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内科住院医师和患者对医患沟通基本要素的价值取向,探究差异维度和相关因子,为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参考Kalamazoo共识声明中医患沟通各要素制定中文版等级量表,以随机抽样方式对内科住院医师和本地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各200份,分别收回有效答卷179份和156份。结果接受过培训的住院医师在"展开讨论"(3.82±0.70 vs 3.56±0.70,F=4.425,P=0.037)和"自我评价"(21.85±2.25 vs 12.05±2.51,F=3.905,P=0.050)维度优于未受训医师。"建立关系""理解观点""分享信息""达成共识"和"结束讨论"5个维度及总体方面,医患双方沟通价值取向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性别(P=0.046)、年龄(P<0.001)、专业背景(P<0.001)和受教育程度(P=0.005)是价值取向差异的重要相关因子。结论医患双方在沟通中存在明显的价值取向差异。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并促进全民健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要重视沟通技能的日常培训,更应强化共情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人文理念与实践。
目的探索巴林特小组对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的情绪稳定及提升处理医患关系和沟通能力的作用,为将巴林特小组活动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日常管理,作为岗位胜任力中的重要课程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2月至12月,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研究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0名住培医师分为2组。其中20名进入"试验组",参与封闭性巴林特小组活动;另外20名不参与巴林特小组活动,作为"对照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抑郁自评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t the stage,elicit information,give information,understand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and end the encounter,SEGUE),评估两组住培医师在参加巴林特小组第3个月、第6个月及第9个月时的情绪状态、医患关系处理及医患沟通能力。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对3组及以上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于涉及2个因素的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焦虑状态评估中,试验组住院医师在第6个月至第9个月评分逐渐下降,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F=14.57,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抑郁状态评估中,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F=33.2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住院医师的抑郁自评分逐渐下降,且两组差异逐渐增加。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3个维度有更加明显的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自身基线比较,随访9个月后,试验组SEGUE量表总分有明显提升[(107.20±2.16)vs.(92.55±4.37),t=7.26,P<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评估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下,两组住院医师在信息给予(F=3.01,P=0.045)和SEGUE量表总分(F=6.29,P=0.002)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与巴林特小组有助于改善住培医师焦虑、抑郁情绪,在维持稳定情绪方面有重要作用。巴林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