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浩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视网膜
  • 8篇网膜
  • 7篇黄斑
  • 5篇手术
  • 4篇劈裂
  • 4篇黄斑劈裂
  • 3篇视网膜劈裂
  • 3篇视网膜劈裂症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近视
  • 3篇高度近视
  • 3篇玻璃体
  • 2篇血管
  • 2篇视力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视网膜手术
  • 2篇水肿
  • 2篇糖尿病性

机构

  • 11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1篇汪浩
  • 4篇王方
  • 2篇高鹏
  • 1篇张炜
  • 1篇邹俊
  • 1篇雒旭
  • 1篇高新蕊
  • 1篇张志纯
  • 1篇陈磊
  • 1篇刘晓强
  • 1篇李欢欢

传媒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治疗策略及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技术的发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认识与探讨逐渐深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巩膜加固术等手段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部分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的视功能状况,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目前各种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治疗策略、存在的争议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以利于更好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治疗时机。
李轻宸汪浩
关键词:黄斑劈裂高度近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相干光断层扫描巩膜加固术手术适应证
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行单纯白内障手术与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后视功能的比较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经单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后的视功能改变。方法:将2015年4月至10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17例患者分为单纯白内障手术组与白内障联合玻璃体手术组,...
李轻宸汪浩王方
关键词:视网膜劈裂症多焦视网膜电图玻璃体切除术
从2015年第十六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看糖尿病黄斑水肿当前诊断治疗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被引量:1
2015年
第十六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于2015年3月5~7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会议旨在提供平台以交流探讨眼底病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推动眼底病事业的发展。会议内容丰富,涉及广泛,代表了诸多领域的国际发展现状和趋势。现将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相关会议内容概述如下。
李轻宸汪浩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眼底病学术
高度近视与巩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源性散光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否会因其高度近视巩膜病变产生额外的术源性散光。方法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白内障患者105例(117只眼),其中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63例(7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42例(47只眼)。两组均行经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Jaffe/Clayman矢量分析法计算两组术源性散光,Spss20.0统计学软件采用两独立样本秩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术源性散光。结果两组患者术源性散光比较(P=0.418>0.05)提示两组患者术源性散光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不会因其巩膜病变而产生更多的术源性散光。
孙国庆汪浩张炜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高度近视手术源性散光巩膜隧道切口
血管成像OCT评价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视网膜微血管改变
目的 利用血管成像OCT评价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视网膜微血管改变,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是否会引起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方法 用血管成像OCT检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黄斑无血管区的面积及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视网膜...
汪浩刘国栋谢春蕾王方
关键词:黄斑前膜黄斑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黄斑水肿是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下降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治疗方法除传统黄斑格栅样光凝外,还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以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其中抗VEGF药物因其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但需反复注射以及黄斑水肿复发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抗VEGF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方式以及与其它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为降低治疗黄斑水肿的医疗成本提供新的思路.
张志纯汪浩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OCTA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定量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汪浩杨爱萍刘国栋陈磊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对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视觉质量的客观定量测量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客观定量评估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横断面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患者19例19只眼(近视劈裂组)、无黄斑劈裂高度近视21例21只眼(近视对照组)及无高度近视正常者22名22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受检者均行医学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0QASⅡ)测量受检眼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out—off)、斯特列尔比(SR)、客观散射指数(OSI)。采用Pearson分析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BCVA、AI。与MTFcut—off、SR、OS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近视劈裂组、近视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平均MTFcut—off、SR、OS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6.00、116.15、165.77,P〈0.05)。两两比较,近视劈裂组与近视对照组受检眼SR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任意两组间MTFcut—off、SR、OS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劈裂组患眼logMARBCVA、AL分别与MTF cut—off(r=-0.928、-0.658,P〈0.05)、SR呈负相关(r=-0.577、-0.893,P〈0.05);近视对照组患眼logMARBCVA与MTFcut—off、SR呈负相关(r=-0.659、-0.806,P〈0.05);正常对照组受检眼logMARBCVA与MTFcutoff、SR呈负相关(r=-0.606、-0.602,P〈0.05),与OSI呈正相关(r=0.561,P〈0.05)。结论MF患者BcVA、MTFcut—off、SR、OSI值均低于无劈裂近视患者及正常人群;BcVA、AI。与MTFcut—off、SR值之间呈负相关;BcvA、MTFcut—off、SR值在正常人群、无劈裂高度近视人群和MF患者中依次降低,OSI值逐渐增加。
李轻宸高鹏李欢欢雒旭高新蕊王方汪浩
关键词:视力试验视网膜劈裂症近视
单纯白内障手术与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眼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为屈光不正和病理改变共存的疾病,其临床治疗尚无统一标准。目前治疗以玻璃体切割手术(PPV)为主,通常对于晶状体混浊者可联合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既往文献报道,针对黄斑玻璃体界面疾病,联合手术安全有效。然而,联合手术后视功能的提高是由于PPV促使MF闭合还是得益于Phaco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眼球屈光间质的清晰和屈光状态的改变,
李轻宸汪浩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眼科手术用多功能面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科手术用多功能面罩,其包括耳机、第一遮盖件和第二遮盖件,所述第一遮盖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耳机,且所述第一遮盖件用于遮盖眼部,所述第二遮盖件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耳机,所述第二遮盖件的另一端抵靠于鼻...
高鹏王方金海鹰邹俊汪浩刘晓强陈挺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