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强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孔隙
  • 3篇孔隙结构
  • 2篇低渗
  • 2篇油藏
  • 2篇渗流
  • 2篇渗流能力
  • 2篇基质
  • 2篇储层
  • 2篇储层参数
  • 1篇低渗砂岩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压汞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油
  • 1篇有机硅
  • 1篇有机硅烷
  • 1篇有机硅烷偶联...
  • 1篇支化
  • 1篇润湿

机构

  • 7篇中国石化胜利...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临沂大学

作者

  • 7篇孙强
  • 5篇孙志刚
  • 4篇于春磊
  • 1篇李云
  • 1篇杨勇
  • 1篇张超
  • 1篇李荣
  • 1篇张红欣
  • 1篇张立杰
  • 1篇田云霞
  • 1篇张超
  • 1篇张礼臻
  • 1篇李华玲
  • 1篇孙超
  • 1篇张培智

传媒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合成橡胶工业
  • 1篇内江科技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压驱过程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压驱技术实施以来,矿场见效明显,但同时压驱现场部分注水井周围存在高压“水包”及油井见效不均衡的现象。为揭示压驱现场压力传导规律及波及规律,有必要开展压驱过程中孔隙度、渗透率等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压...
张翼飞孙志刚于春磊孙强贝君平
关键词:渗流能力孔隙结构
低渗透油藏压驱物理模拟与裂缝定量表征被引量:8
2022年
为揭示压驱增注机理,加深对压驱裂缝的产生和拓展机制的认识,通过压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压驱破裂压力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排量越大,岩样破裂压力越大;随着岩石渗透率的增加,破裂压力呈指数降低;随着围压的增加,破裂压力呈线性增加。基于微米CT扫描,在微米尺度上分析压驱裂缝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压驱过程中形成沿径向扩展的垂直裂缝,压驱裂缝呈平面状展布特征。在微米尺度上,裂缝扩展路径沿颗粒边界蜿蜒前进。结合压驱物理模拟实验和微米CT扫描,引入孔隙度、孔隙直径和裂缝开度为孔隙结构参数,建立了适用于低渗透油藏压驱物理模拟与微米尺度上裂缝的定量表征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表征压驱破裂压力及微米尺度上压驱裂缝的宽度及形态特征。
张翼飞杨勇孙志刚于春磊于春磊贝君平
关键词:裂缝低渗透油藏
压驱过程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压驱技术实施以来,矿场见效明显,但同时压驱现场部分注水井周围存在高压"水包"及油井见效不均衡的现象。为揭示压驱现场压力传导规律及波及规律,有必要开展压驱过程中孔隙度、渗透率等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压...
张翼飞孙志刚于春磊孙强贝君平
关键词:渗流能力孔隙结构
DLH油田低渗砂岩孔隙分形定量表征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针对常规表征方法难以精确表征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空间分布复杂性和不规则性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低渗砂岩储层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实现了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特征的定量表征。基于不同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差异性的分析,优选采用MIFA方法求解低渗砂岩储层的分形维数(在2.042~2.324),相关性最佳;确定了排驱压力、平均孔喉半径、变异系数以及均值系数作为储层孔喉分布复杂程度和非均质程度的综合表征参数;基于恒速压汞分形维数的求解,发现低渗砂岩储层非均质程度呈中小孔喉大于微小孔喉,喉道分布大于孔隙分布的特点;低渗砂岩储层的分形维数与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损害率的实验结果均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分形维数越大,孔喉分布的非均质性越强,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且应力敏感性的损害程度也将加剧。低渗砂岩储层分形维数的计算可用于室内实验结果的定性预测和判断,也可作为油藏工程中应用相渗曲线时的重要判别标准。
孙强孙志刚孙志刚
关键词:低渗砂岩微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恒速压汞
陈家庄薄层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配套工艺推广应用
2013年
针对陈庄薄层稠油油藏层薄、油稠、出砂严重、天然能量不足等因素,导致油藏注汽压力高、热损失大,产能低、递减快的状况,通过开展热采防砂技术的改进、注汽工艺的优化,CO辅助热采、水平井双管注汽试验,形成了适合陈庄薄层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开发配套技术应用模式,为稠油规模继续扩大作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对今后同类型油藏开发2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张培智张立杰李华玲孙强田云霞
关键词:薄层稠油收率
有机硅烷偶联剂改性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醚基水性聚氨酯的性能被引量:4
2020年
采用超支化聚酯Boltorn H 20与丁二酸酐反应,制备了亲水性超支化聚酯,然后与甲基丙烯酸酯基改性的聚醚基聚氨酯预聚体和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PTS)反应,合成了有机硅烷偶联剂改性紫外光固化聚醚基超支化水性聚氨酯(WHPU)。考察了有机硅烷偶联剂用量对WHPU的耐酸性、固化时间、凝胶质量分数、附着力、水接触角、水吸附率、乳液粒径分布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IPTS与Boltorn H 20中羟基的摩尔比为6/16时,固化后的WHPU膜的凝胶质量分数为92%,在玻璃表面的附着力达到0级;与不含有机硅烷偶联剂的WHPU相比,该涂膜的水接触角和热稳定性分别提高了34°和22℃,其吸水率从13.8%降低到4.3%。
李荣孙强李云李兴建
关键词:紫外光固化有机硅烷偶联剂
陆相页岩油开发实验技术现状与展望
2024年
随着页岩油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页岩油开发实验技术在继承常规油藏和页岩气藏实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油藏物理与渗流机理实验技术体系,为页岩油藏地质评价、油藏工程优化设计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系统总结了孔隙度、渗透率、油水饱和度、润湿性、相对渗透率、渗吸等6项实验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结合陆相页岩油成熟度低、非均质性强、纹层和微裂缝发育等特点,从实验技术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关键影响因素和实验控制条件、方法优缺点和技术适用性等方面,提出了各实验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和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统一岩样清洗溶剂及清洗时间是提高孔隙度不同测定方法之间可对比性的关键,核磁共振测定孔隙度技术是满足矿场快速分析需求的技术发展方向。②非规则、多方向以及模拟地层压力变化的渗透率测定技术是下步技术发展方向。③酒精浸泡法和二维核磁共振(T_(1)-T_(2))法是页岩油水饱和度测定的技术发展方向,依然面临黏土束缚水、吸附油对测定精度的影响难题。④液滴形态法是页岩油藏润湿性测定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需要对实验方法及表面润湿和自发渗吸2个过程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深化研究并统一标准。⑤实验测定和数值方法相结合是获取页岩油藏相对渗透率的有效路径,微量油水计量、末端效应校正以及考虑压力时变的技术方法是攻关方向。⑥压后弹性开发中渗吸效果评价、闷井时间优化应采用带压渗吸测定方式,基于核磁共振T_(2)谱、分层T_(2)谱和T_(1)-T_(2)谱的带压渗吸测定方法将是重要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孙志刚于春磊于春磊张民孙强贾丽华孙强陈挺张红欣孙超张礼臻
关键词:陆相页岩油孔隙度渗透率润湿性相对渗透率渗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