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丽 作品数:20 被引量:19 H指数:2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结缔组织病合并获得性血友病甲八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CTD并发获得性血友病甲(AH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TD(SLE5例,SS2例,RA1例)相关AHA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8例CTD患者发生AHA时,7例基础病病情活动,5例出现不同部位的出血症状。5例SLE中并发抗磷脂综合征者3例,其中2例有血栓形成。8例患者均存在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7~3.1倍,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为9.2%~21%(50%~150%),而Ⅷ因子抑制物滴度升高达7.6~56BU/ml(Bethesda法)。7例给予足量激素、免疫抑制剂、人免疫球蛋白(IVIG)、血液制品等方法治疗,5例患者临床出血倾向和APTT明显改善,1例治疗无效。结论CTD易合并AHA,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治疗CTD相关的AHA,对于难治性患者可酌情选择利妥昔单抗治疗。 杨艳丽 乔鹏燕 陈昱 许珂 张改连 张莉芸关键词:结缔组织疾病 干燥综合征 获得性血友病甲 利妥昔单抗 感染与血栓性微血管病 2023年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组以微血管栓塞为病理特征的疾病,约33%的继发性TMA为感染导致,主要发病机制为不受控制的补体激活,其次直接的内皮损伤、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3)抗体的产生以及遗传和环境易感性均参与其中。各种细菌及病毒感染均可诱发TMA,常见的细菌感染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病毒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多见。重症感染容易导致血小板下降、脓毒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与TMA表现重叠,诊断较为困难。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症感染患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警惕合并TMA,及时诊断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杨艳丽 张莉芸关键词:血栓性微血管病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尿毒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及端粒酶反转录酶的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RA患者与健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能力及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的表达,探讨RA患者BMSCs是否存在缺陷或变异,能否用于自体移植。方法取8例RA患者与8名健康志愿者5ml骨髓,分离、培养、传代,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表面标记进行鉴定,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法测定P3、P6代BMSCs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计算增殖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TERT的表达。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RA患者BMSCs在形态学上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获得细胞为BMSCs。健康对照组与RA组P3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4.7±0.3)d,(4.8±0.3)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6代健康对照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5.7±0.4)d,RA组(6.3±0.3)d,RA组BMSCs群体倍增时间长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对照组P3代BMSCs增殖指数(17.9±2.1)%,RA组(16.9±2.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6代健康对照组BMSCs增殖指数(10.7±1.8)%,RA组(6.2±2.2)%,RA组增殖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P6代MSCshTERT表达量为(10.6±1.5),RA组为(3.1±1.0),RA患者hTERT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组人群P3代BMSCs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6代时RA患者BMSCs增殖能力滞后于正常组,推断RA患者BMSCs较健康人衰老速度加快;hTERT测定显示RA组BMSCs的hTERT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说明这种提前老化可能与hTERT表达过低有关。 高晋芳 张莉芸 李小峰 辛磊 杨艳丽关键词:间质干细胞 增殖能力 端粒酶逆转录酶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09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具有自我复制、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其体外分离培养易取,细胞免疫原性低,易于被外源基因转染且表达稳定,已成为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再生医学研究中理想的种子细胞。且近年研究发现MSCs具有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作用,故其在风湿病领域的研究渐受到重视。然而.干细胞移植后在体内的迁移、定植、分布、分化等有赖于对干细胞的示踪和定量技术。因此,寻找一种稳定、高效、持续的标记分子成为MSCs的研究热点。 杨艳丽 李小峰 张莉芸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标记 多向分化潜能 体外分离培养 组织修复作用 MSCS 甲氨蝶呤联合间歇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性酸中毒15例随访研究 被引量:4 2009年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侵犯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全身多系统受累,其中肾脏为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并以肾小管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临床表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其中以远端肾小管的损害最多见,病情严重者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当存在内脏受累时,临床上可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目前尚无确切方案用于SS合并RTA的治疗,仍以纠酸补钾等对症支持为主。另一方面,大剂量单用一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因其引起不良反应较多,包括感染、骨髓抑制、肿瘤及肝肾损害等,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贾捷婷 李小峰 王彩虹 杨艳丽 李芳关键词:肾小管性酸中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随访研究 甲氨蝶呤 小剂量 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体内的归巢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动物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实验研究,观察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CIA大鼠免疫器官和关节炎症部位的归巢和分布,并探讨其修复损伤关节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细胞表型鉴定;荧光染料PKH-26和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MSCs,将6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CIA组,MSCs移植后第3、11、30、42天分别处死8只大鼠,取不同分组大鼠的胸腺、脾脏和关节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共聚焦显微镜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MSCs移植后不同时点在不同脏器的迁移和分布,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异基因骨髓MSCs在CIA大鼠的脾脏、胸腺、关节炎症部位可较长期(42 d)的存在,MSCs移植后42 d,脾脏平均灰度值CIA组37.5±8.8高于正常组16.0±2.3,胸腺平均灰度值CIA组29.9±5.9高于正常组13.2±4.3,关节组织的平均灰度值CIA组78±8低于正常组9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基因骨髓MSCs移植优先定位于受损伤的组织和器官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李芳 李小峰 张莉芸 杨艳丽 孟红光 马丽辉 许珂 高惠英关键词:间质干细胞 归巢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KH26标记后生物学性状及其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研究 背景:
细胞标记是体内外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关键问题,研究报道PKH26标记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检测,标记率高,体内移植60d仍可观察到荧光表达,国内类似报道较... 杨艳丽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PKH26标记 系统性血管炎 文献传递 男性系统性硬化病21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男性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并确诊的21例男性和56例女性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甲襞微循环图像。结果男性SSc患者病程[24(12-60)个月]明显短于女性[48(25-120)个月],且男女两组患者SSc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0,P=0.004),男性患者以弥漫性皮肤型为主,女性以局限性皮肤型为主。男性患者首发症状雷诺现象的比例显著低于女性患者,而皮肤紧硬比例又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均P〈0.05)。男性SSc患者心功能不全、肾脏受累发生比例及mRSS评分均高于女性,而女性患者雷诺现象表现更为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96.3%)高于男性患者(72.2%, P〈0.05)。男女甲襞微循环图像半定量分析显示,女性患者巨型管襻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SSc患者病程短,进展快,以弥漫性皮肤型居多,心脏及肾脏损害多见,皮肤紧硬程度高于女性SSc。 李变变 张改连 张莉芸 高文琴 许珂 杨艳丽 闫明 郭乾育 马丹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 性别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细菌学分析 2023年 目的明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细菌学分布。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SLE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试验组共纳入SLE合并血流感染的21例患者,对照组按1∶2年龄、性别匹配随机配对42例的无血流感染的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基线特征、SLE活动性指数(SLEDAI)、并发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感染组病原学分析资料。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LE合并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21例血流感染组中,有4例(19%)为SLE初发患者。在单因素分析中,与非血流感染组相比,血流感染组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淋巴细胞计数较低、血清肌酐升高、浆膜炎更多见及近3个月平均激素用量更高≥12.5 mg/d(均P<0.05),所有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均纳入最终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下降(OR=13.070,95%CI:1.535~111.285,P=0.019)及浆膜炎(OR=0.208,95%CI:0.050~0.867,P=0.031)为SLE合并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关于SLE患者血流感染细菌学分布,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感染来源依次为泌尿道、肺部、消化道。血流感染组3例患者死亡,1例为合并颅内感染的隐球菌感染,1例为大肠杆菌合并EB病毒感染,1例为合并脑脓肿的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结论临床工作中,对于淋巴细胞减少及浆膜炎的SLE患者,如果出现发热及其他感染症状,应警惕合并血流感染,及时进行血培养及抗生素治疗,改善预后。 杨艳丽 陈昱 赵若辰 杜伟 马海娟 许珂 张莉芸关键词:红斑狼疮 血流感染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短期治疗银屑病关节炎1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receptorⅡ:IgG Fc fusion protein for injection,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短期治疗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arthritis,Ps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入院前传统治疗方案(非甾体类消炎药联合甲氨蝶呤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个月以上疗效欠佳的15例患者,入院后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etanercept)25mg,2次/周,皮下注射,同时给予甲氨蝶呤7.5~15mg,1次/周,12周后停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炎性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5例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均明显降低,同时血沉及C反应蛋白亦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片状红肿及瘙痒,未予特殊处理后消失,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短期治疗银屑病关节炎有效、安全、可行。 杨艳丽 张莉芸 李小峰 王彩虹 茹晋丽 张改连关键词:银屑病关节炎 甲氨蝶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