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杰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国防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等离子体
  • 1篇低纬
  • 1篇低纬电离层
  • 1篇电离层
  • 1篇瑞利-泰勒不...
  • 1篇水汽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夏季
  • 1篇夏季降水
  • 1篇降水
  • 1篇发生率
  • 1篇波数
  • 1篇长江中下游
  • 1篇长江中下游夏...
  • 1篇赤道
  • 1篇抽吸

机构

  • 2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2篇方涵先
  • 2篇马杰
  • 1篇王业桂
  • 1篇刘瑞霞
  • 1篇赵小艳
  • 1篇崔园园
  • 1篇孙志强

传媒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赤道低纬电离层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初始扰动波数的临界值
2018年
在文献[1]推导的基础上将不稳定判据扩展到±30°磁纬之间的低纬地区.为研究初始扰动波数对等离子体泡的影响,分析了λ_(min)随初始扰动波数的变化规律,选择二分法计算λ_(min)=1时的临界波数α_c,并分析α_c随经纬度、太阳活动、季节、地方时以及水平东向电场强度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α_c随经纬度、季节、太阳活动以及地方时的变化规律和等离子体泡及闪烁活动的规律基本一致,α_c越小,等离子体泡越容易产生;水平东向电场增强有利于等离子体泡形成.α_c的值对人工影响电离层时选择最优扰动条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孙志强方涵先汪四成马杰
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青藏高原水汽抽吸作用和水汽路径的定量化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基于2008年夏季JICA高原探空资料、1979-2015年ERA-Interim和MERRA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点降水资料,首先评估了两种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下称高原)的适用性;其次,提出将高原高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差定义为高原水汽抽吸指数;然后,采用合成分析法定义了与长江中下游(MLRYR)夏季降水关系密切的水汽路径有5条:孟加拉湾路径、云贵路径、南海路径、低纬路径和汇合路径,并对其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研究表明:ERA-Interim相对MERRA再分析资料在高原适用性更优。在年际变化上,5条水汽路径与MLRYR夏季降水呈同相位变化。5条路径之间关联密切,构成了两条影响M LRYR降水的反气旋式水汽输送相关链:"南海-孟加拉湾-高原南缘-云贵-M LRYR"和"南海-华南-M LRYR"。南海水汽路径是中国东部地区降水重要的水汽通道;汇合路径是调控M LRYR夏季降水的重要水汽输入通道,而云贵东向路径与整个长江流域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影响MLRYR夏季降水的高原水汽抽吸作用主要发生在高原南缘。高原水汽抽吸作用可以将低层的水汽抽吸至高层,通过增加长江流域西入的纬向水汽输送间接影响到长江流域的降水。
敬文琪崔园园刘瑞霞王业桂方涵先赵小艳马杰
关键词: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