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明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性能研究
  • 2篇乙烯
  • 2篇织物
  • 2篇质子交换
  • 2篇质子交换膜
  • 2篇溶胀
  • 2篇涂层
  • 2篇偏氟乙烯
  • 2篇热防护
  • 2篇热防护性能
  • 2篇接枝
  • 2篇聚偏氟乙烯
  • 2篇磺酸
  • 2篇氟乙烯
  • 1篇涂层织物
  • 1篇甲基
  • 1篇甲基苯
  • 1篇甲基苯乙烯
  • 1篇共聚
  • 1篇共聚物

机构

  • 4篇天津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李建明
  • 2篇程博闻
  • 2篇李树锋
  • 2篇赵晓明
  • 2篇刘元军
  • 1篇王彩霞

传媒

  • 2篇纺织科学与工...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双层涂层连续玄武岩织物的热防护性能研究
2019年
探讨了高岭土质量分数、气凝胶质量分数、云母粉与Cr_2O_3比例对双层涂层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岭土质量分数为8%时,达到二级烧伤温度的时间最长,辐射热防护效果最好;气凝胶质量分数为9%时,达到二级烧伤温度的时间最长,辐射热防护效果最好;当云母粉与Cr_2O_3比例为1:2时,达到二级烧伤温度的时间最长,辐射热防护效果最好。
李建明刘旭琳赵晓明刘元军
关键词:涂层热防护性能
一种聚偏氟乙烯接枝聚(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偏氟乙烯接枝聚(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碱处理;2、酸洗工艺;3、室温溶胀2~3小时;4、将溶胀后的聚偏氟乙烯膜放入均相溶剂中,加入α‑甲基苯乙烯、共聚单体和催...
李树锋李建明程博闻
文献传递
一种聚偏氟乙烯接枝聚(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偏氟乙烯接枝聚(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碱处理;2、酸洗工艺;3、室温溶胀2~3小时;4、将溶胀后的聚偏氟乙烯膜放入均相溶剂中,加入α‑甲基苯乙烯、共聚单体和催...
李树锋李建明程博闻
涂层织物热防护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首先采用两种不同涂层方式:单面涂双层(Ld,辐射热防护层涂覆在隔热层上)以及双面涂单层(Ll,分别在基布两面涂隔热层与辐射热防护层)制备不同的双层涂层织物;其次探讨了球状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六钛酸钾晶须含量、纳米二氧化钛含量对双层涂层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厚度为0.25 mm、0.37 mm、0.50 mm的涂层织物,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涂层织物背面温度达到二级烧伤热温度的时间也依次增长;相同的涂层厚度,涂层织物背面温度达到二级烧伤温度Ld0.25比Ll0.25用时更短,Ld0.37比Ll0.37用时更短,而Ld0.50比Ll0.50用时更长;随着球状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的增加,织物背面温度达到二级烧伤温度的时间依次增长;六钛酸钾晶须质量分数在3%~12%内,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所制备的涂层织物达到二级烧伤温度的时间也随之增加;纳米二氧化钛质量分数为15%时,达到二级烧伤温度的时间最长;质量分数为3%时,达到二级烧伤温度时间最短。
李建明王彩霞赵晓明刘元军
关键词:涂层热防护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