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睿 作品数:8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口腔代谢物变化与HSV-1、细菌和真菌载荷关系初步研究 [目的]HIV感染者会出现口腔念珠菌病和疱疹性口炎等与微生物感染相关的口腔病损,分析HIV感染者口腔中微生物与代谢物的关系有助于加强对微生物在口腔疾病中作用的认识。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采用LC-MS代谢组学技术与qPCR... 何睿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代谢组学 口腔 文献传递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常见类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2023年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是由于编码胆汁转运蛋白的基因发生不同突变导致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分为6个亚型,现阶段报道较多的为1型、2型和3型。目前尚无直接治愈该病的药物,临床上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苯基丁酸盐、甘油苯基丁酸酯、奥维昔巴特等缓解部分临床症状。对于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疾病迅速进展的患者,还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中开展了几种胆道分流术,包括部分胆道内分流术、部分胆道外分流术、胆囊结肠造口术。随着疾病的进展,当患者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潜在发展为肝细胞癌的风险、严重的瘙痒和黄疸、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严重的软骨病等情况时,肝移植成为了最终且唯一的治疗选择。 何睿 张才江 孔维金 范晶华关键词: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HIV感染者牙周健康情况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拟对HIV感染牙周健康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牙周状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16例HIV感染者和76例非HIV感染者的牙周健康保健知识和行为以及牙周健康状态进行分析。结果:HIV感染者未使用、使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组和对照组中,口腔保健方法和口腔治疗情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别;其中HIV感染者与对照组相比更少的更换牙刷,组间差别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的牙线或牙签使用率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检测的牙周指数中,二者比较只有BOP牙数与牙周袋探诊深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与CAL没有明显关系。结论:本组研究的HIV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口腔健康认知情况一般,少数反映牙周健康的指标较非感染者差。 杜飞 葛柳莹 何睿 李重熙 曾水芹 段开文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牙周病 代谢组学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 2017年 代谢组学是继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之后兴起的新科学,主要研究生命体或细胞代谢物,现已广泛用于微生物鉴定、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药物研发。其在口腔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等方面应用研究逐渐成为口腔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此方面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杜飞 何睿 段开文关键词:代谢组学 口腔疾病 芦荟治疗口腔黏膜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性评价芦荟治疗口腔黏膜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文献检索确定所有以这为主题的已发表的文章。使用特定的关键字用Pub Med、Cochrane、Database、Embase、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 杜飞 何睿 曾水芹 张凌鹏 马丽丽 段开文关键词:芦荟 口腔黏膜病 疗效 文献传递 实时定量PCR检测白色念珠菌方法学的建立 2017年 目的采用Taq Man MGB探针技术,建立白色念珠菌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方法,为临床白色念珠菌的检测提供快捷的方法.方法以真菌D1/D2区基因的一段高度保守序列为扩增靶序列,合成白色念珠菌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提取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的DNA,构建含有靶基因片段的重建质粒,扩增后DNA作为标准品,建立白色念珠菌RQ-PCR的标准曲线,并对其重复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等方面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对构建好的克隆质粒测序,插入片段与预期片段序列一致,相似性达100%.白色念珠菌标准曲线为Y=-3.824x+41.36,R2=0.990,该扩增曲线形态良好.结论成功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色念珠菌的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 杜飞 李榕 何睿 曾水芹 段开文 李承文关键词:实时定量PCR 白色念珠菌 伏立康唑在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是最常见的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之一,是东南亚国家及我国南部省份艾滋病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若不及时诊治,其死亡率高达100%[1]。目前对于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治疗首选为两性霉素B^[2],但其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导致许多患者都难以耐受,伏立康唑已成为其替代治疗的首选。本文对伏立康唑在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何睿 张才江 孔维金 范晶华关键词:伏立康唑 芦荟治疗口腔黏膜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系统性评价芦荟治疗口腔黏膜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文献检索确定所有以这为主题的已发表的文章。使用特定的关键字用PubMed、Cochrane、Database、Embase、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7年5月收录的关于芦荟治疗口腔黏膜病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由两名研究人员使用Cochrane Reviewer Hand booker 5.1系统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结果 2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口腔黏膜病变的研究样本患者人群从20例到120例。25项研究中包括5项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6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MF)、8项口腔溃疡(oral ulcer)、3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oaction oral mucositis),其他研究为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义齿性口炎(denture stomatitis)和口干(xerostomic)。大多数研究表明,芦荟治疗口腔疾病的有效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芦荟治疗口腔黏膜病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扩大临床对照试验来证明芦荟在口腔黏膜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杜飞 何睿 曾水芹 张凌鹏 马丽丽 段开文关键词:芦荟 口腔黏膜病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