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玉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6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疗效
  • 3篇丁苯
  • 3篇丁苯酞
  • 3篇抑郁
  • 3篇梗死
  • 3篇苯酞
  • 3篇成像
  • 2篇血管性抑郁
  • 2篇张量成像
  • 2篇曲唑酮
  • 2篇自噬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2篇小胶质细胞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弥散
  • 2篇弥散张量
  • 2篇弥散张量成像

机构

  • 14篇江阴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朱祖福
  • 14篇孔玉
  • 7篇柏燕燕
  • 6篇张慧萍
  • 4篇陆强彬
  • 4篇周国庆
  • 3篇韩伯军
  • 3篇杨江胜
  • 3篇高志强
  • 3篇沈丽萍
  • 2篇刘定华
  • 2篇高志强
  • 2篇周国庆
  • 1篇王庆广
  • 1篇韩峰
  • 1篇邵福源
  • 1篇高志强
  • 1篇孟宪平
  • 1篇刘冬柏
  • 1篇姜岐涛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而无蛋白-细胞分离的吉兰-巴雷综合征一例
2016年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类自身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年发病率为(1~2)/10万[1],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均以肢体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其次为感觉障碍、颅神经损害、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等,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而以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且无蛋白-细胞分离的病例,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近来收治1例,报道如下:
陆梦茹徐静泓朱祖福孔玉柏燕燕邵福源
关键词:免疫吉兰-巴雷综合征
TLR4介导小鼠小胶质细胞自噬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TLR4介导小胶质细胞自噬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从C57BL/6J小鼠中提取分离原代小胶质细胞,分组1中,A组:小胶质细胞;B组:小胶质细胞+阴性siRNA转染;应用C组:小胶质细胞+TLR4-siRNA转染。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分组1中TLR4的表达。分组2中,D组:小胶质细胞+等量的对照溶剂(0.9%NaCl);E组:小胶质细胞+自噬抑制剂(3-MA);F组:小胶质细胞+control-siRNA+3-MA;G组:小胶质细胞+TLR4-siRNA+等量的对照溶剂(0.9%NaCl);H组:小胶质细胞+TLR4-siRNA+3-MA。Western Blot检测LC3-Ⅱ/Ⅰ比值、TLR4、MyD88和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1)A组和B组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B组相比,C组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 <0.05)。(2)D组、E组和F组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D组相比,G组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下调(P <0.05);与F组相比,H组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下调(P <0.05)。E组和F组LC3-Ⅱ/Ⅰ比值、TNF-α、IL-1β、IL-6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F组相比,H组LC3-Ⅱ/Ⅰ比值、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P <0.05);与G组相比,H组LC3-Ⅱ/Ⅰ比值、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P <0.05)。结论 TLR4-siRNA可抑制TLR4介导的小胶质细胞自噬,从而减轻自噬引起的脑出血炎症损伤。
陆梦茹朱祖福张慧萍孔玉高志强杨江胜陆强彬柏燕燕周国庆沈丽萍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白细胞介素-1Β
丁苯酞联合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研究方法,设小剂量组rt-PA(0.7mg/kg,最高总剂量50mg)36例,其中20例加用丁苯酞为A组,16例未加用丁苯酞为B组,rt-PA标准剂量0.9mg/kg(最高总剂量90mg)16例为C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h、15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0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预后,并观察颅内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采用rt-PA0.7mg/kg其NIHSS评分与rt-PA0.9mg/kg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溶栓前明显改善,且进行溶栓前及治疗后(24h、15d)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采用rt-PA0.7mg/kg颅内出血发生率为5.56%,低于0.9mg/kg发生率12.25%;死亡率三组无差异;90d预后加用丁苯酞组预后良好达70.0%,明显高于单用rt-PA两组患者。结论丁苯酞联合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率低。
朱祖福杨江胜孔玉张慧萍陆强彬高志强柏燕燕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
瑞舒伐他汀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cy CRP及LDL-C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和丁苯酞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患者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200 mg口服,每天3次。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cy、CRP及LDL-C水平。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Hcy、CRP及LDL-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CRP及LDL-C下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瑞舒伐他汀和丁苯酞,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清Hcy、CRP及LDL-C水平,值得在临床上研究应用。
沈丽萍朱祖福高志强孔玉张慧萍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丁苯酞血清指标
曲唑酮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疗效对照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曲唑酮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73例血管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曲唑酮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 (治疗组 )和常规活血化瘀治疗 (对照组 ) ,疗程 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不良反应量表 (TESS)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曲唑酮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抑郁症在第 2周起效 ,在第 8周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为 80 6 % ;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 曲唑酮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抑郁症安全有效。
韩伯军朱祖福孔玉
关键词:血管性抑郁曲唑酮银杏叶提取物
盐酸曲唑酮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2年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偏头痛是一种心身疾病,偏头痛与抑郁之间存在双向联系,抗抑郁焦虑药可能有助于偏头痛的治疗。2009年12月-2012年3月,我们应用盐酸曲唑酮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
高志强孔玉朱祖福刘定华
关键词:盐酸曲唑酮偏头痛临床疗效抗抑郁焦虑神经内科
丁苯酞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血管性抑郁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血管性抑郁临床疗效.方法:85例血管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组(实验组)45例和单用米氮平治疗组(对照组)40例,疗程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
朱祖福周国庆孔玉陆强彬柏燕燕
关键词:血管性抑郁丁苯酞胶囊米氮平短期疗效
文献传递
百忧解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百忧解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129例面肌痉挛患者分为卡马西平联合百忧解组47例,予以百忧解20mg/d,卡马西平首剂100mg,口服,2次/d,若疗效不满意,1周后可加量100mg,口服,2次/d,以后每隔1周加量100mg,口服,2次/d,但最大剂量不超过600mg/d;卡马西平组82例,卡马西平用法同上。结果百忧解联合卡马西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率为74%,卡马西平组显著改善率为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忧解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面肌痉挛较单用卡马西平疗效好。
韩伯军朱祖福孔玉
关键词:面肌痉挛卡马西平百忧解
盐酸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盐酸美金刚(易倍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3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服用美金刚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美金刚治疗12周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3.6分,ADL评分较治疗前下降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例(8.33%)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反应。结论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韩伯军王庆广孔玉朱祖福刘定华
关键词:美金刚血管性痴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R弥散张量成像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检测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嗅觉障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早期PD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匹配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五位嗅觉测试液"测定嗅觉察觉阈值(DT)和嗅觉辨别阈值(IT),计算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图(MD)。结果实验组的DT、IT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嗅觉中枢的初级嗅皮质、直回和钩束的FA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嗅觉中枢的M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TI是检测早期PD患者嗅觉障碍的敏感方法。
孔玉朱祖福高志强柏燕燕刘冬柏孟宪平姜岐涛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帕金森病嗅觉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