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英辉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组织中sfrp5基因甲基化及MT1-MMP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二者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接受胃癌手术的93例胃癌患者,取其胃癌组织作为胃癌组,取距离胃癌切除标本边缘>5 cm处未发生癌变的正常组织作为癌旁组,检测2组sfrp5基因甲基化状态,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MT1-MMP蛋白表达,分析胃癌组织sfrp5基因甲基化状态与MT1-MMP表达相关性及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与癌旁组比较,胃癌组sfrp5基因甲基化率升高(P<0.05);与癌旁组比较,胃癌组MT1-MMP阳性表达显著增多(P<0.05);分化程度低、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sfrp5甲基化率、MT1-MMP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分化程度中高、TNM分期Ⅰ-Ⅱ、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P<0.05);sfrp5基因甲基化与MTI-MMP表达呈正相关(r=0.519,P<0.05)。[结论]sfrp5基因甲基化与MT1-MMP表达均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二者具有相关性。
- 何淑兵左东明张文山刘博智英辉张国栓
- 关键词:胃癌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生物学特性
- 胃癌组织中Sfrp5的甲基化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本研究探讨胃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Sfrp5基因甲基化修饰及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外科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新鲜癌组织及其新鲜癌旁正常组织各90例,每例患者均在胃癌原发病变区和切除标本距离切缘大于5 cm处(正常未发生癌变)分别取材;新鲜组织置于液氮罐中暂存,另外一块组织经中性甲醛固定,经脱水、透明制成蜡块,切片、常规HE染色切片经临床病理科医生的观察保证取材的准确性。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经化疗和放疗,均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标本被排除于研究之外。甲基化特异性PCR测定患者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Sfrp5基因发生甲基化的状况,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frp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frp5蛋白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8/90)和90%(81/9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rp5基因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82.2%(74/90)和18.9%(1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rp5基因甲基化频率在无淋巴结转移组[66.7%(22/33)]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86.0%(4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组中Sfrp5基因的甲基化频率为71.4%(25/35),低分化组的甲基化率为81.8%(45/5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年龄组基因甲基化频率[84.5%(71/84)]低于≤50岁年龄组[100%(6/6)],女性组[76.4%(13/17)]甲基化频率低于男性组[76.7%(56/7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rp5基因高甲基化是其蛋白表达降低的重要原因并且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左东明张国栓何淑兵张文山刘博智英辉
- 关键词:胃癌基因甲基化WNT信号通路
- miR-384增加乳腺癌MCF-7细胞多西他赛敏感性
- 2021年
- 目的探讨miR-384对乳腺癌MCF-7细胞多西他赛(DOC)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乳腺癌MCF-7细胞分成Control组(空白对照)、miR-NC组(转染模拟物阴性对照)、miR-384组(转染miR-384模拟物)、miR-NC+DOC组(转染模拟物阴性对照,DOC处理)、miR-384+DOC组(转染miR-384模拟物,DOC处理),MTT测定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克隆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在线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4(SOX4)可能是miR-384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SOX4蛋白表达。pcDNA3.1-SOX4和miR-384模拟物共转染,以DOC处理,检测SOX4对上调miR-384联合DOC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克隆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与miR-NC组比较,miR-384组和miR-NC+DOC组细胞中miR-384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增殖和克隆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均P<0.05)。与miR-NC+DOC组比较,miR-384+DOC组细胞增殖和克隆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均P<0.05)。miR-384靶向抑制SOX4蛋白表达。pcDNA3.1-SOX4能够逆转上调miR-384联合DOC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克隆和凋亡的影响。结论miR-384靶向调控SOX4,增加乳腺癌MCF-7细胞DOC敏感性。
- 智英辉杨永强左东明
- 关键词:乳腺癌多西他赛凋亡
- 胃癌组织中RBMS3及SFRP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参数的关系及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单链相互作用蛋白3(RBMS3)及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两者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新鲜人胃癌组织(23例)、对应的癌旁组织(23例),另收集172例胃癌组织及43例癌旁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23对新鲜组织中RBMS3及SFRP1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RBMS1及SFRP1的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运用免疫组化(IHC)检测172例胃癌组织及43例癌旁组织中RBMS3及SFR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RBMS3及SFRP1均有表达;RBMS3及SFR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均低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P<0.05),RBMS3与SFR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mRNA和蛋白)呈正相关;RBMS3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显著相关,SFRP1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RBMS3与SFRP1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且两者共表达水平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RBMS3及SFRP1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且呈正相关;RBMS3及SFRP1共表达水平可能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 左东明何淑兵张文山刘博智英辉
- 关键词:胃癌
- miR-648靶向Syk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miR-648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细胞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中miR-648、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mRNA和Syk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胃癌细胞干扰miR-648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miR-648对Syk的靶向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活性、凋亡、迁移和侵袭。结果与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相比,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中miR-648的表达量显著上调,Sy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抑制miR-648的表达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并促进其细胞的凋亡,且Cyclin D1、Bcl-2、MMP-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Syk、P21、Bax、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升。miR-648靶向负向调控Syk的表达。沉默Syk可逆转抑制miR-648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论miR-648可通过靶向Syk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
- 何淑兵左东明张文山刘博智英辉张国栓
- 关键词:SYK胃癌凋亡迁移
- Rb、β及γ-catenin蛋白在进展期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7年
- 目的探讨Rb、β与γ-catenin在进展期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Rb在肿瘤原发灶及β与γ-catenin在86例进展期胃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淋巴结癌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原发灶癌细胞中65.12%出现Rb阳性,38.37%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出现β与γ-catenin再表达阳性,Rb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β与γ-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阳性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γ-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5),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Rb表达与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再表达情况相关,与肿瘤病理类型、大小、浸润程度等因素无关(P>0.05)。γ与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相关(P<0.05),Rb在肿瘤原发灶癌细胞表达和β与γ-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无关(P>0.05)。β与γ-catenin再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与再表达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表达与进展期胃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与β-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有关,β与γ-catenin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再表达是进展期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二者协同发挥作用,并对癌细胞在转移灶中聚集生长起重要作用,联合评价其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张宇龙范晓燕何东伟智英辉周晔刘淑贞蔡建辉
- 关键词:RB进展期胃癌转移淋巴结生存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常规FOLFOX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大小及肿瘤侵袭达肌层例数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年比较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1.54%(40/65),对照组有效率35.38%(23/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EGF及CEA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EGF及CE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肿瘤直径明显缩小(P<0.05),侵袭达肌层例数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肿瘤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侵袭达肌层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及侵袭达肌层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药物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轻于对照组。2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VEGF及CEA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药物毒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 张文山左东明何淑兵智英辉
- 关键词:胃肿瘤丹参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