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义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53蛋白表达对不同部位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p5 3蛋白过度表达对不同部位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5例大肠癌组织中 p5 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6.7% (3 5 / 75 )。远侧大肠癌 p5 3蛋白表达率 (5 9.5 % )显著高于近侧者(3 0 .3 % ) (P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全组中位数随访时间为 60个月 ,p5 3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远侧大肠癌组织中 p5 3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差 (P <0 .0 1)。而在近侧大肠癌中 ,2组患者的预后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同部位大肠癌 p5 3蛋白表达存在一定差异 ,p5
- 王洪义薛钟麒顾晋
- 关键词:P53蛋白大肠癌预后
- 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9月至2002年5月间经手术治疗的43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肝转移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侵犯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关系(P>0.05)。异时性肝转移行肝切除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预后明显优于同时性肝转移肝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P=0.0233)。同时性肝转移组中,单纯胃切除32例,中位生存时间6.0个月;胃加肝切除7例,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9)。不同肝转移程度姑息性胃切除术后生存时间比较,H1、H2和H33组分别为7.5、6.0和4.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7)。结论异时性胃癌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良好,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胃癌肝转移患者同期行胃加肝切除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H3肝转移患者姑息性胃切除预后不佳。
- 王洪义李明顾晋
- 关键词:肝转移胃癌肝切除预后
- CD44s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 2009年
- 目的探讨标准型CD44(CD44s)在结直肠癌及癌旁黏膜中表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结直肠癌及癌旁黏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D44s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s在结直肠癌及癌旁黏膜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16%。按TNM系统肿瘤分期,Ⅲ~Ⅳ期结直肠癌CIM4s强阳性染色为39%,显著高于Ⅰ~Ⅱ期的6%(χ^2=8.46,P〈0.01)。全组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CD44s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2,P〈0.01)。在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CD44s表达阳性者的术后总生存期显著短于CD44s表达阴性者(χ^2=16.23,P〈0.01);而在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中.CD44s表达阳性和阴性者的预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和CD44s表达是反映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CD44s过表达与结直肠癌病期进展和预后相关。
- 王洪义顾晋崔建涛吕有勇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分期预后
- 不同部位结直肠癌DNA倍体与p53蛋白表达的差异及意义被引量:3
- 2004年
- 王洪义顾晋金山薛钟麒徐光炜
- 关键词:结直肠癌DNA倍体P53蛋白
- DNA倍体分析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价值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研究DNA倍体异常与结直肠癌预后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82例Ⅱ、Ⅲ期结直肠腺癌癌组织标本的DNA倍性。结果在82例标本中,二倍体36例,占43.9%,异倍体46例,占56.1%。近侧结肠癌的二倍体数目明显多于远侧结肠癌(分别为65.7%和27.7%,P=0.001),DNA倍性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关系。全组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DNA异倍体肿瘤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二倍体患者(P=0.043)。此外,在近侧和Ⅱ期结直肠肿瘤中,均以异倍体组患者的预后为差(分别为P<0.0001;P=0.0005)。结论流式细胞DNA倍性分析有助于阐明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王洪义顾晋金山薛钟麒王怡徐光炜
-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DNA倍性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