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娜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降压
  • 2篇单药治疗
  • 2篇血压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降压疗效
  • 2篇高血压
  • 1篇低剂量
  • 1篇动脉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动态血压监测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血电解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受...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7篇李娜
  • 5篇李一石
  • 4篇刘红
  • 3篇华丛笑
  • 3篇明广华
  • 3篇许莉
  • 2篇吴瑛
  • 2篇康健
  • 2篇王莉
  • 2篇谢爽
  • 2篇成小如
  • 2篇庞会敏
  • 2篇华潞
  • 2篇刘玉清
  • 2篇顼志敏
  • 2篇贾友宏
  • 2篇黄岩
  • 1篇沈锐
  • 1篇王红
  • 1篇管晓媛

传媒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8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提高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基础和转化研究
杨跃进钱海燕王红董秋婷徐辉宋雷张骞李娜张昊窦克非杨国胜何作祥沈锐赵世华陆敏杰
该项目属于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学领域,重点研究骨髓干细胞体外分离和分化体系构建,及他汀类药物改善梗死心肌微环境提高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并深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在该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转化应用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梗死干细胞移植治疗
动态血压监测15种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系统比较15种降压药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为医师选择有效降压药物时提供依据。方法对3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对15种单药治疗8周的降压疗效进行系统比较。结果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苯那普利、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贝凡洛尔、吲达帕胺、贝尼地平和氨氯地平均有效降低24h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坎地沙坦能有效降低收缩压。但各单药间降压幅度无差异。而低剂量特拉唑嗪、多沙唑嗪仅能降低日间舒张压,托拉塞米降低24h平均血压的效果不明显。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阻滞剂和长效钙拮抗剂单药治疗能有效降压,而单用低剂量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和托拉塞米因短期作用有限,不建议作为单独药物治疗高血压,作为联合治疗可能更为适宜。
华丛笑华潞李娜王莉庞会敏明广华黄岩成小如刘红吴瑛许莉康健顼志敏李一石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单药治疗动态血压监测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中国高血压患者服用坎地沙坦酯或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复方制剂降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GNB3 C825T基因多态性与坎地沙坦酯及复方坎地沙坦酯(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6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坎地沙坦酯片及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片治疗8周,定期随访取得血压下降数据。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GNB3基因型。利用协方差分析各基因型与两药物降压疗效的关系。结果服用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复方的病人血压下降值明显高于单独服用坎地沙坦酯的病人血压下降值(P<0.05)。GNB3 825T等位基因在入选的高血压病人中频率为45.16%。与多数国人报道结果一致。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服用两种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在GNB3 C825T各基因型高血压患者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NB3 C825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坎地沙坦酯及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降压疗效不相关。
韩璐璐刘红明广华谢爽李娜边文彦贾友宏段兵管晓媛刘玉清李一石
关键词:GNB3坎地沙坦酯
口服托伐普坦片对男性健康志愿者的药效学作用及其对血电解质的影响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评价血管升压素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片对中国健康男性的药效作用和其对血电解质的影响。方法:入选健康男性39名,分四组分别单次口服托伐普坦片15mg(n=9),30mg(n=10),60mg(n=10)和120mg(n=10),观察48h内的尿量、血电解质浓度、饮水量变化,以及服药24h后的体重变化和不良事件。结果:①受试者体重无明显改变,统计学比较无差异。②服药6h内,6~12h,12~24h和24~48h的4组尿量分别为15mg组:(1921±496),(2977±389),(3680±724),(3948±398);30mg组:(1361±500),(2631±661),(3492±1094),(4518±802);60mg组:(1268±868),(2167±1074),(2267±1088),(3981±1667);120mg组:(1302±624),(2643±1100),(2460±660),(4394±1132)mL。③血清氯、钠浓度24h内有升高,48h恢复服药前水平,氯浓度升高超过正常高限(大于110mmol·L^-1),但未需处理。血钠浓度略高,血钾浓度略低,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无临床意义改变。(梦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共有13例次(13/39,33.3%)有口干和口渴的症状,程度轻中度可以耐受。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单剂口服托伐普坦片15,30,60或120mg均有较强的排水利尿作用,且可持续24h,有剂量依赖性。
贾友宏许莉田蕾蒋娟娟李娜华丛笑谢爽刘红黄一玲张阴凤陈欣李一石
关键词:托伐普坦利尿作用血电解质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安全性与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与单用质子泵抑制剂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与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4-03。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对符合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5.2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入选病例52274例。氯比格雷联用PPI者为试验组(n=8465),单用氯比格雷者为对照组(n=43809),比较两组的安全性及疗效。 结果: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的全因死亡率(OR=1.20,95%CI:1.05~1.37)、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OR=1.19,95%CI:1.07~1.33)、血运重建率(OR=1.22,95%CI:1.08~1.39)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OR=1.29,95%CI:0.98~1.69)、支架内血栓(OR=1.22,95%CI:0.97~1.54)、消化道出血(OR=0.95,95%CI:0.55~1.67)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氯吡格雷竞争CYP2C19酶位点的PPI(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导致PPI的胃肠道保护作用降低。 结论:PCI术后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PPI可增加全因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血运重建率,同时胃肠道保护作用降低。上述情况尤其发生在与氯比格雷联用竞争CYP2C19位点的PPI(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的患者中。
庞军张钲白明张宏玲李娜彭瑜李强张博
关键词:氯吡格雷质子泵抑制剂META分析
胺碘酮的安全性与利益-风险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国近20年胺碘酮在临床的使用情况,探讨其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并评价胺碘酮在治疗心律失常疾病中的利益与风险。方法利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临床资料,按照设定的标准,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药品利益-风险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共获得113篇可用的相关文献,共计有5806个临床病例参加安全性评价,发生ADR计1384例次。ADR涉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甲状腺系统、皮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眼部等多个系统和器官,且有4例致死、4例晕厥的严重ADR病例报告。结论利益-风险分析表明胺碘酮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其ADR不容忽视,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甲状腺异常、肺纤维化是常见的ADR。其中,肺损害是胺碘酮的主要ADR之一。
杜淑娴王平李娜刘玉清李一石
关键词:胺碘酮药物安全性
6类降压药固定低剂量的单药降压疗效比较
2007年
目的:为医师选择降压药提供参考。方法:比较3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6类15种单药治疗的降压疗效。结果:除多沙唑嗪外,各单药均有效降压;多沙唑嗪和托拉塞米降舒张压的效果较逊。结论:长效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以及特拉唑嗪、吲达帕胺均能单药有效降压。低剂量多沙唑嗪和托拉塞米不建议单独使用治疗高血压。
华丛笑华潞李娜王莉庞会敏明广华黄岩成小如刘红吴瑛许莉康健顼志敏李一石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降压药单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