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于全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基因治疗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人体肿瘤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疗法
  • 2篇抗肿瘤
  • 1篇蛋白介导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疫苗
  • 1篇溶瘤
  • 1篇溶瘤病毒
  • 1篇杀伤
  • 1篇杀伤活性
  • 1篇生物疗法
  • 1篇热休克

机构

  • 7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魏于全
  • 3篇赵霞
  • 2篇黄媚娟
  • 1篇卢铀
  • 1篇彭芝兰
  • 1篇严忠勤
  • 1篇钟裕国
  • 1篇田聆
  • 1篇谢兴江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抗癌协会...
  • 1篇中国抗癌协会...
  • 1篇中国抗癌协会...

年份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人体肿瘤的生物——化疗治疗进展
本文综合论述了肿瘤生物─化学治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干细胞移植等方法在人体肿瘤治疗中的进展.
魏于全黄媚娟
关键词:肿瘤生物疗法化学疗法基因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干细胞移植
文献传递
靶向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本文就靶向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其研究领域主要有:一是各种单抗、配体或激素等蚕白介导的靶向肿瘤治疗;二是用溶瘤病毒来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三是基因治疗领域内各种靶向性策略的应用.
魏于全谢兴江
关键词:恶性肿瘤靶向性治疗蛋白介导溶瘤病毒基因治疗
文献传递
M TX-右旋糖酐偶联物的合成及其对K 562细胞的敏感性初探被引量:4
1999年
用溴化氰活化右旋糖酐(T-77)后,通过6-氨基己酸间隔桥,用水溶性碳二亚胺(EDC)法将抗癌药甲胺喋呤(MTX)与糖基相偶联,合成MTX-右旋糖酐偶联物(MTX-D)。应用细胞凋亡荧光染色(AFS)法检测该偶联物MTX-D 对人白血癌K562 细胞的敏感性,结果该偶联物对K562 细胞凋亡有诱导作用和影响其生长周期的作用。
严忠勤钟裕国魏于全
关键词:K562细胞细胞凋亡抗癌药
DNA疫苗抗肿瘤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0年
质粒 DNA或称裸 DNA疫苗直接肌肉注射后 ,能表达编码基因的蛋白 ,并诱导宿主免疫反应。这为肿瘤基因 -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近 10年的研究表明 ,DNA疫苗表达质粒骨架中的免疫刺激序列具有佐剂效应和促有丝分裂作用 ,这与免疫反应的诱导有密切关系。注射部位的肌细胞起着抗原蛋白表达储存池作用 ,通过骨髓来源的抗原呈递细胞 ,最终诱发宿主体内 CTL和抗体反应。 DNA疫苗抗肿瘤的靶向性是由插入表达质粒的编码基因所确定。大量实验研究显示 ,注射抗肿瘤 DNA疫苗能获得明显地肿瘤保护性免疫效应 ,尤其表现为抑制肿瘤的远地转移 ,展现了肿瘤基因 -免疫治疗的良好应用前景。目前 ,构建新型高效的抗肿瘤 DNA疫苗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
卢铀田聆魏于全杨莉赵霞
关键词:DNA疫苗基因治疗肿瘤抗肿瘤
用反义寡核苷酸阻断热休克蛋白70表达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被引量:20
2000年
目的 观察特异性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HSP)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卵巢癌细胞的HSP70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胎盘蓝拒染法计算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Giemsa染色法从形态上了解凋亡的发生,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一步检测发生凋亡的特征性DNA降解,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凋亡发生率及周期特异性。结果 用HSP70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的卵巢癌细胞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抑制,在形态学上显示出细胞凋亡的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凋亡细胞DNA降解的特征性DNA阶梯图。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1~20μmolL的反义寡核苷酸能诱导83%~41%的卵巢癌细胞发生凋亡,主要是G1期和S期细胞,凋亡发生随药物剂量及药物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多。结论 HSP70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赵霞魏于全彭芝兰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反义寡核苷酸卵巢癌细胞凋亡
人体肿瘤的生物——化疗治疗进展
<正>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传统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生物治疗发展迅速,已成为继上述3种疗法之后的第4种治疗模式。其中主要方法包括:免疫治疗(如抗体、T细胞、细胞因子等)、基因治疗...
魏于全黄媚娟
文献传递
人体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与过继性免疫治疗被引量:3
1997年
肿瘤生物治疗包括肿瘤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等,因其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肿瘤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方案,有必要了解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探讨免疫系统在控制人体肿瘤中的作用,例如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免疫指标(参数)反映病人的预后,指导临床的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以及判断病人对其治疗方案的反应等.我们发现人体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内能直接杀伤癌细胞,其杀伤过程的各阶段的改变均可见.这种原位杀伤活性根据肿瘤的类型不同其频率不同.这些观察为在人体内淋巴细胞杀伤癌细胞提供了直接的形态证据.这种杀伤活性的有无与病人的预后有关.进而我们对多种癌症病人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杀伤从病人自身的肿瘤组织分离出来的新鲜癌细胞进行了功能分析.使用这样一个用新鲜的淋巴细胞与自身肿瘤细胞相结合的体系进行杀伤活性测定,更接近病人的体内状态.根据肿瘤类型及转移状态的不同,5~80%的癌症患者血中淋巴细胞对自身肿瘤细胞表现出不同的杀伤活性.此活性有无与病人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例如在根治性手术时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阳性的肺癌病人,其中80%左右的病人可以存活五年以上并无复发及转移.相反,如果是没有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病人,在2年内复发或转移,并在5年内全部死亡.
魏于全赵霞
关键词: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免疫疗法过继性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