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虹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相关
  • 2篇新生儿
  • 2篇置入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导管
  • 2篇外周
  • 2篇外周静脉
  • 2篇外周静脉置入
  • 2篇外周静脉置入...
  • 2篇经外周静脉
  • 2篇经外周静脉置...
  • 2篇经外周静脉置...
  • 2篇经外周静脉置...
  • 2篇静脉
  • 2篇静脉导管
  • 1篇导管相关并发...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感...
  • 1篇新生儿PIC...

机构

  • 1篇教育部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2篇凌其英
  • 2篇陈虹
  • 1篇金夕辉
  • 1篇唐敏
  • 1篇陈昌辉
  • 1篇唐彬秩
  • 1篇舒辉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导管感染发生的影响,为透明敷料选取合适的更换频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留置PICC导管的45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3组,其中Ⅰ组每3d更换一次敷料,Ⅱ组每5d更换一次敷料,Ⅲ组每7d更换一次敷料,分析比较3组新生儿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结果 450例新生儿中共有21例发生导管口感染,感染率为4.67%;3组新生儿病原菌检出均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分别占57.14%、71.42%、49.9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2.86%、14.29%、16.67%;发生导管相关的血液感染,Ⅰ、Ⅱ组感染率均为0.67%,Ⅲ组未发生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结论建议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的敷料更换频率为每7天1次,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敷料出现潮湿、松动等现象时,应及时更换。
凌其英舒辉陈虹唐敏金夕辉
关键词:透明敷料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减少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m,IC-ECG)辅助定位技术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四川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经上肢PICC置管患儿2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ECG组和对照组。IC-ECG组按传统体表测量结合IC-ECG辅助定位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按传统体表测量定位法行PICC置管,每组患儿105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构成、胎龄、置管日龄、导管留置时间、疾病类型及穿刺部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ECG组导管相关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C-ECG组的静脉炎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中,利用IC-ECG辅助定位,可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
唐彬秩陈昌辉陈昌辉陈虹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并发症新生儿随机对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