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伟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3篇肉瘤
  • 3篇骨肉瘤
  • 3篇骨肿瘤
  • 2篇软组织
  • 1篇导航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原发性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软组织肉瘤
  • 1篇软组织肿瘤
  • 1篇术后
  • 1篇肿瘤型
  • 1篇肿瘤型假体
  • 1篇肿瘤转移
  • 1篇组织肿瘤
  • 1篇外科
  • 1篇膝关节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霖晏医疗...

作者

  • 6篇孙伟
  • 4篇孙梦熊
  • 4篇蔡郑东
  • 3篇沈嘉康
  • 3篇华莹奇
  • 3篇马小军
  • 2篇傅泽泽
  • 1篇陈文华
  • 1篇周承豪
  • 1篇林艳萍
  • 1篇余波
  • 1篇王卓莹
  • 1篇刘杰
  • 1篇尹飞
  • 1篇王雷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骨肉瘤患者肺部性质不确定结节的影像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骨肉瘤患者不确定性质肺结节(indeterminate pulmonary nodules,IPN)的发生率、影像特征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回顾性分析83例未发生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胸部CT影像特征和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纳入83例骨肉瘤患者中32例(38.55%)伴有IPN,男21例(65.62%),女11例(34.3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18岁以下,共21例(65.62%)。与胸部CT正常的骨肉瘤患者相比较,伴有IPN患者的肺转移率更高(χ^(2)=4.275,P<0.0001);IPN患者的总体生存率(HR,7.541;95%,2.117~26.866;P=0.02)和无事件生存率(HR,3.873;95%,1.870~8.023;P<0.001)显著低于胸部CT正常患者。32例IPN患者中22例(68.75%)发生肺转移,总共记录34个肺部微小结节,CT上显示这些结节特征为椭圆形,边界光滑;多为实性结节,以钙化为主;大部分位于外周,接近胸膜。结论骨肉瘤患者CT影像无法明确性质的肺结节需要密切随访,根据结节的转归调整治疗和随访计划。
汪红胜沈嘉康昝鹏飞孙梦熊左冬青王崇任马小军华莹奇孙伟
关键词:骨肉瘤肿瘤转移肺结节
O-Arm导航在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和思考
2022年
虽然导航系统在骨科的手术中已经使用了20余年,但在骨肿瘤外科的应用较少且存在争议,因为耗时、设备昂贵且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其在骨肿瘤外科中的作用。新型的O-Arm导航于2000年引入国内,最多应用于脊柱外科尤其是脊柱畸形手术中,应用于骨肿瘤手术的鲜有报道,现就O-Arm导航应用于骨肿瘤外科的现状、问题及应用前景展望述评如下。一、O-Arm导航原理及其在骨科的应用历史O-Arm导航系统是通过红外线的发射与接收从而实现对不同几何排列的反射小球的追踪。
孙伟孙梦熊韩倞蔡郑东
关键词:骨肿瘤计算机导航
常见骨原发肿瘤研究新进展被引量:8
2018年
原发性骨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其中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包含骨肉瘤、尤文肉瘤及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属中间性肿瘤。恶性骨肿瘤易复发和转移,恶性程度较高,并可影响患者运动功能。骨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治疗上仍有很大提高空间,许多方面需要更多深入研究。笔者旨在对常见原发性骨肿瘤:骨肉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以及GCT的近年的亮点研究进行系统综述。
陈健孙伟华莹奇蔡郑东
关键词:骨肿瘤肿瘤多原发性
膝关节骨肉瘤患者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肉瘤切除伴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影响患者功能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019年1月到2020年8月在我院骨科接受膝关节骨肉瘤切除伴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患者20例,应用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功能重建评估系统[5](MSTS)评估患者术后功能,同时采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信息如性别、身高、文化程度等,以及临床评估资料如康复治疗、并发症、股四头肌肌力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功能的因素。结果术后功能得分为(22.4±5.3)分;膝关节活动度为(97.3±14.0)度;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94.5±7.1)分。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症(t=5.094,P<0.05)、术后时间(t=-2.890,P<0.05)、肿瘤部位(t=2.077,P<0.05)和康复治疗(t=-3.009,P<0.05)是影响术后功能的因素;多因素研究发现并发症(t=-2.827,P<0.05)、术后时间(t=2.173,P<0.05)和康复治疗(t=2.442,P<0.05)是术后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并发症、康复治疗和术后时间是膝关节骨肉瘤患者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减少并发症和开展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术后功能恢复。
孙文江孙伟余波刘杰陈依依孙芷莹陈文华
关键词:康复
混合现实技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精准手术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腋窝软组织肿瘤48岁女性住院患者1例,术前行64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3.0 T MR平扫,获得DICOM原始数据,导入Visual Volume三维重构软件系统,对目标区域各种组织区分后行可视化边缘检测、分割、提取和测算,生成STL格式的三维网格模型,再将三维模型通过Hololens眼镜映射到真实世界形成混合现实三维影像,协助医生在术前进行手术设计、模拟手术操作以及与患者有效沟通,并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利用基于CT、MRI影像学原始数据的高清重建,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本例患者手术中可视化清晰显示骨骼、肿瘤组织与周围解剖结构,手术路径清晰,准确定位并于边界外完整切除肿瘤组织;肿瘤周围血管神经保留完整,术后肢体感觉、运动功能良好。术后病理诊断:神经鞘瘤。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术中协助确定肿瘤边界并切除肿瘤,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的个体化治疗上具有发展潜力。
马小军林艳萍黄亚磊孙伟沈嘉康孙梦熊傅泽泽王雷蔡郑东
关键词:骨肿瘤软组织肿瘤磁共振成像
骨与软组织肉瘤PDX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建立恶性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来源移植瘤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并统计其建模的成功率,观察PDX化疗反应与临床的符合率,以为筛选敏感二、三线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共31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男12例,女19例;年龄为9~67岁,平均(28.5±19.9)岁。手术当天取材,取患者手术中新鲜的活性组织,无菌条件下转移到实验室后,切至约2 mm3大小,接种于采用穿刺套管针接种于T淋巴细胞缺陷小鼠(BAL B/C裸鼠)或T、B淋巴细胞双缺小鼠(SCID小鼠)背部皮下,待小鼠背部肿瘤长至1~2 cm直径时取出肿瘤组织并传代,同时保存P0组织;若小鼠背部肿瘤3个月无生长则视为建模失败;分别接种化疗前和化疗后的病例,比较化疗对PDX建模成功率的影响,同时观察不同病理类型病例的建模成功率,观察PDX建模成功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药物试验:将成瘤的PDX小鼠分组,每组3只,不同组给予不同的化疗药物,分别按照化疗药物特性给药,通过T/C计算抑制率,比较得出PDX模型敏感药物及不敏感药物,并与对应的患者用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共接种骨与软组织肉瘤31例,总体建模成功率45.2%。按病理亚型分别为:骨肉瘤24例,建模成功率37%;平滑肌肉瘤2例,成功率100%;软骨肉瘤2例,成功率50%;尤文肉瘤1例成功;纤维肉瘤1例及滑膜肉瘤1例均未成功。化疗后建模成功率33%(4/12),未化疗建模成功率53%(10/19)。PDX建模较容易的患者往往提示预后不佳,PDX模型对化疗的敏感性与临床实际疗效具有较好的相符合性。结论骨与软组织肉瘤的PDX成功率在30%~40%,与肿瘤病理类型、化疗有关,PDX与临床病例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有望用于患者个体化药物筛选。
孙梦熊尹飞孙伟沈嘉康马小军傅泽泽周承豪王卓莹华莹奇蔡郑东
关键词:骨肉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分子靶向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