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坚 作品数:53 被引量:14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 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局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血浆辅助治疗脑外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血浆辅助治疗脑外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98例,分为常规治疗-^(62例)与血浆辅助治疗组(36例),于人院时行头颅CT、凝血功能检查,治疗3d后复查凝血功能;3d内复查头颅CT,21d后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改善、二次出血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浆辅助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ePT)缩短,二次出血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DDI)含量及GOS评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血浆辅助治疗有效改善了颅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有利于减少颅内二次出血的发生率,但对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改善。 骆实 许小兵 郭燕舞 李子坚 苏杭 仇尔宁 法志强关键词: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冰冻血浆 淫羊藿素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浆细胞恶性肿瘤,以恶性克隆性浆细胞过度增殖,凋亡受阻,并引起骨质破坏以及单克隆免疫蛋白异常分泌,引起的各种组织脏器损伤为特征。虽然硼替咗咪等新药和新的化疗方案的实施以及自体骨髓移植支持治疗大大改善了... 李子坚关键词:淫羊藿素 多发性骨髓瘤 凋亡 增殖 信号转导 文献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间隔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强化治疗期间平均化疗间隔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化学治疗的92例初治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资料,依据强化治疗期间平均化疗间隔时间进行分组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强化治疗期间平均化疗间隔时间中位水平为38(20-64)d,依据化疗平均间隔时间水平将患者分为<30 d、30-39 d、40-49 d、≥50 d组,4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9±8.0)%、(73.5±8.7)%、(56.5±11.1)%和(41.8±13.6)%(P=0.008),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3.6±11.1)%、(52.8±10.2)%、(38.2±10.8)%、(14.0±9.0)%(P=0.001)。组间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50 d组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均明显短于<30 d组(P<0.00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危险度分层、平均化疗间隔时间≥50 d是影响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共同不利因素。结论:强化治疗期间平均化疗间隔时间≥50 d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骨髓象完全缓解并在外周血象恢复到可接受治疗时,应尽快开始下一次巩固治疗,间隔时间<30 d较间隔时间≥50 d能显著改善预后。 张巧艳 吕夏晔 王艳芝 李子坚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预后 蛋白S缺乏症的PROS1基因突变并临床异质性表现一例 2023年 蛋白S活性降低是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之一。遗传性蛋白S缺乏症是由PROS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文报道1例PROS1基因突变的女性患者,测序发现在PROS1基因第3外显子中c.292 G>T。谱系分析显示该突变可能源自于患者的母亲。经查询PROS1基因突变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证实这个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 魏欣雨 王娟 谭榜云 李子坚关键词:突变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年内死亡相关风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5年 目的:基于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minimum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algorithm,LASSO)回归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1年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24年06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按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基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以特征性变量作为自变量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获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年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来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LASSO回归筛选出最具泛化能力的4个特征性变量:Ki67、ECOG评分、完成6个周期化疗、IPI评分,其对应的LASSO回归系数分别为0.506、0.483、-0.855及2.5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和校正后,Ki67、ECOG评分、6个周期化疗、IPI评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4(95%CI:0.906~0.983),校准曲线显示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9.1856,df=7,P=0.2396)表明模型有良好的拟合度,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明显正向净收益。结论:Ki67、ECOG评分、完成6个周期化疗、IPI评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以这些变量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能较好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及识别死亡风险人群。 李娜娜 丁彬彬 董白 李子坚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治疗相关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6年 淋巴瘤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其治疗相关的HBV再激活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年龄、性别、HBV感染状态、HBV基因型与基因突变、抗肿瘤药物等多种因素均与之有关。有必要对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在治疗中加强监测,防治HBV再激活。本文就淋巴瘤与HBV感染的流行病学以及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建议作一综述。 李卓 李子坚 席亚明关键词:淋巴瘤 乙型肝炎病毒 再激活 老年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急变期特征及其对伊马替尼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0年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临床常见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研究^([1])报道,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Ph染色体以及BCR-ABL融合基因的出现有关。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目前可以将CML的病程分为慢性期、加速期以及急变期。通常患者的急性变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 张国梁 王艳芝 李子坚关键词:伊马替尼耐药 骨髓增殖性疾病 急性变 加速期 联用rhIL-11和rhG-CSF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化疗后血液肿瘤患者粒缺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的干预作用,以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2017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在化疗后联合应用rhIL-11和rhG-CSF血液肿瘤患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分组情况下粒缺持续时间情况及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粒缺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97例患者粒缺持续时间为6.47±2.93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体质量指数(BMI)、rhG-CSF剂量、rhIL-11剂量,给予rhG-CSF和rhIL-11后是否自发性出血,给予rhG-CSF和rhIL-11前不同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水平、血小板数(PLT)、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ANC)的患者粒缺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类型、化疗周期、给予rhG-CSF和rhIL-11后不同发热情况、给予rhG-CSF和rhIL-11前不同白细胞数(WBC)基线的患者粒细胞缺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患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患者相比,粒缺持续时间最长,为7.07±3.05 d。与化疗周期为4-6和≥7的患者相比,总化疗周期为1-3的患者粒缺持续时间最短,为5.25±2.48 d。在联用二种细胞因子6 d后出现发热患者,与无发热、联用细胞因子后1 d内出现发热、联用细胞因子2-5 d内出现发热患者相比,粒缺持续时间最长,为8.85±2.85 d。在联合给予细胞因子前WBC基线为≥4.0×10^(9)/L的患者,与WBC基线在<1.0×10^(9)/L、(1.0-1.9)×10^(9)/L、(2.0-3.9)×10^(9)/L的患者相比,粒缺持续时间最短,为4.50±2.56 d。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周期、给予rhG-CSF和rhIL-11后不同发热情况、诊断为ALL和NHL、给予rhG-CSF和rhIL-11前WBC基线水平是粒缺持续时间的影响因� 魏寒梅 李子坚 王丽娜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11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液恶性肿瘤 HBsAb且HBcAb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BV再激活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6年 在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乙肝病毒(HBV)感染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约为7.18%,而NHL患者HBsAg阳性率为12%~30%。淋巴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HBV再激活,这与性别、年龄、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基础的肝功能状态以及HBV感染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大部分的HBV再激活发生在HBsAg阳性患者中,在HBcAb阳性且HBsAg阴性的既往感染者中仅有〈1%~2%的患者发生HBV再激活,目前仅有个别案例报道在HBsAb且HBcAb阳性的患者中发生HBV再激活。 李卓 李子坚 马婷 吕莹 牟晓丽 席亚明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再激活 老年患者大型听神经瘤的微侵袭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型听神经瘤的特点、围手术期处理与微侵袭治疗策略。方法:总结2000年以来手术治疗的12例老年患者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采用显微微创手术、加强围手术期监测与治疗,术后结合放射治疗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总结其预后。结果:12例老年患者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时间最短3 h,最长5.2 h,平均手术时间4.1 h。肿瘤全切3例中面神经保留2例;近全切除8例和大部切除1例中,面神经全部得以保留。术后死亡1例(肿瘤全切患者)。8例患者进行了γ刀补充治疗。11例患者得到1.5年以上随访,肿瘤控制率为100%。结论:对于老年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手术治疗应采用微创理念,强调保留术前神经功能,保证生存质量,不应以牺牲神经功能为代价强调全切。 许小兵 陈建民 李子坚 胡建峰 林发牧 陈达良关键词:听神经 肿瘤 面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