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浩军

作品数:24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疼痛
  • 8篇病理
  • 7篇痛觉
  • 7篇病理性
  • 5篇神经病
  • 5篇病理性疼痛
  • 4篇源性
  • 4篇神经病理
  • 4篇神经病理性
  • 4篇丘脑
  • 3篇神经病理性疼...
  • 3篇内源
  • 3篇内源性
  • 3篇疗法
  • 3篇脊髓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镇痛
  • 2篇镇痛机制
  • 2篇镇痛效应

机构

  • 24篇延安大学
  • 2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延安市人民医...
  • 1篇上海曙新科技...

作者

  • 24篇尤浩军
  • 1篇叶刚
  • 1篇王彦荣
  • 1篇顾莉莉
  • 1篇钟文金
  • 1篇高枫

传媒

  • 14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生理学报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3篇2024
  • 10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骼肌损伤后疼痛机制及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随着全民健康理念的提出,运动和锻炼已得到大众的广泛接受,而骨骼肌损伤则是运动锻炼中最常出现的且较难避免的损伤类型。骨骼肌损伤既包括急性的肌肉拉伤、挫伤及撕裂伤等,也包括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慢性损伤。骨骼肌损伤不仅产生炎症和疼痛,更对受累肌肉的功能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限制病人的日常活动。伤后的不恰当运动更会导致骨骼肌损伤难以迅速康复,进而导致症状持续和疼痛慢性化。近年来,骨骼肌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其疼痛治疗已愈发得到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针对骨骼肌损伤后疼痛的治疗,针灸、手法、运动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以其高效性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骨骼肌急、慢性损伤的致痛机制,非药物疗法在骨骼肌损伤的康复治疗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给予综述,为临床骨骼肌损伤后疼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卢雅梦雷静尤浩军
关键词:骨骼肌损伤疼痛非药物疗法
跟腱痛发生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跟腱痛是跟腱损伤后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常伴病程的发展而进展。有关跟腱损伤的研究多聚焦于跟腱组织的损伤及修复,较少考虑疼痛的发生及其对跟腱康复的影响。跟腱痛的产生源于跟腱受到的持续伤害性刺激,或跟腱本身的病变,例如炎症、组织结构改变、生物力学传导异常或神经系统变化等。目前跟腱痛的发生机制仍不甚清楚,本文将就跟腱损伤疼痛的表现及发生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跟腱损伤致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傅少琪雷静尤浩军
关键词:跟腱疼痛神经调控
运动诱导的镇痛效应相关神经递质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疼痛是现代社会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运动作为低成本和较低风险的干预手段,能有效缓解疼痛。但运动期间或之后出现运动诱导镇痛效应(EIA)的机制尚不明晰。本文对EIA中可能参与调节的神经递质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运动镇痛治疗策略的实施和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彭云栋雷静尤浩军
关键词:神经递质丘脑
交感神经对神经病理性痛自发痛的影响
2024年
自发痛(spontaneous pain)是在没有明显外界刺激诱发的情况下存在的疼痛,是神经病理性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给神经病理性痛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研究发现,神经病理性痛自发痛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临床上采用交感神经阻滞术或切除术对神经病理性痛自发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提示交感神经参与神经病理性痛自发痛的产生与维持。该文从与交感神经影响神经病理性痛自发痛相关的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改变、介质基础等方面做相应综述,以期为临床更有针对性地治疗神经病理性痛自发痛提供思路。
张鸿芳尤浩军雷静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痛自发痛交感神经
激光疗法在肌肉骨骼疼痛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肌肉骨骼疼痛(musculoskeletal pain,MP)是由损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肌肉或骨骼组织的疼痛,在成年人中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以及激素类药物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不同适应证的药物疗效差异给MP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扰。激光疗法是一种非侵入、安全、无创的治疗手段,临床上治疗MP时,被证明可以减少炎症,并具有诱导镇痛和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但激光疗法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对激光疗法在治疗MP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做相应综述,为临床更好治疗MP提供参考。
傅少琪尤浩军雷静
关键词:肌肉骨骼疼痛激光疗法镇痛机制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机制及治疗进展被引量:34
2020年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DPNP)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以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元损伤为主要特征,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现代医学主要从改善代谢紊乱及微循环障碍等方面予以治疗;祖国医学则联合中药汤剂、针灸、穴位敷贴等手段,多方面、多角度予以治疗。本文就该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给予相应综述。
景磊雷静尤浩军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疗法西医疗法
帕金森病的病理性痛机制与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渐进性僵直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例如疼痛、抑郁和焦虑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已逐渐引起科研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作为PD非运动症状之一的疼痛,其发生率高且出现时间早。由于PD相关的病理性痛的产生机制不清,临床对其治疗尚局限在简单的对症治疗,且疗效不佳。本文对PD病理性痛的特点、发生机制及临床治疗进行了综述,探讨了PD病理性痛的慢性化机制,希望为PD病理性痛治疗药物和干预措施的研究提供有益资料。
汤琳琳尤浩军雷静
关键词:帕金森病疼痛丘脑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3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作为一种常见、难治的慢性疼痛,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临床表现以自发痛和诱发痛为主,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和维持的机制主要是神经损伤引起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引起外周敏化的因素包括交感神经芽生引起相关离子通道改变的异位放电活动、外周炎性反应、非编码RNA相关基因转录失调及疼痛信号传导变化等;诱发中枢敏化的因素除了相应炎症反应外,还包括神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本文就神经损伤引起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的因素作相应综述,以期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傅青雯尤浩军雷静
关键词:中枢敏化
帕金森病疼痛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由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疾病,通常以运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疼痛作为帕金森病非运动性症状之一,以其发生率高和对病人生活影响大的特点,愈发受到关注。针对帕金森病机制研究,目前已建立多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本文就帕金森病疼痛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在痛觉研究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
雷静尤浩军
关键词:帕金森病疼痛动物模型
姜黄素对大鼠痛阈和脊髓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研究姜黄素对大鼠痛阈和脊髓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12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建立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疼痛模型。观察姜黄素对大鼠痛阈和脊髓组织TLR4、HMGB1及TNF-α、IL-1β和IL-10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痛阈、热阈值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脊髓组织TLR4、HMGB1及TNF-α、IL-1β和IL-10表达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痛阈、热阈值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脊髓组织TLR4、HMGB1及TNF-α、IL-1β和IL-10表达明显降低。这说明注射姜黄素可明显降低脊髓组织TLR4、HMGB1及TNF-α、IL-1β和IL-10的表达,改善大鼠疼痛行为(p<0.05)。研究表明姜黄素在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效果显著,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途径促炎症因子表达有关,这有助于临床推广。
高枫尤浩军
关键词:姜黄素免疫应答神经病理性疼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