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
- 作品数:19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刍议——以《〈史记〉人物研究》课程为中心
- 2017年
- 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首先考虑到中国当前大学的实际情况,切忌好高骛远不求实际。在大学强调学科分化和强化专业的背景下,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必须突破狭隘的现代学科的学科意识和专业意识,只有如此,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对文本细致深入的研究性阅读和分析,反对娱乐化、心灵鸡汤化。
- 王进
-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 为人之“才”与为官之“道”——从孟子的预见谈起
- 2024年
- 2000多年前,孟子的一个姓“盆成”名“括”的学生入仕做官。孟子听说后一声叹息:“死矣,盆成括!”(盆成括死定了!)果然,过了不久,盆成括就被杀了。孟子的门生们在敬佩老师的惊人预见之时,又心生好奇,就问孟子:“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老师您怎么知道他将被杀呢?)孟子意味深长地回答说:“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孟子·尽心下》)所谓“知子莫若父,知人莫若师”。
- 王进
- 关键词:老师
- 于成龙思想中的“黔学印记”
- 2024年
- 凯里孙应鳌、思南李渭和王阳明的思想与其他思想一起,共同滋养了于成龙的高尚德性。内圣外王,正是在高贵性情的基础上,于成龙才成就了他留名青史的丰功伟业。于成龙(1617—1684)是清朝著名的廉吏,曾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去世后谥“清端”。于成龙是明末清初山西永宁人,一生先后在广西、四川、湖北、福建、江苏等地任职,从未在贵州担任过任何职务。要说他的廉洁以及事业与贵州紧密相连,这又从何说起?认真考察他的一生及其后人,会发现这绝非虚言。通过考察于成龙与贵州的关系,可以丰富我们对贵州文化的认识。
- 王进
- 关键词:康熙皇帝贵州文化廉吏内圣外王孙应鳌
- “至善”何以止于“事”——以朱子《大学章句》为中心兼对“以佛释儒”的一个批评被引量:2
- 2018年
- 朱子在《大学章句》中,将"止于至善"之"至善"界定为"事理当然之极",强调"事"的重要性和人"做事"的当然性,从而在本体层面为世间万事提供了形而上的根据和理由,反映了朱子肯定政治社会和人的社会属性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政治哲学意义。佛老及现代思想潜含着将人"抽离"社会、去除人的社会性的危险,从而导致社会秩序的松弛和伦理规范的解体。强调朱子"至善"止于"事"的思想,对于救治现代社会秩序松弛、伦理坍塌的现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王进
- 关键词:《大学章句》政治秩序佛老
- 经学视野下“中国哲学”学科建构问题研究
- 2017年
- 随着西方现代学科体系进入中国,"中国哲学"这一学科随之产生。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核心与主干的经学,如何与"中国哲学"学科对接,已经成为当前学科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近代"哲学"含义的变革和中国近代学术对之的引进,导致曾经作为中国学术核心和主干的经学不断退缩甚至最终消失。如果我们不深入理解经学的根本关切和品质品性,不彻底了解"哲学"的源流及其性质,就不能够真正反思"中国哲学"学科。任何"以哲学的方式重新复活经学的价值",将经学、义理纳入"中国哲学"之中的努力不但不可能,相反还会彻底消解经学的价值和意义。
- 王进
- 关键词:经学哲学
- 地方志书写与国家治理——万历《铜仁府志》发微
- 2024年
- 地方志中人物、事迹和艺文选取体现编纂者的“心裁”和“微旨”,也反映地方志的特殊作用。万历《铜仁府志》将“省级”官员阴子淑“降级”纳入府志名宦,看似与常规多有不合,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以文化人”古典涵义;同时对阴子淑《圣像记》的收录,反映了明朝对于以文化促进国家统一巨大作用的深刻认识,揭示了文化与政治的复杂关系。这也提醒我们,应当视地方志为一有机独立的整体,高度重视其书写“笔法”,从中吸取国家治理等宝贵智慧。
- 王进
- 关键词:文化
- “共产党人的‘心学’”:概念辨析、党史渊源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
- 2021年
- “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对党性教育作用、功能的解释性说明,从属于党性教育,并不具有独立性,由此,离开党性教育单方面强调“心学”的解说都需要反思。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和强调党性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首次与传统思想中的“心学”相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古典文明取得重要突破,具有重要的政治哲学价值。
- 王进
- 关键词:概念辨析政治哲学
-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文化”自觉--以晚清保守思想为视野兼论“文化自信”的伟大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十九大提出的"文化自信"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紧迫的现实基础,它是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政治哲学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探索实践的必然结果。对"文化"的自觉,深刻反映了"政治"与"教化"的深层次关系,体现了政治对自身厚实基础的吁求和建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调,则进一步反映了"政治"的属地性、历史性的特征,对于启蒙以来的"政治"思想有着极大的纠偏作用。"文化自信"的提出和对其根本地位的强调,不但体现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和伟大担当,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长征途中的日渐成熟。
- 王进
- 关键词:文化自信
- 明万历年间李渭祠兴建缘由及其意义
- 2024年
- 李渭祠的兴建复议于万历二十二年,时值播州土司杨氏反叛一触即发、国家统一面临严峻危机之际。在此特殊时刻兴建的李渭祠也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李渭特殊的家世、思想特征和为事风格,与播州杨氏等土司形成鲜明的对比,明朝中央力图通过兴建李渭祠,展示国家权力和价值倾向,积极引导地方土司归向国家、归化儒家文化;同时也在土司林立之地形成阻隔,建立儒家文化区域,防止土司之间的勾结和不利于国家统一的土司文化的蔓延。作为思想家形象的李渭由此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获得了思想家以外的政治形象。因此,明朝表彰李渭、兴建李渭祠也就不只是出于对其思想的重视,毋宁说更多的是政治的考量。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化与政治、政治与哲学、思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 王进
- 关键词:大一统土司
- 务本堂与贵州文教的兴起
- 2024年
- 回望历史,返本开新,展望未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中,作为历史后人的我们该当何为,务本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和诸多启示。如果有人要问:在贵州省现有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中,哪一个最能标志贵州文教事业的开始呢?答案或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安尹道真务本堂。
- 王进
- 关键词:文教事业不可移动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返本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