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增生
  • 2篇增生症
  • 2篇乳腺
  • 2篇乳腺囊性增生
  • 2篇乳腺囊性增生...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钼靶
  • 2篇钼靶X线诊断
  • 2篇临床与CT表...
  • 2篇囊性
  • 2篇囊性增生
  • 2篇聚集性
  • 2篇家庭聚集
  • 2篇家庭聚集性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CTA
  • 1篇动脉瘤

机构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张蕴
  • 4篇杜红文
  • 3篇金晨望
  • 2篇荐志洁
  • 2篇张月浪
  • 2篇张曦
  • 2篇郭佑民
  • 2篇杨健
  • 2篇陈天艳
  • 2篇牛刚
  • 2篇杜永浩
  • 2篇张丹丹
  • 2篇徐贵平
  • 2篇张毅力
  • 1篇孙精涛
  • 1篇赵婷婷
  • 1篇郭成
  • 1篇张明
  • 1篇范妤欣
  • 1篇郭丽萍

传媒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第四届中国西...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家庭聚集性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与CT表现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核酸检测和CT表现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7日至2月1日收治确诊的3组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男4例,女3例),对其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组家庭CT表现均符合早期表现:两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伴或不伴肺小血管增粗。第1组,首诊两人核酸阳性,妻子无症状,但首诊CT阳性;丈夫有症状,首诊CT阴性,2天后复查CT阳性。第2组,夫妻同时发病,CT和核酸均为阳性。第3组,3人同时起病,CT表现均为阳性,但儿子第3次核酸检测才确诊,其余2人首诊核酸检测阳性。结论新冠肺炎早期阶段的临床症状、核酸检测和CT表现存在时间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是疾病传播的重要潜在因素。正确认识这种差异,有利于早期阻断人群聚集的传播途径。
杜永浩金晨望杨健陈天艳张曦张丹丹杜红文张蕴郭佑民牛刚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基于头颈部CTA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探究基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对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的57例因临床疑诊动脉瘤而行头颈部CTA的患者。分别通过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与影像医师独立人工分析CTA数据,使用卡方检验评价AI与人工分析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通过组内一致性检验(ICC)及Bland-Altman散点图比较AI和人工分析在动脉瘤形态学测量的一致性。结果:共纳入57例患者、456支血管、75个可疑病灶,AI检出阳性患者44例、阳性血管56支、动脉瘤61个,人工检出阳性患者39例、阳性血管50支、动脉瘤51个。AI基于患者、血管及病灶3个层面对动脉瘤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3.2%、93.9%、60.0%。卡方检验示AI与人工分析对于患者及病灶层面动脉瘤的检出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血管段层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所得动脉瘤瘤体长径、短径及瘤颈ICC系数分别为0.976、0.972、0.924,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53~0.988、0.946~0.986、0.832~0.956,Bland-Altman散点图示大部分点集中于1.96倍标准误范围内。结论:基于头颈部CTA的AI诊断系统与人工分析对于临床颅内动脉瘤高危患者的检出能力相当,对于动脉瘤形态学评估的一致性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胡斌荐志洁张蕴刘军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人工智能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钼靶X线诊断
目的:回顾分析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钼靶X线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材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74例,以肿块就诊42例,肿块伴乳头溢液14例,乳头溢液5例.肿块可发生于乳腺任何部位,单发或...
杜红文张毅力张蕴张月浪徐贵平
关键词:乳腺囊性增生症钼靶X线诊断肿块性病变
文献传递
家庭聚集性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与CT表现初步探讨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家庭聚集性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核酸检测和CT表现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7日至2月1日收治确诊的3组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男4例,女3例),对其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组家庭CT征象均符合早期表现:两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伴或不伴肺小血管增粗。第一组,首诊2人核酸阳性,妻子无症状,但首诊CT阳性;丈夫有症状,首诊CT阴性,2天后复查CT阳性。第二组,夫妻同时发病,CT和核酸均为阳性。第三组,3人同时起病,CT表现均为阳性,但儿子第3次核酸检测才确诊,其余2人首诊核酸检测阳性。结论新冠肺炎早期阶段的临床症状、核酸检测和CT表现存在时间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是疾病传播的重要潜在因素,正确认识这种差异,有利于早期阻断人群聚集的传播途径。
杜永浩金晨望杨健陈天艳张曦张丹丹杜红文张蕴郭佑民牛刚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A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CTA联合胰腺癌诊断常用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EA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并被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CTA、血清CA19-9、CA125、CEA多项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A诊断准确率约62.8%,血清CA19-9、CA125及CEA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1.4%、32.6%、53.5%。CTA联合CA19-9、CA125及CEA三项时诊断效能最高,诊断准确率为97.7%。CTA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效能优于单一CTA(P<0.000)、CA19-9(P<0.03)、CA125(P<0.000)及CEA(P<0.000)检查。结论:CA19-9在胰腺癌的诊断效能高于CTA、CA125及CEA。CTA联合CA19-9、CA125及CEA三项可明显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郭晨光孟岩张静平郭丽萍孙精涛韩春莹郭成张蕴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标志物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影像表现及诊断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s)的MS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FTPs的MSCT表现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结果:8例SFTPs与胸膜关系密切,CT平扫肿块密度不均,伴有坏死7例,出血2例,钙化1例;增强扫描肿块呈轻-中度强化,2例肿瘤带蒂,4例有丰富、迂曲的血管,病变周围结构受压。肿瘤为梭形细胞,免疫组化Viment、CD99、Bcl-2阳率性100%,CD34阳性率75%,但2例恶性SFTPs均CD34阴性,Ki67指数增高(20%、40%)。结论:MSCT显示与胸膜关系密切肿块,伴丰富、迂曲的血管高度提示SFTPs可能,但CD34阴性及Ki67增高恶性可能性大。
范妤欣佟佳音徐小玲荐志洁赵婷婷金晨望张明张蕴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胸膜病理检查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钼靶X线诊断
目的:回顾分析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钼靶X线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74例,以肿块就诊42例,肿块伴乳头溢液14例,乳头溢液5 例。肿块可发生于乳腺任何部位,单发或多发,边界...
杜红文张毅力张蕴张月浪徐贵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