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琰君
-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赤藓糖醇对嗜酸乳杆菌影响配方奶中乳酸代谢量的定量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和比较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对不同浓度赤藓糖醇-配方奶混合液中乳酸代谢量的影响,探讨赤藓糖醇对La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使用赤藓糖醇防龋提供依据.方法 将La按1:20分别接种于赤藓糖醇质量分数为1%、2%、4%、6%、8%的赤藓糖醇(E)-配方奶(M)混合液(实验组)及不含赤藓糖醇的配方奶溶液(对照组)中,并将实验组依次命名为1% E-M、2% E-M、4% E-M、6% E-M及8% E-M组;37℃厌氧(80%N2、10%CO2、10%H2)培养,于4、8、12、16、20及24 h各时间点取各培养液(三管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乳酸峰面积,并通过标准曲线方程(y=590 244x±67 507)计算乳酸质量浓度.对各组乳酸浓度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Tukey HDS检验.结果 培养至24 h,对照组及1%E-M、2%E-M、4%E-M、6%E-M、8%E-M各实验组乳酸质量浓度分别为:(4.693±0.105)、(4.114±0.186)、(3.720±0.158)、(3.045±0.152)、(2.971±0.086)及(2.789±0.142)g/L;同组各时间点之间乳酸质量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总体均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448,P<0.05);各时间点各实验组乳酸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E-M、6% E-M及8% E-M三组间在各观察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入赤藓糖醇的配方奶溶液经La代谢后,乳酸质量浓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即赤藓糖醇对La产酸有抑制作用,且高质量分数赤藓糖醇(4%、6%、8%)的抑制作用优于低质量分数(1%、2%).
- 姚军张琰君张佳丽杨秀娟
- 关键词:乳酸赤藓糖醇配方奶粉
- 赤藓糖醇对嗜酸乳杆菌在配方奶中生长代谢及黏附能力影响的分析
- 目的: 赤藓糖醇(erythritol)是一种新型的糖醇类甜味剂,近年来研究发现其还有防龋及抑制细菌的作用。但主要集中于赤藓糖醇对链球菌属及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的研究上,对口腔中主要致龋菌之一的乳杆菌的生长、产酸是否有影...
- 张琰君
- 关键词:嗜酸乳杆菌赤藓糖醇配方奶生长代谢
- 赤藓糖醇对牙周致病菌抗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研究赤藓糖醇对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伴放线聚集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Aa)和粘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us,Av)生长的影响,探讨不同浓度赤藓糖醇作用后的Pg对牙周膜细胞炎症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Pg、Aa、Av 3种致病菌接种于0、2、4、8、16、32、64、128 g/L的赤藓糖醇-BHI液中,37℃厌氧培养一定时间,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将Pg分别接种于MIC、1/2、1/4、1/8MIC 4个赤藓糖醇质量浓度的培养基以及不含赤藓糖醇的培养基,离心并清洗后,加入细胞DMEM培养基重悬,与培养至第4代的人牙周膜细胞共培养24 h,弃上清,裂解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IL-6、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赤藓糖醇对3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Pg:64 g/L,Aa:128 g/L,Av:128 g/L。不同浓度赤藓糖醇条件下培养的细菌,刺激牙周膜细胞产生IL-1β、IL-6、TNF-α的能力不同。赤藓糖醇浓度为8 g/L时,炎症因子量与不加赤藓糖醇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别;浓度升高达到16 g/L时,IL-1β、IL-6、TNF-αmRNA的相对表达量有所降低,且浓度越高,炎症因子释放越少;但所有实验组炎症因子量始终高于未加细菌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赤藓糖醇对Pg、 Aa、 Av的生长能力有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赤藓糖醇质量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赤藓糖醇还可通过某种方式对致病菌毒力因子起抑制作用,进而降低Pg的牙周致炎性,减少牙周膜细胞IL-1β、IL-6、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
- 张佳丽姚军诸葛继娜张琰君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粘性放线菌赤藓糖醇
- 国际核辐射突发事件发生态势及对防原医学教学改革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日本核辐射事件发生以后,国际核辐射突发事件的发生态势出现了新的变化特点。从国际核辐射突发事件的发生数量、影响力以及公众的关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国际核辐射事件发生态势出现的新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防原医学原有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
- 郭娟张琰君曾丽华李豫蓉郭国祯
- 关键词:防原医学教学改革
- 电磁脉冲对BV-2细胞形态和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 2012年
- 目的研究电磁脉(electromagneticpulse,EMP)对小鼠BV-2小胶质细胞形态及分泌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的BV.2细胞经200kV,mEMP辐照200次,分别在辐照后1、6、12、24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IL).1p、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上清中-氧化氮(N0)水平,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应用p38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细胞后再进行EMP辐照,然后检测培养上清中NO水平和活性氧的生成。结果EMP辐照后1、6和12h,部分小胶质细胞出现胞体变大、突触变粗变短,且活化细胞比例与假辐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P辐照后细胞培养上清中TNF-a、IL-1β、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活性氧检测结果显示,与假辐照组(小胶质细胞平均荧光强度10.34)相比,EMP辐照后1h小胶质细胞荧光强度(平均荧光强度21.56)明显增加,6h达峰值(平均值为32.46),12h开始恢复(平均荧光强度2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恢复至假辐照水平;EMP辐照后NO水平的变化与活性氧一致,辐照后1h开始增加,6h达峰值,12h开始恢复,24h恢复至假辐照组水平;蛋白杂交结果显示,EMP辐照后1、6h,p38的磷酸化水平和蛋白水平较假辐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K和JNK无明显变化。应用p38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细胞,明显抑制了EMP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对活性氧和NO的产生,活性氧水平除6h组未恢复至假辐照水平外,其他各组均恢复至假辐照水平,NO水平各�
- 杨龙龙周艳李海娟郭娟张琰君丁桂荣郭国祯
- 关键词:神经胶质细胞活性氧组分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 氮氧自由基R-1对人肝细胞L-02的辐射防护作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氮氧自由基R-1(简称R-1)对人肝细胞L-02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在L-0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0.125、0.25、0.5、1、2、4、8、16、32μmol/L的R-1,作用24、48和72h。用MTT法测定R-l的毒性作用,以筛选合适的R-1浓度。后续实验选择0.125、0.25、0.5、1Ixmol/L4个浓度组检测其防护作用。设终浓度4mmol/L的细胞保护剂WR2721为阳性对照组。采用”60^Co γ射线照射,吸收剂量为0、1、2、4、8Gy,照射72h后,进行MTT比色法。L-02细胞分为2组:照射前30 min加药组和照射后立即加药组。终浓度均为0.25Ixmol/L,吸收剂量为4Gy,照射后72h进行MTT比色实验。照射后10d,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R-1对L-02细胞活力的影响。选用防护效果最佳的0.25ixmoL/L浓度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分别在4Gy照射后的24、48和72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当R-1浓度低于1μmol/L时,与0 μmol/L组相比,L-02细胞各时间点的吸光度(A)值无明显变化;而浓度高于2txmol/L时,与0txmol/L组相比,其A值随浓度的增高而下降。选用0、0.125、0.25、0.5、1Ixmol/L的浓度组,与照射组相比,R-1各浓度组的A值和克隆形成率明显提高,其中0.25pμmol/L组的作用最明显。与照射组相比,0.25Iμmol/L预处理组的L-02细胞贴壁好,折光性强,轮廓清晰,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明显较少。结论R-1能有效地防护”co1射线对L-02细胞的辐射损伤,其防护作用可能与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 侯知佑李静刘军叶周咏春刘海强张琰君孙晓莉郭国祯
- 关键词:氮氧自由基人肝细胞辐射防护Γ射线
- 电磁脉冲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病理变化和凋亡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pulse,EMP)对小鼠睥脏淋巴细胞病理变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场强为200kV/m的EMP,辐照雄性BALB/c小鼠,每天照射400次,连续照射7d,照后1、3、7、14、28d共5个时间点处死小鼠取脾脏,观察其病理改变;处死后称取小鼠的体重和脾脏的重量,计算脾脏指数;然后提取淋巴细胞进行计数;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的凋亡和周期;通过transwell实验观察淋巴细胞的趋化能力。结果照后1d脾脏的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3d后,脾脏血窦扩张,充血明显,脾小体结构不清;脾脏指数呈现波浪状的趋势,在第1、14天,辐照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第3、7天,辐照组的脾脏指数高于对照组,第28天辐照组的脾脏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数的变化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第1、14、28天,辐照组与对照组淋巴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在第3和7天,辐照组淋巴细胞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凋亡数量和细胞周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组细胞的趋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脏是EMP辐射的靶点之一。脾脏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EMP改变了淋巴细胞的趋化迁移能力而导致的。
- 周咏春郭娟张琰君刘军叶郭国祯
- 关键词:电磁场淋巴细胞脱噬作用
- 上颌前牙替换萌出路径对牙弓周长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研究上颌前牙替换萌出路径对牙弓周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实验对象34例(均来自福建省政和县,男孩19例,女孩15例)的连续5副牙颌模型。制取模型的起始年龄均为5.5岁,每两年取一次。通过3DSS扫描仪及计算机软件Geomagic 12.0将石膏模型转化成数字化三维模型,以切牙乳头及左右第一腭皱襞三者的中点构筑三角形作为重叠标志,将每个研究对象的5副数字化模型重叠,借助计算机软件3Matic曲率分析选取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各标志点,通过这些点观测前牙替换移动路径,唇向为正,腭向为负。结果从5.5~11.5岁,上颌中切牙由乳牙列至恒牙初期整个替换轨迹,平均移动量女(3.925±0.738)mm,男(3.875±1.07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中切牙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上颌侧切牙整个替换轨迹,平均移动量女(3.566±1.079)mm,男(4.073±1.06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切牙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上颌尖牙整个替换轨迹平均移动量为女(3.325±0.936)mm,男(3.024±1.01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尖牙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萌出轨迹从5.5~11.5岁,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右同名牙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的萌出移动高峰出现在7.5~9.5岁,上颌尖牙的移动高峰出现在9.5~11.5岁,其中中切牙向唇侧的移动量最大。
- 童丹姚军张琰君王雅林
- 关键词:上颌前牙牙弓
- 电磁脉冲对C57BL/6J胸腺的作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对C57BL/6J小鼠胸腺的影响。方法:50只C57BL/6J小鼠按体重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辐照组,每组25只。EMP每天照射400次,连续照射7天,照后1d(天)、3d、7d、14d、28d共5个时间点杀取胸腺。2只辐照组和2只对照组杀取的胸腺做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3只辐照与3只对照组的小鼠,杀后称取小鼠的体重和胸腺的重量,计算胸腺指数;然后提取T淋巴细胞进行计数;同时取小鼠外周血检测其中的IL-4的水平。结果:照后1d胸腺的切片没有明显改变。7天后,胸腺开始有出血,结构不清;胸腺指数呈现递减的趋势,但辐照组与对照组没有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也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在第1d、14d、28d辐照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第3d和7d辐照组的细胞数小于对照组的细胞数(P<0.05);辐照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IL-4水平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磁脉冲对雄性Balb/c小鼠胸腺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但胸腺指数改变不显著,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表明EMP对胸腺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胸腺不是EMP作用的敏感器官。
- 张华伟刘军叶周咏春郭娟张琰君郭国祯
- 关键词:电磁脉冲胸腺淋巴细胞
- 电磁脉冲(EMP)辐照对雄性子代大鼠下丘脑GABA_A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电磁脉冲(EMP)辐照亲代大鼠后其雄性子代下丘脑GABA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观察亲代大鼠接受EMP辐照后其雄性子代下丘脑GABAA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次脉冲组其雄性子代下丘脑室旁核GABAA受体阳性神经元增加,400次脉冲组光密度值显著增强;100次和400次脉冲组弓状核GABAA受体阳性神经元增加,光密度值增强。结论:电磁脉冲可以影响雄性子代下丘脑GABAA受体的表达,这可能与电磁脉冲辐射产生的远期遗传毒性有关。
- 杨明娟刘海强郭娟张琰君曾丽华郭国祯
- 关键词:电磁脉冲雄性大鼠子代GABAA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