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杰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岩石
  • 2篇岩石成因
  • 2篇双汇
  • 2篇下二叠统
  • 2篇二叠统
  • 1篇岩石特征
  • 1篇石灰岩
  • 1篇四川盆地
  • 1篇盆地
  • 1篇球状
  • 1篇茅口组
  • 1篇灰岩
  • 1篇硅质
  • 1篇硅质岩

机构

  • 3篇长江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3篇何幼斌
  • 3篇李蔚洋
  • 3篇刘杰

传媒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旺苍双汇下二叠统岩石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旺苍双汇剖面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研究层位属于下二叠统。该套地层中主要岩性为生屑石灰岩,也可见眼球状石灰岩及硅岩等。通过对该地层中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该区在研究层段内属于碳酸盐台地相。梁山期海侵开始,区内基本为滨岸沼泽环境。栖霞组早期海平面开始上升,之后虽然还存在海平面的升降运动,但一直到茅口组末期都一直为开阔台地相。
李蔚洋何幼斌刘杰
关键词:下二叠统
四川旺苍双汇下二叠统茅口组眼球状石灰岩成因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四川旺苍双汇眼球状石灰岩主要分布在下二叠统茅口组的下部、中部及顶部,累计厚度102.77m,占茅口组厚度的53.27%。眼球体(瘤体)为较纯的碳酸盐岩,占全岩的40%~50%;眼皮(基质)为泥质含量较高的碳酸盐岩,条带状绕瘤体分布。瘤体和基质的原始沉积物分别形成于开阔台地环境和局限台地环境;差异压实和差异压溶作用使层状的原始沉积物逐渐演化为眼球和眼皮结构。认为眼球状石灰岩的形成是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相综合的结果。
刘杰李蔚洋何幼斌
关键词:岩石成因茅口组
四川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条带状硅质岩成因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条带状硅质岩分布广泛,所含生物主要为体小壳薄的有孔虫、介形虫、腕足类、双壳类等,缺乏放射虫,偶见海绵骨针。显微薄片显示,生物屑多被硅化,见残余方解石碎屑。MnO/TiO2值平均为4.5,Al—Fe—Mn判别图解多数样品落于Ⅰ区,Co/Ni值平均为0.127,稀土元素总量平均为1.4778×10-6,轻稀土元素总量/重稀土元素总量的值皆小于1,重稀土元素有富集趋势,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中的硅来源于热水沉积。综合分析认为,所研究的硅质岩为沉积—交代的综合产物,由石灰岩发生交代作用所形成;沉积物中的硅来自同沉积火山活动、海底热泉及上升洋流等;硅质岩形成时主要为较深水的斜坡,部分为开阔台地,与碳酸盐岩原岩具有相同的沉积环境。
李蔚洋刘杰何幼斌
关键词:硅质岩岩石成因四川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