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德
- 作品数:24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体外LAK细胞杀伤人直肠腺癌细胞时的细胞骨架变化被引量:1
- 1994年
- 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体外LAK细胞杀伤人直肠腺癌细胞(HR_(8348))时效靶细胞内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细胞相互识别后均出现趋向运动,趋向运动的细胞突起内含有丰富的微丝,微丝的排列与细胞运动的方向一致。效靶细胞相互接触后,两种细胞浆内的微管均出现重排现象。两种细胞质膜接触处可见成束的微丝及微管,微丝及微管集中处含有丰富的溶酶体颗粒。微丝及微管抑制试验均不出现上述变化。结果提示:微丝可能在效靶细胞趋向运动及连接中起作用,效靶细胞接触后微管的重排可能与靶细胞的溶解有关。
- 丁彦青张进华李春德朱梅刚王小宁罗荣城
- 关键词:腺癌细胞骨架直肠肿瘤杀伤细胞
- 大肠腺瘤腺癌亚型细胞来源分类方法探讨被引量:2
- 1994年
- 本文通过对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进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表明大肠腺瘤和腺癌的腺上皮细胞以正常杯状细胞和柱状细胞的色度学特征(饱和度、亮度)分布为基准可划分为两大类:杯状细胞性腺上皮和柱状细胞性腺上皮。据此本文提出大肠肿瘤性腺瘤可根据细胞来源分为:柱状细胞性腺瘤、杯状细胞性腺瘤和柱状杯状细胞混合性腺瘤。大肠腺癌可类似分为:柱状细胞性腺癌、杯状细胞性腺癌和柱状杯状细胞混合性腺癌。在此分类基础上可结合细胞形态进一步分类,如柱状杯状细胞混合性管状绒毛状腺瘤。对本分类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 申洪陆药丹黄宗义李春德张盛
- 关键词:腺瘤大肠肿瘤腺癌
- 一种简便的DNA原理显示法
- 1993年
- 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遗传物质已被遗传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所证实,而肿瘤病理学研究证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分裂增殖时的DNA复制有关、其含量的变化可作为直接反应肿瘤增殖能力的重要的生物学指标。近几年来,尽管病理学方法不断更新,但对DNA的研究多限于分子病理学领域,诸如PCR技术、分子杂交等,其方法不仅繁锁,尚需昂贵的仪器和设备,对普通试验室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本文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DNA原位显示法,在教学和科研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材料和方法 1、材料取自南方医院外科手术室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后,切片4um,备用。 2。
- 董敬鹏张素娟李春德张亚历
- 关键词:显示法肿瘤病理学细胞分裂增殖生物学指标分子病理学
- 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微结构改变(摘要)
- 侯双凤张素娟李春德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超微结构病理学电子显微镜检查电诊断
- 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滤泡性癌的探讨被引量:5
- 1996年
- 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滤泡性癌是病理诊断工作的难点之一。我们对36例有包膜浸润的甲状腺滤泡性癌的术中冰冻切片标本和术后石蜡切片,与随机找50例甲状腺腺瘤的术中冰冻切片标本和术后石蜡切片标本进行了观察比较,总结出3个方面滤泡性癌不同于甲状腺腺瘤的组织学表现,作为除浸润标准外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滤泡性癌的综合考虑依据,供进一步探讨此问题参考。
- 张洪海李春德蔡俊杰
- 关键词:冰冻切片甲状腺肿瘤
- 肺癌细胞学亚型巴氏染色的计算机图像色度学定量分析被引量:10
- 1994年
- 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痰涂片中巴氏染色的角化性鳞癌细胞(KSCC)、非角化性鳞癌细胞(NKSCC)和腺癌细胞(ACC)胞浆进行了色度学定量分析。测试参数为红(R)、绿(G)、蓝(B)三基包含量和R、G、B的三色系数,同时还测算了胞浆的色度、饱和度、亮度和灰度,并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KSCC的R、G、B及其三色系数、色度、饱和度与NKSCC和ACC相比差异非常显著;三基色的改变较灰度敏感.用三色系数、色度、饱和度对KSCC与NKSCC、KSCC与ACC进行计算机判别,准确度可达95.3%和97.1%。这些结果提示:三基色、三色系数及色度、饱和度分析对判别KSCC与NKSCC、KSCC与ACC有重要价值。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 申洪陆药丹张义勋李春德赵彤
- 关键词:色度学细胞学肺肿瘤
- 1109型DNA扩增仪在癌基因扩增中的应用
- 1993年
-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技术自1985年报道以来,为肿瘤病理学研究和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性强、特异性好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三个步骤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 NDA
- 董敬明张素娟邱红明李春德
- 关键词:癌基因扩增肿瘤
- 体外LAK细胞杀伤人直肠腺癌细胞时微管蛋白变化的免疫荧光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体外LAK细胞杀伤人直肠腺癌细胞(HR8348)时效靶细胞内微管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LAK细胞与靶细胞相互接触形成效靶复合体后,两种细胞胞浆内微管蛋白出现重排现象。LAK细胞内的微管蛋白全部集中在两类细胞质膜接触处,呈月芽状分布。靶细胞内的微管蛋白在效靶复合体质膜接触处浓集成斑块状并与LAK细胞的月芽状结构融合,靶细胞逐渐变性坏死。这提示,靶细胞的溶解可能与效靶细胞的微管重排有关。
- 丁彦青张进华李春德王小宁罗荣成
- 关键词:细胞化学自然杀伤细胞
- 大肠癌热化疗后组织病理变化的初步探讨
- 1990年
- 14例大肠癌热化疗前后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癌细胞变性、溶解、坏死。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等。上述病理改变是热化疗产生治疗效应的病理形态学表现。
- 季晨阳黄卓垣张素娟侯双凤张亚历李春德赵彼得张月彩
- 关键词:大肠癌热化疗病理
- 病理学理论课与实习课合二为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1994年
- 病理学理论课与实习课合二为一的实验研究第一军医大学李学农,李春德,申洪,陈艺华,周可祥传统教学均将医学形态学课程(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寄生虫学等)分为理论课(大课,集中传授理论知识)与实习课(小课,观察标本、切片等)分开施教。这一习惯法作可...
- 李学农李春德申洪陈艺华周可祥
- 关键词:医学教育病理学理论课实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