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平
作品数:
7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刘扬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
刘祖国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李朝阳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
许传超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
虞东芳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学位论文
3篇
期刊文章
领域
7篇
医药卫生
主题
5篇
细胞
2篇
蛋白
2篇
亚群
2篇
上皮
2篇
上皮细胞
2篇
疟疾
2篇
疟疾疗法
2篇
排斥
2篇
细胞亚群
2篇
结膜
2篇
结膜上皮
2篇
角膜
2篇
角膜移植
2篇
苯扎氯铵
2篇
T细胞
2篇
T细胞亚群
2篇
HIV
2篇
CD
1篇
蛋白类
1篇
血清
机构
7篇
中山大学
3篇
厦门大学
作者
7篇
陈小平
3篇
李朝阳
3篇
刘祖国
3篇
刘扬
2篇
许传超
1篇
高国全
1篇
凌士奇
1篇
徐建刚
1篇
虞东芳
1篇
王华
1篇
彭娟
传媒
2篇
中华眼科杂志
1篇
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1篇
2010
1篇
2009
1篇
2008
1篇
2006
2篇
1998
1篇
1988
共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角膜移植手术对泪膜稳定性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角膜移植术后泪膜稳定性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泪膜稳定性变化。方法:选取7例圆锥角膜患者,均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w、1m、2m、3m进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
陈小平
关键词:
泪膜
角膜移植手术
排斥反应
印迹细胞学
杯状细胞
文献传递
疟原虫与HIV的相互作用和关系:Ⅰ.疟疾疗法治疗HIV感染的Ⅰ期研究Ⅱ.HIV/AIDS患者感染血源间日疟 的临床反应、T细胞亚群和CD<,4>细胞凋亡改变
研究表明,HIV感染和疟疾两者不但在发生病率方面互不影响,而且在混合感染时也不互相促进各自的病程进展.不但如此,还有作用报道,疟疾的混合感染降低了艾滋病(AIDS)的病死率.鼠艾滋病(murine AIDS,MAIDS...
陈小平
关键词:
疟疾疗法
HIV
T细胞亚群
改良夹心法ABC-ELISA检测华支睾吸虫患者血清循环抗原及其临床意义
陈小平
关键词:
夹心法
华支睾吸虫
患者血清
循环抗原
疟原虫与HIV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HIV感染和疟疾是目前世界上的两大公共卫生问题,特别在非洲,两者的感染率都很高。另一方面,由于HIV感染和疟疾感染均导致机体的某种免疫紊乱,因此当初有人推测不论是在发病率方面还是在病程进展上两者都可能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但...
陈小平
关键词:
疟疾疗法
HIV
免疫反应
T细胞亚群
文献传递
苯扎氯铵对人结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UC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防腐剂苯扎氯铵(BAC)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UC1表达的影响及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培养的3~5代人结膜上皮细胞,将不同浓度(0.0100%、0.0050%、0.0010%、0.0005%、0.0001%)的BAC单次作用于结膜上皮细胞15min,分别于处理细胞后0、6、12、24、48、72h提取RNA及蛋白,采用RT-PCR及Western杂交方法检测MUC1表达水平。结果0.0100%和0.0050%BAC作用后12—72h可观察到结膜上皮细胞MUC1基因表达下调,0.0010%和0.0005%BAC作用后,24~48h出现MUC1基因表达的下调,72h恢复。0.0100%BAC作用后6—72h检测到MUC1蛋白表达下降,而0.0050%13AC作用后12~72hMUC1蛋白表达下降,0.0010%BAC作用后72hMUC1蛋白表达减少。结论BAC具有下调人结膜上皮细胞MUCI表达的作用,其下调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
刘扬
刘祖国
许传超
李朝阳
陈小平
虞东芳
关键词:
结膜
上皮细胞
黏蛋白类
人纤溶酶原K5突变体滴眼液对大鼠角膜移植植片存活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人纤溶酶原K5突变体(mK5)滴眼液预防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实验研究。以F344大鼠30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60只作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另取15只Lewis大鼠行自体原位角膜移植,即A组为15只F344大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方案,将60只Lewis大鼠(60只右眼)分为B、C、D及E组。术后术眼4次:/d滴眼液,每次1滴,A组和B组滴生理盐水,C组和D组滴mK5滴眼液,浓度分别为5mg/L和10mg/L,E组给予0.1%地塞米松滴眼液,连续用药14d。根据Holland排斥反应评分标准,判断术后植片排斥情况。比较各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并观察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计算其面积。术后第14天,对各组大鼠角膜植片做组织学检查。采用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对以上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C、D、E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9.3±2.1)、(21.1±7.3)、(23.5±10.8)及(28.2±19.1)d;C、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24,13.47;P〈0.05);E组植片存活情况较C、D组好,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54,1.49;P〉0.05)。术后A、B、c、D及E组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别为(3.1±0.8)、(2.6±O.5)、(6.4±0.5)、(7.8±0.7)及(5.3±1.0)d;C、D、E组与A组比较(q=31.58,51.21,19.98;P〈0.05);C、D、E组也较B组明显延长(q=43.87,67.14,24.53;P〈0.05);C、D及E组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1.41,20.37,9.67;P〈0.05)。术后C、D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明显较B组少(q=30.76,62.14;P〈0.05),且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5.20,25.64;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B组角膜植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
徐建刚
刘祖国
高国全
王华
李朝阳
凌士奇
陈小平
刘扬
彭娟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移植物排斥
纤维蛋白溶酶原
肽碎片
移植物存活
苯扎氯铵对人结膜上皮细胞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苯扎氯铵(BAC)对无血清培养法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的3-5代人结膜上皮细胞,将不同浓度的BAC(0.01%,0.005%,0.001%,0.0005%,0.0001%)单次作用于结膜上皮细胞15min,分别于处理细胞后6,12,24,48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于处理细胞后48h固定,扫描电镜观察拍照。结果自BAC处理后6h起,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BAC均使细胞活力下降(P〈0.01)。经过48小时的恢复期,细胞活力未见恢复。随BAC浓度增高,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收缩至脱落至大部分溶解坏死。结论BAC对于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其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刘扬
刘祖国
许传超
陈小平
李朝阳
关键词:
苯扎氯铵
结膜上皮细胞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