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建华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预后
  • 2篇生理学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代偿
  • 1篇胆固醇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痉挛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管
  • 1篇血症
  • 1篇血脂
  • 1篇氧化氮

机构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环境与疾病相...
  • 1篇安县中医院

作者

  • 6篇霍建华
  • 3篇马爱群
  • 3篇卢群
  • 2篇刘平
  • 2篇白玲
  • 1篇王星烨
  • 1篇折剑青
  • 1篇张玉顺
  • 1篇韩克
  • 1篇王学惠
  • 1篇李静
  • 1篇曹新新
  • 1篇罗玲
  • 1篇王燕妮
  • 1篇任洁
  • 1篇魏峰
  • 1篇刘美丽

传媒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痉挛相关基因NOS3同义突变位点鉴定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冠状动脉痉挛患者一氧化氮合酶(NOS3)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9例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NOS3基因全部27个外显子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冠状动脉痉挛组中共有4例存在NOS3基因同一位点的同义突变,位于第17外显子的第1998核苷酸位点处的C突变为G(C1998G),使第666位的密码子GCC变为GCG,所编码的氨基酸并未发生改变,仍为丙氨酸(A),其中3例为杂合子(C/G),1例为纯合子(G/G),其余患者及健康人群组均未发现上述突变及已知突变。结论:冠状动脉痉挛患者中发现的NOS3基因同义突变位点(C1998G)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病相关。
霍建华陈姝萍卢群张俊白玲马爱群刘平
和肽素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失代偿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和肽素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失代偿(decompensated acute attack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DAACHF)患者病情的关系及二者联合对DAA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DAA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0 d内发生心源性死亡或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纳入心脏事件组(45例),经治疗好转的DAACHF患者纳入好转组(55例)。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对上述标志物水平与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NT-proBNP联合和肽素对DAA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的DAACHF患者血清NT-proBNP、和肽素水平均显著低于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清NT-proBNP及和肽素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均P<0.05)。心脏事件组患者入院当天、治疗后3 d、治疗后7 d的血清NT-proBNP、和肽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好转组(均P<0.01)。ROC曲线显示,血清NT-proBNP联合和肽素水平对DAACHF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高于NT-proBNP及和肽素单独检测。结论血清NT-proBNP及和肽素水平与DAA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二者联合检测对DAACHF患者30 d预后的预测效能较高,临床可加强监测。
李静霍建华曹新新张素云刘美丽
关键词:和肽素慢性心力衰竭预后
中国汉族人群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功能与冠心病发生和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和抗氧化功能与冠心病(CHD)发生和预后,尤其是PCI术后的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由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2个临床研究组成:①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CHD住院患者375例,以及健康对照者348例。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和对氧磷酶(PON)。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分析各血脂指标对CHD的关系和诊断价值。②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因CHD行PCI的患者468例,按照入院时HDL-C含量将患者分为2组(HDL-C≥1.04 mmol/L为HDL-C较高组,HDL-C<1.04 mmol/L为HDL-C较低组)。前瞻性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生存时间,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因素。结果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CHD组患者TG水平明显增高,而HDL-C、apoA-I和lg(PON)明显降低。采用两种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各血脂指标与CHD之间的关系,模型1以是否发生CHD为因变量,分别以TC、TG、HDL-C、LDL-C、apoA-I、apoB和lg(PON)为自变量,经全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α入选=0.10,α剔除=0.15),发现TG、HDL-C、apoA-I和lg(PON)进入回归模型,而LDL-C、apoB并未进入回归模型。模型2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史后,以是否发生CHD为因变量,分别以TC、TG、HDL-C、LDL-C、apoA-I、apoB和lg(PON)为自变量,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α入选=0.10,α剔除=0.15),发现TG、HDL-C和lg(PON)进入回归模型,回归系数分别为:0.222、-1.878和-0.779。ROC曲线分析TG、HDL-C和lg(PON)对CHD诊断价值,经ROC曲线统计发现,上述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2(P<0.001)、0.283(P<0
卢群霍建华韩克王学惠马爱群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血脂冠心病预后
腰臀比和体重指数对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陕西人群不同性别腰臀比和体重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收集因ACS年龄、性别、民族匹配的非ACS患者165例,测量腰臀比(WHR)和体重指数(BMI);Logistic回归分析WHR和BMI与ACS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女性ACS患者的BMI、WHR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者相比,男性ACS患者的BMI、TG、hsCRP明显升高。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女性研究对象中,WHR与ACS的回归系数为17.895(P<0.001),BMI并未进入回归方程。在男性研究对象中,WHR未进入回归方程,而BMI与ACS发生的回归系数为2.62(P=0.001)。结论:BMI与男性ACS的关系更为密切,WHR与女性ACS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刘平霍建华白玲卢群马爱群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合并极高危ASCVD 1例被引量:1
2022年
本研究报道了1例29岁男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升高、合并黄色瘤且早发冠心病。遗传学分析显示该患者发生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编码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属一种极其罕见的基因突变类型,该变异导致LDLR自身表达、摄取及结合LDL-C功能受损,使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PCSK9)抑制剂效果不佳。基于遗传学诊断,个体化的给予患者PCSK9抑制剂、最大可耐受剂量他汀和依折麦布,并成功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李云云折剑青罗玲王燕妮霍建华任洁
关键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高糖与胰岛素对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2年
目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但高血糖及胰岛素治疗对人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探讨高糖与胰岛素对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rived cardiomyocytes,hiPSC-CMs)电生理特性及诱发心律失常现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个体来源的hiPSC-CMs纯度。将hiPSC-CMs分为3组:对照组(NM组,培养基含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组,培养基含15 mmol/L葡萄糖)和高糖+胰岛素组(HG+INS组,培养基含15 mmol/L葡萄糖+100 mg/L胰岛素),各组干预时间均为4 d。采用微电极阵列技术检测3组hiPSC-CMs在干预前后的电生理改变,包括跳动频率(beating rate,BR)、阈电位时程[(field potential duration,FPD),类似于心电图QT间期]、FPDc(经BR校正的FPD)、锋电位与传导速率(conduction velocity,CV);此外,采用索他洛尔干预各组hiPSC-CMs,观察其诱发FPDc延长及心律失常现象发生的情况。结果:hiPSC-CMs中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T呈高表达,其纯度为99.06%。与NM组相比,HG组hiPSC-CMs的BR增快(9.14±0.8)%(P<0.01);高糖处理后,HG组hiPSC-CMs的FPD从处理前的(460.4±9.0)ms延长至处理后的(587.6±23.7)ms,NM组FPD从(462.5±14.5)ms延长至(512.6±17.6)ms,与NM组相比,HG组FPD延长了(16.8±1.4)%(P<0.01);高糖处理后,HG组hiPSC-CMs的FPDc从处理前的(389.1±13.7)ms延长至处理后的(478.3±31.5)ms,NM组从(387.7±21.6)ms延长至(422.6±32.9)ms,与NM组相比,HG组hiPSC-CMs的FPDc延长了(13.9±1.3)%(P<0.05);但高糖处理后,NM组和HG组锋电位与CV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药物诱发实验发现10μmol/L索他洛尔可使HG组各培养孔hiPSC-CMs诱发出心律失常现象。高糖+胰岛素处理后,HG+INS组BR相对HG组增快(8.3±0.5)%(P<0.05);HG+INS组FPD从处理前的(463.4±9.7)ms延长至处理后的(532.6±12.8)ms,HG组从处理前的(460.4±9.0)ms延长至(587.6±23.7)ms,与HG组比较,HG+INS组FPD缩短了(12.7�
魏峰张玉顺张玉顺王星烨
关键词:高糖胰岛素心肌细胞电生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