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曙光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儿童
  • 4篇淋巴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基因
  • 3篇急性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儿童急性
  • 3篇儿童急性淋巴...
  • 2篇预后
  • 1篇蛋白
  • 1篇毒副反应
  • 1篇血液
  • 1篇阳性
  • 1篇叶酸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刘曙光
  • 5篇高超
  • 4篇崔蕾
  • 4篇张瑞东
  • 3篇吴敏媛
  • 3篇郑胡镛
  • 3篇李伟京
  • 3篇赵晓曦
  • 3篇李志刚
  • 2篇张大伟
  • 1篇李兴军
  • 1篇梁静
  • 1篇赵文
  • 1篇刘怡
  • 1篇张诚玥
  • 1篇朱琳
  • 1篇赵军阳
  • 1篇巩文玉
  • 1篇江倩
  • 1篇王斌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基因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和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ALL患儿,排除入院前曾不规则使用激素和初诊骨髓样本中幼稚细胞比例<70%的患儿。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ALL患儿初诊骨髓标本中的HDAC7基因表达。以3例ALL患儿停药3年以上处于缓解状态的骨髓样本中的HDAC7表达水平作为对照,将ALL患儿分为高表达(≥1.0)组和低表达(<1.0)组,分析组间临床生物学特征、微小残留病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共纳入236例ALL患儿,初诊骨髓标本中HDAC7基因表达水平为0.046~10.581,高表达组124例,低表达组1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HDAC7基因表达与初诊外周血WBC<50×10~9·L^(-1)、免疫表型和融合基因类型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WBC<50×10~9·L^(-1)和融合基因类型是HDAC7表达的影响因素,P均<0.05。中危ALL患儿中,HDAC7高表达组的预后好于低表达组,5年EFS分别为(91.0±3.5)%和(75.5±4.9)%,P=0.013,HDAC7表达是中危患儿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3),OR值和95%置信区间为1.26(1.31~9.51)。结论 ALL患儿骨髓中HDAC7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相关;HDAC7基因低表达是中危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侯贝高超刘曙光张瑞东陆继冉郑胡镛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预后基因表达
叶酸聚谷氨酸合成酶基因rs10760502G>A多态性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及甲氨蝶呤毒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叶酸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基因中rs10760502G>A多态性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及甲氨蝶呤(MTX)毒副反应的相关性。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系统检测rs10760502基因型。实验数据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处理。结果表明:A等位基因携带者(GA+AA)无复发生存率(RFS,log-rank:P=0.004)及无事件生存率(EFS,log-rank:P=0.022)显著低于GG等位基因型携带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RFS[hazard ratio(HR),20.173;95%CI,2.535-160.545;P=0.005]及EFS(HR,8.133;95%CI,1.718-38.512;P=0.008)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rs10760502多态与MTX毒副反应间未见相关性。结论:FPGS rs10760502G>A多态性位点可能作为BALL患儿的独立预后因素。
刘曙光高超李志刚李伟京崔蕾赵晓曦郑胡镛吴敏媛张瑞东
关键词:甲氨蝶呤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初次诊断时免疫功能分析
2016年
目的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初次诊断时免疫功能状况,探讨相同年龄段、不同临床分期、单双眼RB患儿是否存在免疫水平的差异,为进行RB的免疫调节和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84例RB患儿,RB的诊断标准、分期及临床危险度分组均参照RB国际分类系统。检测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lgA、IgM)和血液中细胞免疫,包括总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比率(C1M^+/CD8^+)。结果(1)体液免疫方面:〈1岁者IgA水平较正常明显下降(〈0.0667g/L),随着年龄增长,IgA水平逐渐恢复至正常,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患儿年龄、临床分期、单双眼受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细胞免疫方面:不同临床分期中,单眼:〈1岁及〉3岁患儿E期较A-D期CD4^+/CD8^+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31);双眼:1~3岁和〉3岁患儿E期较A-D期CD4^+/CD8’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46),1-3岁患儿E期较A-D期辅助性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相同临床分期:〉3岁患儿E期双眼较单眼CIM^+/CD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RB患儿免疫功能有变化,特别是细胞免疫水平,可能与发病、病情进展有关;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判断预后和指导使用相应免疫调节药物有指导意义。
赵文金眉巩文玉张大伟李兴军张诚玥刘曙光赵军阳马晓莉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免疫指标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进展——第56届美国血液会议(ASH)儿科继续教育介绍被引量:6
2015年
第56届美国血液会议(ASH)于2014年12月6日至9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其中儿科继续教育部分主要包括四个专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高危患儿临床诊断和治疗、平衡ALL疗效与晚期毒副作用风险间的关系、儿童及青少年ALL的基因组图谱及儿童ALL的中枢神经系统预防。
江倩孙嫣然许丽亭侯贝刘曙光崔蕾朱琳高超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科血液诊治
Th1、Th2及Th17细胞因子谱在269例健康儿童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儿童不同年龄段血清中7种细胞因子水平,从而获得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7种细胞因子变化的参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微球芯片(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技术和Th1、Th2及Th17细胞因子CBA分析试剂盒检测269例健康儿童血清中的7种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IFN-γ以及IL-17A)水平。结果 Th1细胞分泌的IL-2及TNF在婴儿期及学龄期呈高表达趋势,在学龄前期和青春期呈低表达趋势,且IL-2表达水平均高于TNF;Th2细胞所分泌的IL-4、IL-6、IL-10、TNF、IFN-γ及Th17细胞IL-17A在不同年龄段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趋势。只有IL-10、IFN-γ的表达在青春期不同性别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他年龄段不同性别的细胞因子分泌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CBA技术同时检测7种细胞因子具有所需样本量少、快速、简便的优点。建立健康儿童不同年龄段血清细胞因子谱表达水平,对于检测儿童疾病状态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具有重要意义。
刘怡梁静刘曙光张瑞东
关键词: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儿童
骨髓细胞涂片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及其会诊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来该院进行会诊的165例骨髓细胞涂片进行细胞形态学检验,同时对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会诊骨髓细胞涂片中,大部分涂片的患者临床信息不完整(57.58%)或缺失(29.70%);部分骨髓细胞涂片未染色(18.79%),经染色后部分涂片细胞形态无法观察(5.46%),被退回;部分骨髓细胞涂片取材稀释(5.12%)或制片不好(9.62%)。会诊骨髓细胞涂片中,病种复杂,以白血病(30.40%)及恶性肿瘤(20.95%)为主,也存在一些罕见病种。结论患者临床信息完整性对骨髓细胞涂片的会诊结论有一定的影响。
张雪刘曙光
关键词:细胞形态会诊
浅谈医学科研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被引量:7
2017年
随着精准医学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医学科研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医学院校需加强对医学科研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医学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中存在基础理论差、导师指导方式不合理、科研培训时间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导师及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
刘曙光郑胡镛
以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为标志定量检测MLL基因重排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微小残留病和预后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MLL基因重排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以2003年4月至200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MLL基因重排的ALL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MLL融合转录本为标志,定量PCR方法监测MRD水平。以诱导治疗结束时MRD水平≥10-4为MRD阳性组,<10-4为MRD阴性组。卡方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别比较MRD阳性和阴性组临床特征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差异。结果 14例ALL患儿在诱导治疗结束时检测了MRD水平,MRD阳性组患儿初诊时外周血WBC计数显著高于MRD阴性组,对泼尼松实验治疗反应显著低于MRD阴性组。MRD阴性组5年EFS显著优于MRD阳性组,100%vs(37.5±17.1)%,P=0.022。结论诱导治疗结束时MRD水平有助于对MLL基因重排儿童ALL进行预后分组,指导个体化治疗、改善预后。
高超李伟京崔蕾赵晓曦刘曙光吴敏媛李志刚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LL基因重排儿童
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儿童白血病/淋巴瘤Ig/TR基因重排模式及其临床特征被引量:9
2011年
为分析3例少见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儿童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Ig/TR)重排模式及其临床特征,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 PCR)检测SET-NUP214融合基因表达;采用欧洲BIOMED-2协作组设计的多重PCR体系,分析Ig/TR重排模式,并根据连接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监测微小残留病(MRD)。结果表明,在mRNA水平3例患儿融合基因的融合位点位SET基因的第7外显子和NUP214基因的第18外显子之间。3例患儿分别诊断为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患儿1)、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2)和Ⅳ期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3)。患儿1治疗反应极差,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复发;患儿2在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第33天)MRD>10-2,提示预后较差,在巩固治疗期死于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导致的严重感染;患儿3在第15天时即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CR),第33天时MRD转阴,CR已30个月。3例患儿均检出TR基因克隆性重排,患儿1和患儿3检出TRD、TRG、TRB基因重排;患儿2只有TRD、TRB基因重排,还检出IgH以及IgKKde重排。3例患儿共检出6个TRB基因重排,均为不完全重排;TRD、TRG基因重排中,85.7%(6/7)为完全重排,14.3%(1/7)为不完全重排。结论:SET-NUP214+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阶段可能在TRG、TRD基因重排之后、TRB基因重排开始不久。患儿1、患儿2的肿瘤细胞的不成熟程度较高,可能与预后或治疗反应差存在一定相关性。
李伟京崔蕾高超赵晓曦刘曙光邢艳平张瑞东张大伟王斌李志刚吴敏媛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瘤MR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