琼蒋小琼汪远征潘文蕾李龙龙
- 关键词:储层特征雷口坡组川西坳陷三叠系
- 川西北中泥盆统观雾山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 2024年
- 为明确川西北观雾山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微米CT扫描、孔渗及地球化学测试等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川西北观雾山组储层岩性主要为生物礁白云岩、生屑白云岩和角砾状细-中晶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生物体腔孔、晶间孔和溶蚀孔洞。孔隙度平均值为2.58%,渗透率平均值为0.71×10^(-3)μm^(2)。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相、白云石化及岩溶作用控制。台缘礁滩及台内高能滩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有序度、阴极发光、锶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同生-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储层基础。高频沉积旋回控制的准同生溶蚀和构造抬升控制的表生岩溶改造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埋藏成岩阶段烃类成熟释放的酸性流体对储层改造也有改善。
- 徐康徐康蒋小琼蒋小琼王海军王东王海军
- 关键词:中泥盆统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四川盆地
- 川西北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
- 2024年
- 川西北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近年来多项勘探突破展现了较好的资源潜力。目前整体勘探程度低,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尚不明确。以野外剖面、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观察、常规及铸体薄片、孔渗测试、扫描电镜、压汞及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川西北雷三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砂屑白云岩、生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微生物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溶孔、微生物“格架”溶孔、晶间溶孔和裂缝为主。平均孔隙度2.78%,平均渗透率0.76 mD,雷三^(3)亚段物性相对其他两个亚段较好,总体为中-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发育受沉积相、古地貌及成岩作用共同控制。高能砂屑滩、生屑滩等滩相沉积构成有利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古地貌中的岩溶下斜坡表生溶蚀效果最佳。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及多期岩溶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构造裂缝及断层是储层改善的有利条件。中坝地区和双鱼石地区西南部位于微古地貌高能滩和岩溶斜坡叠加位置,白云岩厚度大,断层及裂缝发育,溶蚀作用强烈,发育Ⅰ类及Ⅱ类储层,可作为下步重点勘探目标。
- 徐康徐康蒋小琼蒋小琼汪远征潘文蕾李龙龙
- 关键词:川西北储层特征沉积相古地貌成岩作用
- 催化裂化-气体分离低温热联合的改造
- 催化裂化是炼油厂重要的二次加工过程,装置能耗较大,其节能潜力也较大。与国外同类装置相比,我国催化裂化装置能耗普遍偏高,因此,对催化裂化改造是催化装置操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催化裂化-气分热联合改造设计条件,分析了...
- 徐康刘振宁包材保周建文
- 关键词:催化裂化装置能耗节能潜力
- 文献传递
- 川西龙门山前带茅口组二段沉积特征储层形成机制及找矿前景
- 2025年
- 四川盆地茅口组近年来多项勘探突破展现了较好的资源潜力。目前整体勘探程度低,沉积相类型及展布不清、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不明。以野外剖面、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观察、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和孔渗测试等手段对川西龙门山前带茅口组二段沉积及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储层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川西龙门山前带茅口组二段地层呈北西—南东向发育。龙门山南段和中段为茅二下亚段内缓坡边缘高能砂屑生屑滩发育区。茅二上亚段龙门山中段和北段发育高能云化台缘砂屑生屑滩。茅二上亚段储层岩性为残余生屑砂屑白云岩、含生屑晶粒白云岩和残余晶粒白云岩。茅二下亚段储层岩性主要为残余砂屑白云岩和残余晶粒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扩溶缝洞。茅二段整体为中薄层中低孔渗的Ⅱ、Ⅲ类孔隙型储层。高能滩相沉积构成储层发育的基础。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浅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使储层得以改善和保持。
- 徐康徐康蒋小琼蒋小琼孟宪武张庄孟宪武
- 关键词:四川盆地
-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被引量:8
- 2023年
-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近年来取得重大勘探突破。基于野外露头、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以三级层序体系域为单元编制岩相古地理图,分析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主要沉积环境为局限—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内发育潮间上带、潮间下带、局限潟湖及台内滩。蒸发台地内发育潮上带和蒸发潟湖。古地理格局由SQ1时期的西高东低,演变为SQ2-TST时期的东西高、中间低,最后在SQ2-HST时期转变为西低东高。岩相在雷口坡组沉积的早、晚期以云-膏岩组合为主,中期以灰-膏岩组合为主。川西广汉斜坡北部是雷四3亚段发育藻云坪岩性圈闭有利目标区,川西梓潼凹陷西北部雷三2-3亚段、泸州古隆起周缘雷一1亚段是滩相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区,川东北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之下是构造叠合不整合面岩溶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区。
- 徐康徐康
- 关键词:四川盆地三叠系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