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晓阳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民族
  • 2篇民族主义
  • 2篇民族主义思想
  • 1篇新生研讨课
  • 1篇研讨课
  • 1篇十月革命
  • 1篇适应性
  • 1篇民主
  • 1篇课程
  • 1篇课程体系
  • 1篇建筑
  • 1篇高校新生
  • 1篇俄国二月革命
  • 1篇俄国十月革命
  • 1篇二月革命
  • 1篇高校

机构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胡晓阳
  • 1篇栗民

传媒

  • 1篇河北学刊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从自由与民主的引领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李大钊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也是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主义者,其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运动关联甚深。因此,研究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转变原因及其对新民主义革命的贡献,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以...
胡晓阳
关键词: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
文献传递
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未见光明之前景,基于对西方文明的怀疑态度和自身传统文化的修养,李大钊在"五四"前先于其他知识分子将眼光转向俄国十月革命及其指导思想,其民族主义思想以1918年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为界,从资产阶级自由与民主引领的民主主义民族观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世界主义的民族观。他将民族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并以阶级分析的方法指明革命的对象、性质和工农群众在革命中的地位,倡导统一战线促成国共合作,为中国革命展现了相对明朗的前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胡晓阳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主马克思主义
基于学习适应性的高校新生研讨课程体系设计--以西南交大建筑与设计学院为例
高中到大学的学习环境的转变,使大一新生产生了目标迷茫、缺乏主动性、自理能力差和学习方法失灵等学习适应性问题,而新生学习动力机制的转变则是完成这种学习适应性过渡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西南交大建筑与设计学院新生的调查访谈,归...
栗民胡晓阳方翰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课程体系
李大钊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改观及原因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李大钊对俄国"十月革命"认识的改观是其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先决条件。出于对民国政治建设寻求借鉴的动机而关注俄国"二月革命"的李大钊,因其自身深厚的政治学养、特殊的"调和"观和朴素的辩证发展观,最终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是开启世界新潮流的标志性事件,并转向了马克思主义。
胡晓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