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兰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逻辑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资源
  • 1篇演变逻辑
  • 1篇员工-组织关...
  • 1篇扎根
  • 1篇扎根研究
  • 1篇政府
  • 1篇儒学
  • 1篇生态治理
  • 1篇陪审
  • 1篇陪审团
  • 1篇亲情
  • 1篇权力
  • 1篇权力结构
  • 1篇主义
  • 1篇资源理论
  • 1篇协商
  • 1篇协商民主
  • 1篇民主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李亚兰
  • 1篇康晓光
  • 1篇杨煜

传媒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财经论丛
  • 1篇情报理论与实...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协商民主的生态治理公众参与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发展以协商民主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治理公众参与,可为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内生动力。协商民主理念在公共性、责任性、平等性和回应性上与生态治理的价值内核具有较高契合度,是在生态治理中赋予公众参与民主权力的理想形式。来自日本和浙江嘉兴的典型案例表明,协商民主可有效促进公众与决策者的双向互动以达成利益聚合。为提升协商民主在公众参与生态治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还需从空间、时间和操作等维度全面客观地审视协商民主的局限。
杨煜李亚兰
关键词:生态治理公众参与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公共价值共创逻辑、现状及优化路径——基于公共价值战略三角模型被引量:8
2024年
[目的/意义]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探索已逾10年,然而其实际创造的公共价值却相当有限,系统探索其公共价值共创逻辑、现状及优化路径的研究亟待开展。[方法/过程]以本土化调试后的公共价值战略三角模型为理论框架,以一个包含3地调研报告、80份政策文本、427份有效问卷、2070个利用成果和2145条互动留言的综合数据库为研究资料,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结果/结论]当前数据开放的公共价值共创中,供需双方的公共价值期望类型和程度都存在较大差异。为达成共识性目标,双方依托开放平台和应用大赛开展了双向调和。但受限于利用场景单一、资源基础薄弱和合作机制僵化,数据开放仅在部分场景创造了有限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我国应从目标、激励和约束的微观切口聚拢公共价值期望集合,通过刚性、中性和柔性的综合手段畅通公共价值调和渠道,推动场景、资源和机制的对接耦合以筑牢公共价值共创基础。
门理想赵芷墨李亚兰张会平
大学儒学组织的运行与演变逻辑——基于大学学科发展的权力-资源理论的实证研究
2024年
借鉴克拉克的学术权力理论,选取15家大学儒学组织,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基于学科与学科组织的发展需要资源这一事实,以学科资源定义权力和权力主体,界定掌握学科资源的政府、院校、教师、社会四类权力主体,揭示影响大学儒学组织发展的基础逻辑。结果表明,政府-院校-教师之间呈现明显的权力等级结构,儒学组织所拥有的学科资源与其结构-功能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权力主体通过配置自己所掌控的学科资源,将学科资源投入儒学组织,决定了儒学组织的发展阶段。
康晓光李亚兰
关键词:学科资源权力结构
功能实现与价值认同:类亲情员工-组织关系的生成机制——基于企业拟家庭化的扎根研究
2024年
受家文化与伦理规范影响,类亲情员工-组织关系在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本研究基于一家企业的拟家庭化制度实践,采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索类亲情员工-组织关系的生成机制。结果表明,企业借由拟家庭化制度的运行主动承担情感、发展与教育等类家庭功能,引导和鼓励员工认同仁爱、成己、忠孝价值,进而形成类亲情员工-组织关系。这一关系的本质是员工在唤醒文化记忆后产生了对伦理道德规范的认同,进而在良心驱使下自觉做出亲组织行为。本文深化与丰富了现代企业的泛家庭化研究,尤其是实践中泛家庭化的具体操作问题,对于将家庭伦理成功嵌入企业管理过程具有指导意义,为中国式管理的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李亚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