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群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瑞舒伐他汀及唑来膦酸联合PVP术治疗老年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及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老年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联合组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PVP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及唑来膦酸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血骨钙素(BGP)、I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I)、I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I)以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水平。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密度、Oswestry指数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骨密度为(0.55±0.14)g/cm^(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6±0.10)g/cm^(3),Oswestry指数为(21.25±3.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7±3.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治疗12个月后的VAS评分分别为(4.66±1.25)分和(3.82±0.9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3±1.64)分和(2.33±0.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BGP、CTXI、NTXI、BAP水平分别为(3.03±0.69)μg/L、(29.21±3.24)ng/L、(2.95±0.82)nmol/L、(13.79±4.68)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7±1.84)μg/L、(42.01±5.08)ng/L、(4.14±0.78)nmol/L、(19.25±5.3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及唑来膦酸联合PVP术治疗老年压缩性骨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降低骨代谢指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孙思鑫朱志军孔德群刘宏鸣
- 关键词:压缩性骨折瑞舒伐他汀唑来膦酸经皮椎体成形术老年
-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和PFNA治疗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和PFNA治疗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显性、隐性出血量以及VAS、Merled'Aubigne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DHS组术中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HS组隐性失血量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FNA组虽优于DH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DHS的VAS疼痛评分优于PFNA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劣,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及合并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 孔德群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失血量
-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比较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4—2018-12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的86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45例结合伤椎置钉(观察组),41例跨伤椎置钉(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以及术后2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结果8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内固定松动、矫正丢失、内置物周围感染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以及术后2周、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较对照组大,伤椎后凸角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结合伤椎置钉能获得更加稳定的内固定效果,可更好地维持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以及伤椎后凸Cobb角。
- 孔德群朱剑朱志军孙思鑫童飞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A术后继发邻椎骨折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强化术(PVA)治疗后继发邻椎骨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邻锥骨折分为骨折组20例和非骨折组42例。制作继发邻锥骨折的危险因素调查表调查明确相关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伤椎数、骨水泥是否渗漏、骨密度以及骨折程度是OVCF患者PVA术后邻椎骨折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伤椎数>2个、骨水泥渗漏、骨折程度严重以及骨密度低是PVA术后邻椎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伤椎数多、骨水泥发生渗漏、骨折程度严重以及骨密度低是OVCF患者PVA术后继发邻椎骨折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这些危险因素,防止术后邻椎骨折。
- 孙思鑫朱志军孔德群刘宏鸣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密度
- 地舒单抗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采用地舒单抗治疗经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女性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泰兴市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后应用地舒单抗治疗,对照组应用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疼痛减轻程度、髋关节功能、骨密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侧髋关节骨密度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地舒单抗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女性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的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孙思鑫朱剑朱剑朱志军
- 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 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部位感染观察及防控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因素及早期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234例,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高度疑似感染者。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归纳与总结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部位感染高危风险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有意义变量加强分析;且针对风险因素制定防控措施。结果感染11例、感染率为4.70%。手术部位深部组织感染率低于浅表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6,P=0.037 <0.05)。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部位感染单因素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术中输血、负压引流置管时间、手卫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CD4^+/CD8^+<1(P <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糖尿病、骨折类型、手术时间、负压引流置管时间、手卫生、CD4^+/CD8^+<1是高危风险因素,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因素多样,明辨其因素,早期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利于减少感染危险来源,避免手术部位感染。
- 孔德群朱剑叶峥孙思鑫刘宏鸣童飞
- 关键词: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部位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8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和患者意愿相结合的方式,将98例患者分为PFNA组(n=...
- 孔德群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