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化伟
- 作品数:14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药食同源”菊花酵素抗氧化活性发酵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以提高抗氧化活性为靶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亳菊酵素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条件最佳组成为:蔗糖浓度为205 g/L,菊花料液比为1∶40(g/mL),pH值为6.5,发酵总天数为12天(即好氧发酵6天,厌氧发酵6天).在最适的发酵条件下,发酵所得酵素抗氧化活性(DPPH抑制活性IC_(50)为0.0342),比未优化前提高了60.08%.该项研究为酵素功能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滨张茂富廖祥儒曾化伟
- 关键词:菊花酵素发酵条件优化
- 亳菊酵素发酵过程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食品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为了明确亳菊发酵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性,本实验以亳菊为材料,通过酵母好氧发酵5天,双歧杆菌密闭静置发酵5天,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亳菊发酵过程中主要重金属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好氧发酵5天后,酵素溶液中铬,铜、碘、镉、铅五种金属离子含量都有所下降,发酵菊花干物质中铜,铅二种金属离子含量有所下降。密闭静置发酵5天后,酵素溶液中铬,铅离子含量有所下降,铜、碘、镉三种金属离子含量有所上升。发酵菊花干物质中铜,镉,砷三种金属离子含量有所下降。亳菊发酵液的重金属含量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饮料标准。这个结果表明,虽然发酵会影响亳菊发酵液中的重金属含量,但不会有食品安全风险。
- 曹刚刚张茂富颛孙皖皖王艳雯贺宣宣方霖曾化伟
- 关键词:菊花重金属食品安全性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酵素微生物多样性被引量:1
- 2021年
- 为了研究不同原料发酵酵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验证发酵食品的安全性.以糙米、虫草、余甘子、山楂、乌梅、青梅酵素为材料,通过提取总DNA、测序并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和鉴定.选择虫草和糙米作为对象,在门、属、种等不同水平上分析酵素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占主要丰度的两个门,其中绝大部分是变形菌门;在属水平的主要微生物群落结构丰富,其中驹形杆菌(Komagataeibacter)是主要的属.不同的酵素的主要菌种有所差异,虫草酵素乳杆菌(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较高,而糙米酵素则是醋杆菌(Acetobacter);此外,通过平板培养和主要微生物鉴定,没有真菌和有害菌检出.因此,酵素具有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菌落结构,主要为产醋酸和乳酸的细菌;规范卫生的发酵过程不会产生致病菌,食用酵素不会发生因致病菌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 曹刚刚颛孙皖皖冀利峰颜萍萍曾化伟
- 关键词:酵素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食品安全
- 葡萄糖异构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其粗酶热稳定性研究
- 2024年
- 葡萄糖异构酶(Glucose Isomerase,GI)可以将D-葡萄糖等醛糖异构化为相应的酮糖,是高果糖浆和燃料乙醇的工业化生产中的关键酶。本实验旨在从高温大曲中筛选产葡萄糖异构酶的菌株并研究葡萄糖异构酶的热稳定性,同时,优化其液体发酵培养基。以高温大曲为筛菌样本,在细菌和真菌的初筛培养基上进行梯度稀释和平板划线,初步筛选出产葡萄糖异构酶的6株细菌和8株真菌,接着对细菌和真菌中葡萄糖异构酶酶活力高的6株菌进行热稳定性研究。选取酶活力高且热稳定性好的菌株(XJ-3)进行碳源及碳源浓度、氮源与氮源浓度,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剂浓度的优化,最后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培养基不同成分及浓度对细菌液体发酵葡萄糖异构酶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D-木糖5g/L、酵母浸出粉35 g/L、TritonX-1000.2%、MgSO_(4)·7H_(2)O 1 g/L、NaCl 10 g/L、K_(2)HPO_(4)1 g/L,预测在此组合下,葡萄糖异构酶有最大酶活404.034 U/mL,与初筛时相比,酶活提高了1.53倍。
- 方然汪莹莹陈博崔荣锦程可馨王馨雨韩春铮刘俊豪董若云朱圣乔洁曾化伟
- 关键词:高温大曲葡萄糖异构酶热稳定性正交试验
- 微囊化技术在制造常温型活菌酸奶中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活菌型酸奶具有肠道保健功能主要得益于其中的活性乳酸菌,但在产品运输、货架期内活性乳酸菌会快速死亡,直接限制了酸奶健康功效的发挥。[方法]引入细胞微囊化和复合生物防腐剂技术,通过筛选合适的芯材和囊材,构建了适用于活性乳酸菌的微囊包埋体系,并采用复合生物抑菌剂对酸奶体系进行微生物质控,通过添加酸奶稳定剂强化酸奶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实现在常温环境下活菌数的大幅提高。[结果]实现产品在常温30℃环境下保存30天,活性乳酸菌含量能达到初始含量的53.6%,微囊外微生物浓度为0,酸奶质地未有任何变化,脂肪上浮厚度为0.5 mm;风味评分8分以上,占比97%。
- 吕继明赵德英于兰李玉芹曾化伟曾昕
- 关键词:微囊化稳定剂
- 不同乳杆菌发酵对葛根的特征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研究不同乳杆菌对典型药食同源中药发酵的性能,特别是药材原有的特征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发酵前后的变化。以葛根为研究对象,采用三株乳杆菌,即植物乳杆菌YS-1、植物乳杆菌YS-2和鼠李糖乳杆菌YS-3,对葛根进行发酵,通过检测葛根发酵前后的总黄酮、总酚、总三萜三类物质含量以及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三种自由基清除率,揭示中药葛根经过不同乳杆菌发酵后的典型成分和抗氧化性变化。葛根经过植物乳杆菌YS-1、植物乳杆菌YS-2发酵后总黄酮、总酚、总三萜含量变化不同,且差异较大,但均有升高。经过植物乳杆菌YS-1发酵的葛根发酵液的特征性成分含量最高,总黄酮、总酚、总三萜含量均值分别达到3.2 g/L、5.5 g/L、5.1 g/L,相对于葛根原汁分别提高113.33%、96.43%、34.21%。葛根经过三株乳杆菌发酵后三种自由基清除率相对于发酵前都有明显提高。经植物乳杆菌YS-1发酵的提升最大,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值分别达到72%、96%、42%。研究表明,不同的乳杆菌发酵葛根的性能差异较大,针对不同的中药材原料需要筛选合适的菌种。适宜的乳杆菌发酵葛根可以显著提高其特征成分的含量,同时提高其抗氧化性能。
- 曹刚刚冀利峰徐方方李宣衡曾化伟
- 关键词:乳杆菌发酵自由基抗氧化
- 酵素酿造过程中乳酸强化发酵工艺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探究不同发酵工艺和发酵条件对酵素的有机酸组成和总酸含量的影响。分别以合成培养基和混合果蔬汁为发酵基质,采用酵母、醋酸菌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菌种,设置5种发酵工艺,即不同的温度和溶氧、接种程序,通过检测OD_(600)和总酸、乳酸、有机酸和残糖含量,同时比较不同工艺发酵风味。结果表明,在静置发酵体系和有搅拌通风的发酵体系中,都可以进行发酵积累乳酸,37℃培养相比30℃培养乳酸的积累量稍多但生物量较低,同样温度条件下,静置培养比摇瓶培养更有利于乳酸发酵,标准培养基采用不同工艺发酵,工艺1和工艺2在发酵第一阶段接种了醋酸菌,两者产酸水平高而乳酸占比较低,其中工艺2的总酸含量最高,达到22.6 g/L,工艺3、工艺4和工艺5则相反。5种工艺发酵后残糖含量均低于1.5 g/L,工艺2和工艺3和工艺5在发酵第一阶段接种植物乳杆菌,总酸中乳酸占比比较高,采用混合果蔬汁发酵与标准培养基差异较大,总体产酸水平都更高,工艺1总酸达到63.5 g/L,但是总酸中乳酸的占比低,发酵液刺激性强,风味不佳,工艺5总酸含量32.5 g/L,总酸中乳酸占比最高。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接种乳酸菌强化乳酸发酵,后期再依次进行酵母和醋酸发酵的工艺会显著提高发酵液中乳酸的含量,酵素感官品质最佳。
- 曹刚刚冀利峰徐芳芳李宣衡曾化伟
- 关键词:酵素乳酸植物乳杆菌发酵工艺
-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被引量:2
- 2017年
-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针对该课程教学现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了如何从教学角度强调课程的重要性,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改革该课程的教学。
- 曾化伟曾昕徐大勇李峰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生物工程专业发酵工程方向教学模式探究被引量:1
- 2019年
- 近年来生物工程专业的实习受到本科生考研人数急剧扩增、就业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多数高校专业实习往往留于形式.生物工程专业发酵工程方向是对实践性教学要求非常高的专业分支,专业实习是多数高校实践性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为了推进发酵工程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本文提出了以专业实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思路.以专业实习企业的优选、专业实习前期针对性的准备、实习中的"五为一体"协同机制构建、配套的实习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定方法为手段,重构了发酵工程方向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下实施不仅没有影响到本科生的考研和就业,反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曾化伟曾昕徐大勇张标乔洁李峰信丙赵
- 关键词:生物工程教学模式发酵工程
- 菊花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群结构和丰度演替研究
- 2024年
- 亳菊与水果混合发酵后,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发酵过程中细菌和真菌菌群多样性、密闭自然发酵丰富度、菌群结构变化和丰度演替.结果表明:目水平上,真菌群落中酵母菌目(Saccharomycetales)和散囊菌目(Eurotiales)为主要的优势菌种;细菌群落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和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在菌群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属水平上,真菌群落主要是赛伯林德纳氏酵母菌属(Cyberlindnera)为绝对优势菌种,随着发酵的进行,曲霉菌属(Aspergillus)、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和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也逐渐发展成优势菌种;细菌群落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整个过程中占绝对优势.
- 马金同方然汪莹莹罗磊李静心曹润洁何宏魁秦黎明曾化伟
- 关键词:菊花酵素自然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