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再手术治疗
- 1999年
- 目的:探讨复发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再手术效果。方法:本组星形细胞瘤(Ⅲ~Ⅳ级)再手术治疗31例,与第一次手术间隔期为2~150周。再手术前Karmofsky分级(KR)为30~90,7例接受3次手术。结果:再手术后存活期为1~182周,25例KR术后1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肿瘤全切除者术后生存期较相应组明显延长。结论:再手术治疗复发性星形细胞瘤是可行的,术后KR≥60,手术间隔>6个月及术中肿瘤全切除者。
- 娄飞云苏贺先马骏杨百春
- 关键词:脑肿瘤复发再手术星形细胞瘤
- 电磁刀在颅底及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 2002年
- 目的 :评价电磁刀在颅底及颅内各类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 35例各种不同性质、不同部位的颅脑肿瘤应用电磁刀 ,精确地切割、电凝和气化 ,与常规方法比较其使用中的出血量、周围组织损伤、手术中的效果。结果 :35例中有 32例进行肿瘤全切术 ,出血量减少 ,未引起周围组织的损伤。结论 :电磁刀能精确地切割、电凝和气化颅底及颅内肿瘤 ,尤其适用于出血较多和较复杂的肿瘤 ,操作安全、方便 。
- 于振国张少军苏贺先娄飞云杨百春马骏
- 关键词:脑肿瘤外科手术
- 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27例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是一团发育异常的病态脑血管,其体积可以随人体发育而长大。由一支或几支弯曲扩张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引流而形成的一个血管团,小的直径不及1cm,大的可达10cm。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颅内出血、头痛、神经功能缺失、癫痫等。我科自2001年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27例颅内AVM行单纯外科切除手术,现报导如下。
- 李健赵永轩马骏孙涛苏贺先
-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切除神经功能缺失人体发育静脉引流动脉供血
- 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显微血管吻合操作训练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对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进行显微镜下操作的训练。方法先进行显微镜下的基础操作训练,再行大鼠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实验。结果所有实验大鼠吻合血管愈合且通畅。取吻合口周围血管横断面进行HE染色,显示血管吻合口见内皮细胞生长良好,血管通畅率为100%,未见血管狭窄及假性动脉瘤。结论通过显微镜下基础操作训练及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的方法,对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进行显微镜下操作的训练,为其应用到临床打下坚实基础。
- 李健赵永轩孙涛马骏于仁朝苏贺先
- 关键词: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动物模型
- 后颅窝手术后颈枕部局部积液15例防治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后颅窝手术后颈枕部局部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5例后颅窝术后出现颈枕部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均在颈枕部积液腔留置外引流管,其中5例通过放置外引流管积液消失;10例在单纯放置外引流管无效后联合放置腰大池外引流,6例积液消失,4例最终进行二次手术。结果:经治疗,15例患者无发热、头痛等临床症状,颈枕部局部积液消失。结论:术中认真仔细操作是减少积液发生的关键,对于出现积液的患者,联合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 赵永轩苏贺先马骏李建李如军
- 关键词:后颅窝手术皮下置管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5 0例均根据头颅CT和MRI确诊蛛网膜囊肿后 ,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5 0例手术治疗后 ,恢复良好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充分建立囊腔与周围池之间的交通 ,是显微手术切除蛛网膜囊肿成功的关键。
- 张少军叶宏权杨百春马骏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颅内蛛网膜囊肿CTMRI
- 侵袭性垂体腺瘤MRI表现与Gal-3、MMP-2表达的相关性
- 2014年
-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MRI侵袭特征与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基质蛋白金属酶-2(MMP-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收集术后标本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IPA,26例)和非IPA(17例)组织中Gal-3与MMP-2的表达,分析Gal-3和MMP-2之间的关系。结果:IPA组中Gal-3、MMP-2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非IPA组(P<0.01)。Gal-3和MMP-2在IPA组织的表达中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Gal-3、MMP-2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有无侵袭性的潜在分子标志物;裂解的Gal-3片段可能在垂体腺瘤的侵袭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为在分子治疗IPA提供有用的治疗靶标。
- 曹光东苏贺先马骏李健
- 关键词:垂体腺瘤半乳糖凝集素3侵袭性
- 外伤性特急硬脑膜外血肿40例临床分析
- 1999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特急硬脑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表现、Glasgow评分及CT定位后,行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痊愈37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5%,自动出院1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后综合治疗,能提高外伤性特急硬脑膜外血肿抢救成功率。
- 张少军娄飞云杨百春马骏
- 关键词:外科手术硬膜外血肿外伤
- 30例小儿外伤性腔隙梗塞的临床分析
- 1999年
- <正>小儿外伤性腔隙梗塞国内外报道甚少。1993年1月~1996年12月我们收治小儿外伤性腔隙梗塞3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平均4.8岁,10个月~11岁。致伤原因:跌伤16例,坠落伤6例,车祸伤4例,打击伤4例。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无肢体骨折等合并伤。伤时意识情况:16例意识清楚,14例有短暂昏迷(<10min)。
- 杨百春赵武于振国张少军苏贺先娄飞云马骏钱红
- 关键词:儿童腔隙梗塞
- 尼莫通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尼莫通 (0 .0 2 %尼莫地平溶液 )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 ,以及最佳用药时间。方法 :甲组不用尼莫通 ;乙组 2 4h内用尼莫通 ;丙组 72h后用尼莫通。观察疗效 ,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早期应用尼莫通比晚期应用以及不用尼莫通对部分脑功能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T扫描显示早期应用尼莫通者与不用者脑水肿坏死病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72h后用尼莫通者与不用尼莫通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尼莫通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功能恢复有明显的疗效 ,而且用药愈早疗效愈显著。CT扫描不能作为脑功能恢复的主要指标。
- 苏贺先马骏娄飞云张先闯张凤银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