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俊
- 作品数:21 被引量:314H指数:7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组织中发生程序性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量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在C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死亡、慢性肾损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肾活检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15 ml?min-1?(1.73 m2)-1的60例18~65岁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肾组织活检标本。按照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K/DOQI)分为CKD 1~4期,每期15例,以不伴有基础肾脏疾病的肾外伤患者为对照(n=15)。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不同时期CKD患者肾组织中发生程序性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和程序性坏死标志性蛋白RIP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表达,并比较其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肾组织中程序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百分数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同时,也分析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表达及其与程序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百分数的相关性。结果按CKD分期比较结果显示,随着CKD进展,CKD患者肾小管的结构破坏逐渐加重,相应区域的肾小管萎缩,伴间质纤维化;相邻区域肾小管灶性扩张、肾小管内可见大量蛋白管形。CKD 2、3期患者肾小管损伤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TUNEL+RIP3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KD 2、3期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TUNEL、RIP3双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细胞)百分数较高(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D患者肾组织RIP3、MLKL和AT2R蛋白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在CKD 2、3期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表达较高(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百分数与尿素氮(r=0.514,P=0
- 朱永俊李晓燕吕潇阳王善志沈婕林子艳钟良宝
- 关键词:坏死肾小管
- 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在中国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广泛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助组(CKD-EPI)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改良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方程与近年来针对中国人开发的Feng方程、针对中国糖尿病患者改良的CKD-EPI糖尿病方程在中国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适用性,进而为临床中准确估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GFR提供更精确的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160名。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 C)。以99m 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的GFR作为参考GFR(rGFR)。使用中国改良MDRD方程、CKD-EPI Scr方程、CKD-EPI Cys C方程、CKD-EPI Scr-Cys C方程、CKD-EPI糖尿病方程、Feng Cys C方程及Feng Scr-Cys C方程对估算GFR(eGFR)进行计算。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κ检验比较各方程eGFR与rGFR之间的相关性及分期一致性,并使用Bland-Altman分析法比较各方程eGFR与rGFR的一致性限度。各方程eGFR之间的比较使用偏倚、精确度、10%准确率、30%准确率、50%准确率。定义GFR<60 mL min^-1 (1.73 m^2)^-1为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通过ROC曲线比较各方程诊断肾功能不全的效能。根据rGFR将患者分为A组(CKD 4~5期)、B组(CKD 3期)、C组(CKD 1~2期),比较不同分组中各方程的适用性。结果在各方程eGFR之间的比较中,CKD-EPI糖尿病方程偏倚最小,与Feng Cys C方程、Feng Scr-Cys C方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确度最高,与改良MDRD方程、CKD-EPI Cys C方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种方程的准确率比较中,CKD-EPI糖尿病方程10%、30%准确率均最高,与简化MDRD方程、CKD-EPI Scr方程、CKD-EPI Cys C方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CKD-EPI糖尿病方程一致性限度最佳。在A组患者中,CKD-EPI Cys C方程eGFR与rGFR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倚最小,50%、30%准确率最高。B组患者与总体患者类似,CKD-EPI糖尿病方�
- 吕潇阳钟良宝王善志朱永俊李晓燕
-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脏病
- 血清D-D联合LDH、FGF23、SOD及Cysc检测对慢性肾衰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联合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胱抑素C(Cysc)对慢性肾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D-D、LDH、FGF23、SOD及Cysc的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D、LDH、FGF23、SOD及Cysc是否为慢性肾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D-D联合LDH、FGF23、SOD及Cysc检测对慢性肾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D-D、LDH、FGF23、SOD及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D-D、LDH、FGF23、SOD及Cysc是慢性肾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8,高于D-D、LDH、FGF23、SOD和Cysc单项指标检测的AUC(0.882、0.868、0.725、0.836、0.811,P<0.05),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亦高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结论血清D-D联合LDH、FGF23、SOD以及Cysc检测对慢性肾衰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沈婕吕潇阳王善志朱永俊梁海琴
-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D-二聚体LDHSODCYSC
- 相位角在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评价相位角(PA)在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相位角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治疗的58例腹膜透析患者为腹透组(PD组),73例血液透析患者为血透组(HD组),并选择2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PD组及HD组患者进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及相位角测量,对照组只行相位角测量。以MIS为诊断营养不良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相位角进行诊断一致性评价。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D组及HD组的白蛋白、体质量以及甲状旁腺素等临床参数差异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PD组、HD组及对照组的相位角差异,通过Spearman双变量线性相关检验分析PD组及HD组患者PA与身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肌围(AMC)、尿素清除指数(Kt/V)等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PD组与HD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98.28%、95.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占绝大部分;PD组与HD组患者的白蛋白[(31.64±4.24)g/L vs(36.36±7.24)g/L],体质量[(59.83±9.68)kg vs(66.72±13.01)kg]比较,PD组明显低于HD组,甲状旁腺素[(315.26±169.73)ng/L vs(303.48±189.54)ng/L]比较,PD组明显高于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50kHz)评估轻-中度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营养不良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4、0.615,敏感性分别为85.29%、77.50%,特异性分别为66.67%、69.23%;PA临界值分别为4.50°、4.48°;PD组、HD组及对照组的PA(50kHz)分别为(4.09±0.89)°、(4.26±1.24)°、(5.07±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组与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HD组患者的PA与年龄及超敏C反应蛋白呈负线性相关(P<0.05),与白蛋白、前白蛋白、总铁结合力、BMI、AMC以及Kt/V呈正线性相关(P<0.05)。结论无论何种透析方式,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均有很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其�
- 王善志刘楠朱永俊王颖吕潇阳王婷婷韦传娃钟良宝
- 关键词:相位角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营养评估
- 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结果及对比被引量:98
- 2018年
- 目的评价中国成年健康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比分析与普通人群及横断面研究的差异。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有关中国成年健康体检人群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时间限定为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使用Stata12.0软件对CKD患病率进行Meta分析,对性别、蛋白尿、血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及CKD分期进行亚组分析;对已发表的《中国成人及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Meta分析》进行CKD分期及城乡分层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涉及健康体检人群CKD患病率文献,总计238349例。Egger’s回归显示无发表性偏倚(P〉0.05),CKD未标化患病率为12.49%,其中男性12.80%、女性12.59%,蛋白尿、血尿、eGFR下降未标化检出率分别为5.90%、5.83%、2.75%。成年普通人群中,城镇居民CKD未标化患病率为13.21%,农村居民为11.90%。CKD分期主要集中在早期。总eGFR下降未标化检出率在成年体检人群、普通人群及横断面研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血尿及男性血尿未标化检出率在成年体检人群与普通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尿未标化检出率在成年普通人群及横断面研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成人CKD患病率较高,但总体患病率被低估。成年健康体检人群CK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普通人群相似,尤其是在成年男性人群。
- 王善志朱永俊李国铨钟良宝
-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慢性
- 中国成人及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Meta分析被引量:117
- 2017年
- 目的获取中国成人及老年人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方法检索Pub Med、Sino Med、CNKI、维普、万方2007~2017年有关中国成人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性别、老年、蛋白尿、血尿、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下降(<60 ml/min)及地理分区进行亚组分析,并与中国大型横断面研究比较。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8篇,总调查161 084例,Egger回归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中国成人CKD未标化患病率为13.39%,女性患病率为14.41%,男性10.17%,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19.25%,60岁以下人群8.71%;蛋白尿、血尿及e GFR下降未标化患病率分别为7.30%、5.79%和2.59%;与中国大型横断面研究结果一致。西南地区CKD患病率最高为15.08%,华南地区最低(10.33%)。结论中国成人CKD患病率较高,老年人群尤为显著,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可靠,加强CKD早期诊断及有效干预十分必要。
- 王善志朱永俊唐文庄刘楠叶凤李国铨王敏王华南郑颜萍梁海琴钟良宝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META分析
- TNF-α诱导MLO-Y4细胞发生RIP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能否诱导小鼠长骨骨样细胞株MLO-Y4发生程序性坏死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将MLO-Y4细胞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TNF-α处理组、TNF-α+necrostatin-1(Nec-1)处理组、TNF-α+Z-VAD处理组和TNF-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siRNA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或坏死率,透射电镜鉴定细胞形态学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测定RIP1、RIP3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IP1和RIP3蛋白的共表达,应用荧光标记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结果:TNF-α诱导MLO-Y4细胞24 h,凋亡和坏死率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1)。与TNF-α组相比,Nec-1、Z-VAD和RIP3-siRNA均能降低细胞的凋亡或坏死率(P<0.01)。在TNF-α组可见大量坏死样细胞,在Z-VAD组仍可见到坏死样细胞,而在Nec-1和RIP3-siRNA组未见到坏死样细胞。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Nec-1可有效抑制RIP1蛋白表达,而Z-VAD对RIP1和RIP3蛋白表达无影响,RIP3-siRNA可有效降低RIP3蛋白表达(P<0.01)。与TNF-α组比较,Nec-1可有效降低RIP1-RIP3蛋白共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P<0.01),而Z-VAD对其无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TNF-α组的ROS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TNF-α组相比,Nec-1、Z-VAD及RIP3-siRNA均能有效抑制ROS水平(P<0.01)。结论:TNF-α能诱导MLO-Y4细胞发生RIP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ROS可能是MLO-Y4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执行者。
- 崔红旺孟志斌黄涛祝开忠赵志荣朱永俊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程序性坏死
- 雌激素缺乏上调TNF-α促发卵巢切除大鼠骨细胞程序性坏死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缺乏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12只)和OVX组(48只),分别行假手术或OVX术;再将48只OVX大鼠分为OVX+vehicle、OVX+Nec-1、OVX+Z-VAD和OVX+E2组,每组12只。Micro-CT扫描评价胫骨近端骨量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细胞TNF-α、RIP1、RIP3的表达情况,并计算各组阳性细胞百分率;用透射电镜鉴定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程序性坏死下游信号通路蛋白MLKL、Drp1的表达情况。结果 OVX+vehicle组大鼠胫骨近端出现明显的骨量丢失,即OVX+vehicle组Tb.Th、BV/TV、Tb.N小于Control组(P<0.01);而OVX+vehicle组Tb.Sp大于Control组(P<0.01)。TNF-α、RIP1、RIP3蛋白在骨细胞胞浆中均有表达;在OVX+vehicle组,TNF-α、RIP1、RIP3阳性骨细胞百分率较Control组显著增多(P<0.01),在OVX+vehicle组可见大量坏死样结构的骨细胞。应用Nec-1治疗后可有效抑制RIP1蛋白表达,而Z-VAD对RIP1、RIP3蛋白表达无影响,在OVX+Nec-1组未见到坏死样结构的骨细胞。在OVX+vehicle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LKL、Drp1蛋白表达较Control组显著增多(P<0.01),应用Nec-1治疗后可有效抑制MLKL、Drp1蛋白表达,而Z-VAD对MLKL、Drp1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雌激素缺乏可能是通过上调TNF-α表达而促发骨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的,MLKL、Drp1可能是骨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下游关键信号分子。
- 崔红旺孟志斌王挺锐祝开忠史方富唐崧杰朱永俊
- 关键词:雌激素肿瘤坏死因子Α程序性坏死骨细胞
-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动脉阻力指数变化及其与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artery resistance index,RRI)在不同时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早期肾功能损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CKD患者611例的临床资料并作为病例组,根据CKD-EPI Scr方程计算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依照CKD分期将病例组分成5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RRI以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肌酐、尿素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组间差异;计算各组指标的异常检出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CKD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各病例组的RRI、β2-MG、CysC、血肌酐、尿素氮的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CKD1、2期中,RRI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单项检测指标,且β2-MG、CysC与RRI三者并联检测的异常检出率高于任一单项检测指标。ROC曲线显示,单项检测指标中以RRI的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最大,联合检测中以β2-MG、CysC与RRI三者联检的AUC和约登指数最大。结论RRI、β2-MG、CysC尤其是RRI可作为CKD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检测指标,三者联检能提高异常检出率和诊断效能,可为CKD患者的早期诊疗提供临床参考价值。
- 朱永俊俞容曹彦卫林子艳杨静高可利王颖王颖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肾动脉阻力指数早期肾损伤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
- Ang Ⅱ联合TNF-α促使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否能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AngⅡ组、TNF-α组、AngⅡ+TNF-α组、AngⅡ+TNF-α+necrostatin-1(Nec-1)组、AngⅡ+TNF-α+zVAD组或AngⅡ+TNF-α+GSK’872组和AngⅡ+TNF-α+NSA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HK-2细胞的超微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UNEL和RIP3蛋白在HK-2细胞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K-2细胞RIP3和MLKL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的变化;应用荧光标记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簇(ROS)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ngⅡ、TNF-α或AngⅡ+TNF-α诱导的HK-2细胞中均有大量呈明显的坏死形态学特征的细胞,TUNEL+RIP3+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程序性坏死标志性分子RIP3、MLKL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1);ROS水平明显增高(P<0.01);且AngⅡ+TNF-α组较AngⅡ组和TNF-α组发生程序性坏死的HK-2细胞数量更多。与AngⅡ+TNF-α组比较,Nec-1降低了HK-2细胞的坏死率(P<0.01),而zVAD可增加HK-2细胞坏死率(P<0.01),且Nec-1、GSK’872和NSA均降低了HK-2细胞RIP3、p-RIP3、MLKL和p-MLKL蛋白及ROS的水平(P<0.01)。结论:AngⅡ联合TNF-α或AngⅡ和TNF-α单独刺激均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RIP3/MLKL依赖的程序性坏死。ROS可能是HK-2细胞程序性坏死关键的下游信号分子。
- 朱永俊俞容李晓燕王颖沈婕王善志崔红旺
- 关键词:程序性坏死活性氧簇