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龙

作品数:1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电化学
  • 8篇感器
  • 8篇传感
  • 8篇传感器
  • 6篇电化学传感
  • 6篇电化学传感器
  • 6篇化学传感器
  • 5篇探针
  • 5篇活性
  • 5篇核酸外切酶
  • 4篇蛋白
  • 4篇电极
  • 4篇电极表面
  • 4篇双链
  • 4篇双链DNA
  • 4篇模拟酶
  • 3篇免疫
  • 3篇纳米
  • 2篇蛋白酶
  • 2篇电化学法

机构

  • 15篇南京市第二医...
  • 10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市高淳人...

作者

  • 15篇李金龙
  • 3篇许传军
  • 2篇胡凯
  • 2篇王念跃
  • 1篇王礼学
  • 1篇谈国蕾
  • 1篇张建峰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CFP-10抗原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通过靶标循环策略和DNA模拟酶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可以检测结CFP10抗原的免疫传感器,使用该检测器的检测方法具有以下优势:由于适配体与CFP10较强的结合性能,因此本发明具有极强的特异性;由于靶蛋白的循环利用和...
李金龙张永臣张侠许传军胡凯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雌激素受体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平末端DNA Y‑结构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来检测雌激素受体(ER),在ER存在的情况下,它能与修饰在电极表面的DNA Y‑结构中的双链DNA特异性结合,使DNA免受外切酶III的降解。由于...
李金龙张永臣胡亮许传军胡凯张兆利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发明构建了一种利用降低G‑Quadruplex‑Cu(II)金属酶活性的电化学方法来检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G‑Quadruplex‑Cu(II)有金属...
李金龙 程文婷 胡亮 易永祥 许传军 胡凯 张兆利
一种基于移除烷基测定ALKBH3活性的探针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除烷基测定ALKBH3活性的探针及方法。当二茂铁(Fc)标记的双链DNA固定在电极上时,可以获得强大的电化学信号。但在ALKBH3存在的情况下,由于ALKBH3可以去除Fc‑DNA探针的烷基,形成的...
李金龙程文婷胡凯张永臣张兆利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电化学传感器及检测方法
因MMP‑2在肿瘤的发生、转移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便、灵敏的检测MMP‑2的电化学方法。首先在电极表面修饰一个含有MMP‑2限制性酶切位点的肽1,它可以通过CB[8]识别来富集肽模板的银纳米颗粒,从而...
李金龙程文婷张永臣许传军张兆利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基于功能化的纳米磁珠和核酸外切酶III辅助的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在本发明中,互补的探针可以与延长的端粒酶引物重复序列杂交,杂交产物通过磁...
李金龙杨永峰张永臣许传军胡凯
文献传递
基于银纳米簇荧光探针的T4多聚核苷酸激酶活性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银纳米簇荧光探针的T4多聚核苷酸激酶活性检测方法,通过制备无标记的、“turn‑off”型荧光探针,并将其用于检测T4 PNK的活性。具体为准备银纳米簇模板化的DNA链为S1(DNA S1),含有[3...
李金龙张永臣刘冰雪许传军王礼学
文献传递
HBsAg和HBeAg阳性孕妇新生儿血清HbeAg能上调脐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
目的研究HBsAg和HBeAg阳性孕妇婴儿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与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探索调节性T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2~8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娩的52例HBsAg和HBe...
张永臣王念跃李金龙
一种检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发明构建了一种利用降低G‑Quadruplex‑Cu(II)金属酶活性的电化学方法来检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G‑Quadruplex‑Cu(II)有金属...
李金龙 程文婷 胡亮 易永祥 许传军 胡凯 张兆利
文献传递
5119例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接种者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后抗体产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5119例于我院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者进行抗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5119份血清标本中抗体阳性5035份,总阳性率98.36%。其中男性及女性阳性率分别为97.91%、98.75%;P<0.05。0~19岁、20~59岁及>60岁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3%、98、4%、96.3%,两两比较,P均<0.05;即随着年龄增大,接种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性别对狂犬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有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注射疫苗后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对接种后抗体阴性者应再次进行全程免疫。
李金龙谈国蕾张永臣张建峰王念跃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